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泽填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69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胸部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背部的右侧;两个所述压迫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左侧;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右侧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具有对保护部位进行精确定位,避免使用中位移,提高使用过程中绷带的稳定性、实现对适配不同乳部患者的术后使用,适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压力调节更加人性化,多角度进行压力调节,增强绷带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
技术介绍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乳腺癌术后需要及时使用绷带包扎,避免感染。现有做法中,乳腺癌术后绷带容易位移,在实际的使用中造成不便,位移之后无法完整包扎伤口造成感染。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解决了乳腺癌术后绷带容易位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胸部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背部的右侧;两个压迫板,两个所述压迫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左侧;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的顶部;第三连接带,所述第三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右侧的顶部;第四连接带,所述第四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右侧的底部;第五连接带,所述第五连接带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右侧;第六连接带,所述第六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顶部;第七连接带,所述第七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左侧的顶部;第八连接带,所述第八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左侧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左端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连接有第一缓冲带,所述第一缓冲带的底端与第五连接带的右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带的顶端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连接有第二缓冲带,所述第二缓冲带的底端与第六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带的顶端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连接有第三缓冲带,所述第三缓冲带的底端与第七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带的底端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连接有第四缓冲带,所述第八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五缓冲带,所述第四缓冲带与第五缓冲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固定带。优选的,所述辅助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A面和魔术贴B面,所述魔术贴A面的背面与魔术贴B面的表面相适配。优选的,所述连接带压紧组件包括压紧箱,所述压紧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带表面的右侧,所述压紧箱的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左侧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均贯穿压紧箱且延伸至压紧箱的外部,两个所述连接杆位于压紧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移动板的右侧与压紧箱内壁的右侧之间的顶部、底部和中部均设置有弹簧,所述移动板的左侧设置有锁带齿,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贯穿压紧箱且延伸至压紧箱的外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通过第一连接板上的压迫板术后的乳部,第二连接带与第三连接带连接的第二缓冲带和第三缓冲带分别设于患者脖子的两侧,对保护部位进行精确定位,避免使用中位移,辅助固定带上固定连接第四缓冲带和第五缓冲带,对连接板进一步的进行定位,提高使用过程中绷带的稳定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胸部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背部的右侧,两个连接板可以换位,第一连接板位于患者背部的左侧,第二连接板位于患者胸部的右侧,实现对适配不同乳部患者的术后使用,适用性强,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按压压板,经过连接杆向下移动,推动移动板向下移动,压缩弹簧,移动板左侧的锁带齿脱离连接带,拉紧或者放松连接带,对第一连接板的压力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压力调节更加人性化,多角度进行压力调节,增强绷带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后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带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压迫板,14、第一连接带,15、第二连接带,16、第三连接带,17、第四连接带,2、连接带压紧组件,21、压紧箱,22、滑杆,23、移动板,24、连接杆,25、压板,26、弹簧,27、锁带齿,3、第一缓冲带,31、第二缓冲带,32、第三缓冲带,33、第四缓冲带,34、第五连接带,35、第六连接带,36、第七连接带,37、第八连接带,38、第五缓冲带,4、辅助固定带,41、魔术贴A面,42、魔术贴B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后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带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包括: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一连接板11设置于患者胸部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板12设置于患者背部的右侧;两个压迫板13,两个所述压迫板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的表面;第一连接带14,所述第一连接带14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表面左侧;第二连接带15,所述第二连接带1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表面的顶部;第三连接带16,所述第三连接带16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表面右侧的顶部;第四连接带17,所述第四连接带17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表面右侧的底部;第五连接带34,所述第五连接带34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表面右侧;第六连接带35,所述第六连接带3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表面顶部;第七连接带36,所述第七连接带36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表面左侧的顶部;第八连接带37,所述第八连接带37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表面左侧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带14的左端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2连接有第一缓冲带3,所述第一缓冲带3的底端与第五连接带3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15的顶端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2连接有第二缓冲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胸部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背部的右侧;/n两个压迫板,两个所述压迫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n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左侧;/n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的顶部;/n第三连接带,所述第三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右侧的顶部;/n第四连接带,所述第四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右侧的底部;/n第五连接带,所述第五连接带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右侧;/n第六连接带,所述第六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顶部;/n第七连接带,所述第七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左侧的顶部;/n第八连接带,所述第八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左侧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胸部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患者背部的右侧;
两个压迫板,两个所述压迫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
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左侧;
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的顶部;
第三连接带,所述第三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右侧的顶部;
第四连接带,所述第四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右侧的底部;
第五连接带,所述第五连接带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右侧;
第六连接带,所述第六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顶部;
第七连接带,所述第七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左侧的顶部;
第八连接带,所述第八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左侧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左端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连接有第一缓冲带,所述第一缓冲带的底端与第五连接带的右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乳腺癌术后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带的顶端通过连接带压紧组件连接有第二缓冲带,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填杨振淮邱芳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泽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