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局部加压包扎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7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局部加压包扎带,包括用于包覆在患者躯干上的固定带和用于在手术创口上加压的加压球,还包括用于将加压球固定在固定带上的粘连组件,所述粘连组件包括第一粘连件和第二粘连件,所述固定带包括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侧面和裸露在空气中的外侧面,所述加压球为半球体,所述第一粘连件位于内侧面上,所述第二粘连件位于加压球的底面上,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设有将两端相互固定的第一卡扣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代替纱布团和绷带对发生乳糜漏的创口进行加压治疗,解决了纱布团容易脱落和包扎所需时间长的问题,更加方便省时省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加压包扎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局部加压包扎带。
技术介绍
淋巴结清扫手术是治疗颈部恶性肿瘤及淋巴转移的重要手段。淋巴漏及乳糜漏是淋巴结清扫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术中溢出清亮液体,或术后创面流出乳白或混浊液体,严重者可导致感染、营养不良及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针对乳糜漏的现象主要采用改变饮食类型、引流、局部加压包扎以及硬化剂治疗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少数病人需再次手术治疗。其中,局部加压包扎配合通畅的引流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局部加压包扎的治疗方法时,一般是将团状的纱布压在手术创面上,并利用绷带将纱布与手术创面压紧。但是,这样的加压包扎方法会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绷带具有一定弹性及活动性,团状的纱布无法维持固定的位置及稳定的压力,在包扎的过程中或患者活动时,纱布团很容易发生移位甚至掉落,导致治疗失败;2、创面需要定期换药以及更换加压用的纱布团,采用局部加压包扎的治疗方法后,需要频繁地将绷带拆开,然后重新包扎,过程麻烦,时间花费久,给病人带来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局部加压包扎带,能够代替纱布团和绷带对发生乳糜漏的创面进行加压治疗,解决了纱布团压迫点移位及压力不稳和包扎所需时间长的问题,更加方便省时省事。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局部加压包扎带,包括用于包覆在患者躯干上的固定带和用于在手术创面上加压的加压球,还包括用于将加压球固定在固定带上的粘连组件,所述粘连组件包括第一粘连件和第二粘连件,所述固定带包括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侧面和裸露在空气中的外侧面,所述加压球为半球体,所述第一粘连件位于内侧面上,所述第二粘连件位于加压球的底面上,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设有将两端相互固定的第一卡扣组件。医护人员确定需要进行创面加压的部位,并将加压球固定在固定带内侧面相应的位置上,加压球通过第一黏连件和第二黏连件固定在固定带上。然后将加压球的球面加压在创面上,并将固定带缠绕在创面所在的躯干上,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将固定带固定稳固。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局部加压包扎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采用本技术的局部加压包扎带,通过黏连件将加压球固定在固定带,能够增强加压球的稳固性和压力的稳定性,减少加压球发生位移甚至掉落的几率,保证局部加压包扎方法的良好治疗效果。二、需要对手术创面进行换药或者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时,只要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就能将固定带和加压球从患者创面上移开;需要重新加压包扎时,只需再通过第一卡扣组件重新将固定带和加压球固定即可,无需对固定带或者加压球进行更换,操作更加方便且更加节省医疗材料。三、在使用本技术的局部加压包扎带的过程中,患者无需移动身体,能够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移动躯干带来的疼痛。四、本技术中加压球位置可以移动,故对左右两侧及中央区均可进行压迫治疗。优选的,所述固定带上设有拉链,所述拉链的两条链齿分别固定在固定带的两侧,拉链拉合时,固定带的内侧面包裹在固定带内;所述拉链包括两个拉头,两个拉头中间为拉链开口,所述加压球固定在拉链开口处。通过拉链将固定在固定带内侧面上的第一粘连件包覆在固定带内,能够保持保护袋内侧面的整洁,便于清洁;且通过拉链能够将加压球的底部包覆在固定带内,并通过两个拉头固定加压球的具体位置,进一步保证加压球不会发生位移或掉落。优选的,所述固定带上设有两根用于辅助固定带固定的辅助带,两根辅助带设置在固定带的同一侧,两根辅助带的端部设有将固定带相互固定的第二卡扣组件。当患者的手术创面位于锁骨或者肩膀等一条固定带很容易滑落的部位时,可以通过辅助带将固定带进一步固定,防止包扎带滑落影响加压效果。优选的,所述加压球内设有充气腔和包覆在充气腔外侧的腔囊,所述腔囊具有弹性。优选的,所述加压球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连通加压球外侧与充气腔,所述充气口位于加压球的腔囊的外表面,所述充气口靠近半球形加压球的底部。患者实际创面的大小的不同以及所需加压的力度不同,加压球所需的大小不同,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向充气腔内充放气调节腔囊的大小。优选的,所述充气腔内设有用于防止充气腔内气体外泄的防漏片,所述防漏片位于充气口所在位置,所述防漏片边缘部分固定在充气腔的内壁上,所述防漏片完整遮盖在充气口位于充气腔内的通道口处。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和加压球采用防水材料。优选的,所述粘连组件采用雌雄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加压包扎带包扎在患者身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加压包扎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固定带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固定带以及固定在固定带中的加压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加压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充气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固定带;10、内侧面;11、外侧面;12、第一粘连件;13、第二粘连件;2、辅助带;31、第一卡扣组件;32、第二卡扣组件;4、加压球;41、充气腔;42、充气口;421、堵盖;43、防漏片;44、腔囊;5、拉链;50、链齿;51、拉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2所示的局部加压包扎带,图1为本实施例的局部加压包扎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局部加压包扎带包括用于包覆在患者躯干上的固定带1和用于在手术创面上加压的加压球4,加压球4通过粘连组件固定在固定带1上,粘连组件包括第一粘连件12和第二粘连件13。固定带1的两端设有第一卡扣组件31,固定带1整体通过第一卡扣组件31固定在患者的躯干上;固定带1的两侧设有链齿50,两边的链齿50通过拉头51将固定带1的内侧面10包覆在内部,固定带1的外侧面11裸露在外。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可以采用相互配合的插扣,插扣的两个部件分别固定在固定带1的两端,且能够通过插扣固定的位置调节长短,方便本实施例的局部加压包扎带适用更多不同体型和不同部位的使用。如3所示为固定带1上的拉链5处于拉合状态时的固定带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固定带1的内侧面10上设有第一粘连件12,半球形的加压球4的底面设有与第一粘连件12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二粘连件13。固定带1的拉链5上设有两个拉头51,两拉头51中间为拉链5开口,如图2所示加压球4固定在拉链5开口处,加压球4的底部位于固定带1内,加压球4的球形顶部露出固定带1用于向患者创面加压。在本实施例中,粘连组件可以采用雌雄扣,保护袋的内侧面10全部或者延长度方向部分设有雌雄扣的毛面或者勾面,雌雄扣的另一面设置在加压球4的底面上。这样可以将加压球4从内侧面10上摘下,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重新固定加压球4。当患者的手术创面位于锁骨或者肩膀等部位时,单独使用一条固定带1对加压球4就行固定时,由于患者平时的动作很容易在成固定带1的滑动和加压球4的移位。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带1上设有两根用于辅助固定带1固定的辅助带2,两根辅助带2设置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局部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覆在患者躯干上的固定带(1)和用于在手术创口上加压的加压球(4),还包括用于将加压球(4)固定在固定带(1)上的粘连组件,所述粘连组件包括第一粘连件(12)和第二粘连件(13),所述固定带(1)包括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侧面(10)和裸露在空气中的外侧面(11),所述加压球(4)为半球体,所述第一粘连件(12)位于内侧面(10)上,所述第二粘连件(13)位于加压球(4)的底面上,所述固定带(1)的两端设有将两端相互固定的第一卡扣组件(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包覆在患者躯干上的固定带(1)和用于在手术创口上加压的加压球(4),还包括用于将加压球(4)固定在固定带(1)上的粘连组件,所述粘连组件包括第一粘连件(12)和第二粘连件(13),所述固定带(1)包括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内侧面(10)和裸露在空气中的外侧面(11),所述加压球(4)为半球体,所述第一粘连件(12)位于内侧面(10)上,所述第二粘连件(13)位于加压球(4)的底面上,所述固定带(1)的两端设有将两端相互固定的第一卡扣组件(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上设有拉链(5),所述拉链(5)的两条链齿(50)分别固定在固定带(1)的两侧,拉链(5)拉合时,固定带(1)的内侧面(10)包裹在固定带(1)内;所述拉链(5)包括两个拉头(51),两个拉头(51)中间为拉链(5)开口,所述加压球(4)固定在拉链(5)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局部加压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上设有两根用于辅助固定带(1)固定的辅助带(2),两根辅助带(2)设置在固定带(1)的同一侧,两根辅助带(2)的端部设有将固定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