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桥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89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桥装配生产线,包括长矩形状的底板和多个输送组件,底板的两侧设有竖板,两个竖板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支板和下支板,上支板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布置的上轨道,下支板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布置的下轨道,输送组件包括矩形盒,矩形盒的长边垂直于底板的长度方向,矩形盒的两端设有轨道轮,矩形盒的内部设有动力单元,矩形盒的上部设有承载单元,底板的两端还设有转移组件,本生产线通过多个独立运动的输送组件携带车桥零配件依次移动至各个装配工位进行装配,完成一个装配工位的装配工作后,输送组件即向下一个装配工位移动,避免了先装配工位必须等待后完成的工位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桥装配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桥生产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桥装配生产线。
技术介绍
车桥是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的装置,车桥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接,两端安装车轮,车架所受的垂直载荷通过车桥传到车轮,车轮上的滚动阻力、驱动力、制动力和侧向力及其弯矩、转矩又通过车桥传递给悬架和车架,故车桥的作用是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的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在当前车桥工厂中,车桥生产线是一个环状的履带,履带上设置有多个工位夹具,履带的一旁设置多个装配工位,车桥零件由工位夹具夹持,履带驱动其移动,但在实际组装中,专利技术发现,各个工位的零件装配时间不同,导致必须所有工位夹具上的零件装配好,履带才能移动,使所有工位夹具上的零件整体向前移动一个装配工位,导致先装配的工位必须等待后完成的工位,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桥装配生产线,以解决前述
技术介绍
中的全部缺陷或之一。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桥装配生产线,包括长矩形状的底板和多个输送组件,所述底板的两侧设有竖板,两个竖板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支板和下支板,所述上支板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布置的上轨道,所述下支板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布置的下轨道,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矩形盒,所述矩形盒的长边垂直于底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矩形盒的两端设有轨道轮,矩形盒两端的所述轨道轮分别贴合在上支板两侧的上轨道上或下支板两侧的下轨道上,所述矩形盒的内部设有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用于驱动轨道轮转动,所述矩形盒的上部设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用于承载车桥零配件,所述底板的两端还设有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输送组件从上轨道上转移至下轨道上或将输送组件从下轨道上转移至上轨道上。可选的,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设置在底板两端的气缸三,所述气缸三竖直朝上布置,所述气缸三的活塞杆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有转移轨道,所述转移轨道与上轨道或下轨道对齐,所述固定板远离上支板的一端设有L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水平设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朝向上支板,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前端设有电磁铁。可选的,所述承载单元包括设置在矩形盒上部两端的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竖直朝上布置,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上设有凹形的承载块。可选的,两个所述承载块之间设有连接杆。可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矩形盒内部的电机,所述矩形盒的内部平行设有两个垂直于底板长度方向的转轴,所述矩形盒每一端的轨道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套设在两个转轴的端部,所述矩形盒的内部两端各设有两个转动座,所述转轴套设在转动座的轴承内圈中,其中一个所述转轴上套设有锥齿轮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设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可选的,所述矩形盒的两侧侧壁设有光电开关。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车桥装配生产线,通过多个独立运动的输送组件携带车桥零配件依次移动至各个装配工位进行装配,完成一个装配工位的装配工作后,输送组件即向下一个装配工位移动,避免了先装配工位必须等待后完成的工位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桥装配生产线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车桥装配生产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移组件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组件与转移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组件的内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组件的正面示意图。其中1、底板;2、竖板;3、下支板;4、下轨道;5、上支板;6、上轨道;7、输送组件;8、转移组件;9、气缸三;10、光电开关;11、矩形盒;12、电机;13、锥齿轮一;14、锥齿轮二;15、转动座;16、转轴;17、轨道轮;18、气缸一;19、承载块;20、连接杆;21、固定板;22、转移轨道;23、安装板;24、电磁铁;25、气缸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基于上述目的提供的一种车桥装配生产线,包括长矩形状的底板1和多个输送组件7,所述底板1的两侧设有竖板2,两个竖板2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支板5和下支板3,所述上支板5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布置的上轨道6,所述下支板3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布置的下轨道4,所述输送组件7包括矩形盒11,所述矩形盒11的长边垂直于底板1的长度方向,所述矩形盒11的两端设有轨道轮17,矩形盒11两端的所述轨道轮17分别贴合在上支板5两侧的上轨道6上或下支板3两侧的下轨道4上,所述矩形盒11的内部设有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用于驱动轨道轮17转动,所述矩形盒11的上部设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用于承载车桥零配件,所述底板1的两端还设有转移组件8,所述转移组件8用于将输送组件7从上轨道6上转移至下轨道4上或将输送组件7从下轨道4上转移至上轨道6上。参照图1并结合图2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车桥装配生产线,包括长矩形状的底板1和多个输送组件7,底板1的两侧设有竖板2,举例来说,竖板2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底板1固定连接,两个竖板2之间自上而下设有上支板5和下支板3,举例来说,上支板5和下支板3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竖板2连接,上支板5的两侧上部设有上轨道6,上轨道6可采用螺栓铆接的方式与上支板5连接,下支板3的两侧上部设有下轨道4,下轨道4可采用螺栓铆接的方式与下支板3连接,输送组件7包括矩形盒11,矩形盒11的长边垂直于底板1的长度方向,矩形盒11的两端设有轨道轮17,两端的轨道轮17分别贴合在上支板5两侧的上轨道6上或者下支板3两侧的下轨道4上,矩形盒11的内部设有动力单元,动力单元用于驱动轨道轮17转动,使输送组件7可沿着上轨道6或下轨道4直线移动,矩形盒11的上部设有承载单元,承载单元用于承载车桥零配件,底板1的两端设有转移组件8,转移组件8用于将输送组件7从上轨道6上转移至下轨道4上或者将输送组件7从下轨道4上转移到上轨道6上。举例来说,本专利技术的车桥装配生产线,将多个装配工位沿着底部的长度方向布置,设定底板1的一端为上料端,另一端为成品输出端,按照车桥的装配顺序将车桥零配件放置在上料端的输送组件7的承载单元上,动力单元可驱动输送组件7的轨道轮17转动,使输送组件7由上料端向成品输出端移动,当输送组件7携带车桥零配件到达下一个装配工位时,工人对其进行零配件装配,该装配工位完成装配工作后,输送组件7继续携带半成品向下一个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桥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长矩形状的底板(1)和多个输送组件(7),所述底板(1)的两侧设有竖板(2),两个竖板(2)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支板(5)和下支板(3),所述上支板(5)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布置的上轨道(6),所述下支板(3)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布置的下轨道(4),所述输送组件(7)包括矩形盒(11),所述矩形盒(11)的长边垂直于底板(1)的长度方向,所述矩形盒(11)的两端设有轨道轮(17),矩形盒(11)两端的所述轨道轮(17)分别贴合在上支板(5)两侧的上轨道(6)上或下支板(3)两侧的下轨道(4)上,所述矩形盒(11)的内部设有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用于驱动轨道轮(17)转动,所述矩形盒(11)的上部设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用于承载车桥零配件,所述底板(1)的两端还设有转移组件(8),所述转移组件(8)用于将输送组件(7)从上轨道(6)上转移至下轨道(4)上或将输送组件(7)从下轨道(4)上转移至上轨道(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桥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长矩形状的底板(1)和多个输送组件(7),所述底板(1)的两侧设有竖板(2),两个竖板(2)之间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支板(5)和下支板(3),所述上支板(5)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布置的上轨道(6),所述下支板(3)的两侧上部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布置的下轨道(4),所述输送组件(7)包括矩形盒(11),所述矩形盒(11)的长边垂直于底板(1)的长度方向,所述矩形盒(11)的两端设有轨道轮(17),矩形盒(11)两端的所述轨道轮(17)分别贴合在上支板(5)两侧的上轨道(6)上或下支板(3)两侧的下轨道(4)上,所述矩形盒(11)的内部设有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用于驱动轨道轮(17)转动,所述矩形盒(11)的上部设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用于承载车桥零配件,所述底板(1)的两端还设有转移组件(8),所述转移组件(8)用于将输送组件(7)从上轨道(6)上转移至下轨道(4)上或将输送组件(7)从下轨道(4)上转移至上轨道(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8)包括设置在底板(1)两端的气缸三(9),所述气缸三(9)竖直朝上布置,所述气缸三(9)的活塞杆上设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两侧设有转移轨道(22),所述转移轨道(22)与上轨道(6)或下轨道(4)对齐,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飞高克亮
申请(专利权)人:涡阳县康仕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