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家贤专利>正文

立式流力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4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式流力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泵抽入之热液体(40)经塔体(1)中水平喷流管(20)朝上之径向开口向上喷出至塔体(1)上半部扩散器(30)后形成连续分散之水幕;扩散器(30)内向上运动热水滴与由塔体(1)下方吸入之外界冷却空气(43)进行液气态混合及热交换;热空气则由向上经于塔体(1)上端之除水器(18)后直接排出;冷却后之液体则被除水器(18)分离后,再掉进扩散器(30)中自由落下,其间不断与冷却空气接触;再进入设于塔体(1)下半中之散热器(15)再做二次热交换后,落入塔体(1)底面经消音毡(51)消音与过滤后汇入集液盘(50),冷却液体再以泵抽出后做冷却循环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免用电风扇、马达、变速器等元件,能降低成本免除噪音,冷却性能较好。(*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免用马达风扇之冷却水塔,特别是指一种方形或圆形立式流力冷却塔。本申请人曾经申请一种水平喷流式冷却塔,在直管上开设狭缝形径向开口,开口之开度可调整;将已加热之压力液体引入直管内,并由该狭缝形径向开口水平喷出,喷出之流体成连续水幕状高速流体进入扩散器内;在扩散器前端连续幕状高速流体造成负压作用,可大量吸入外界冷却空气,使水流及气流在扩散器内充分混合而相互接触,进行热交换;扩散器尾端之转向板将水平的混合流体转向朝上,经除水器分离后之热空气快速排出,液体则向下掉落至集液盘,由一泵将冷液体泵出以循环冷却。这种水平式之结构,所占空间较大,水平喷出之液体热交换之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是一次冷却之方式,热空气之排放口较小,排放效果差,相对延缓冷却空气之导入。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用冷却风扇,以流动能配合扩散器吸入外界冷却空气进行二次热交换之立体冷却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塔体顶端设一空气排放口,下方周侧为冷空气入口,该入口内设有数片斜向安装的导向叶片,喷流管横置于塔体内中间处,径向上端面设上凸缘,其上间隔开设有数个开口,每一开口嵌置一V型喷嘴,喷流管径向下端面设加强喷流管强度之下凸缘,扩散器置于喷流管上方,其结构为下段为渐缩部,中段为喉部,上段为渐阔部,热液体通过喷嘴经扩散器喉部喷出进行热交换,除水器置于空气排放口前,内部做成曲折式通道,散热器置于喷流管下方,空气入口上方,可对热液体进行二次热交换,集液盘置于塔体底面处,下设一消除冷液滴水声之消音毡。本技术还可采用多个冷却塔之并联形式组合。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长方体型正视部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之长方体型侧视图;图2A为本技术之长方体型中的喷流管部分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之圆柱体型图;图3A为本技术之圆柱体型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之喷流管部分上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4之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并联组合结构正视部分剖面图。请参阅图1与图2,为本技术立式长方体型流力冷却塔10两腔式结构,以下以单腔来说明,热液体40由塔体一侧中间处之液体入口11导经横置之喷流管20,将热液体40向上以连续幕状高速流体41喷出,使流体41喷入扩散器30喉部上方,造成扩散器30喉部下方负压,由塔体1下方空气入口13吸入大量之外界冷却空气43形成空气流向上流动,使同向流动之空气流与流体41在扩散器30内做液气态混合及接触,进行热交换。热空气45向上经除水器18做液气分离除水后,热空气45由塔顶空气排放口19快速排出;分离之冷却液体42落下,冷却液体42于下降途中不断与流入的冷却空气43进行热交换之再次冷却,直到离开扩散器30,再进入散热器15进行二次散热后落下,冷却液体经消音毡51消除水声与滤除杂物后,流入塔体底面集液盘50,再利用一泵由液体出口12抽出循环应用。冷却塔10具有一塔体1,由不生锈可回收塑性材料或镀锌钢板制成之结构体,塔体1除塔顶之热空气排放口19与近下端周侧之冷却空气入口13外,是不漏水且具水密性效果,空气入口13通常由百叶式叶片所组成,利用斜向内向下之叶片14形成导风板导入冷却空气43,亦可防止异物进入。在塔体1之空气入口13内上方设有一散热器15,为装置片状之散热材,具有二次散热之功效。在散热器15之上方接设有扩散器30,而其交界处设有一喷流管20,喷流管20径向外表之上端面设有宽大之上凸缘21(如图5),在上凸缘21间隔开设有数个开口22(如图4),于每一开口22嵌置有一V形喷嘴23(如图5),使流入之热液体40仅能由各喷嘴23喷出;喷流管20一端为开口端24,紧迫压入一法兰25中(如图2A),并利用数个螺钉将法兰25固接在塔体1之侧壁上,能利用法兰25向外接导管以引入热液体;喷流管20另一端为闭口端26,利用一封塞27过盈配合,封塞27以外端面中间之凸柱27(1)穿出对向侧壁,再以一螺帽28旋入27(1)上,先把喷流管20一端与法兰25接合后,将喷流管20插入塔体1内,再使喷流管20另一端与接合;喷流管20径向外表之下端面设有下凸缘29,以加强喷流管20本身强度。扩散器30包括下段之渐窄部31及中段之喉部32及上段之渐阔部33,在喉部32内之高速流体41,因经喷流嘴21将流体之压力能转变成运动能,压力骤降使扩散器30下段形成负压区,对外界冷却空气43形成强力喷射引入;在中段喉部32冷却空气43和高速流体41之液滴相互接触,造成液气态混合;并在上段渐阔部33冷却空气43与雾状液滴形成液气态之混合流体,其运动能因截面积渐增,逐渐变成压力能,因此具有很高之混合冷却效果,并对混合流体具有升压作用,同时提高热空气45之排出压力。完全应用热空气自然上升原理与流体流动产生升压作用等自然现象,达成本技术之功用,不需如习知设置抽风机与马达等机械元件。该混合液气态流体中之热空气45经于塔体1顶端之除水器18将空气中所含之液体分离后,再直接由空气排放口19快速排出,除水器18由具曲折通道之板件组成,使随热空气45排出之液体飞散损失降至0.1%以下;另混合液体中之冷液体42已强弩之末,也受到除水器18分离而自然落下,途中并与不断流入之冷却空气43进行再次冷却后,离开扩散器30,落入散热器15中与散热材进行二次冷却之散热,产生冷却效果之冷却液流入于塔体1底面之集液盘50。图3为本技术之立式圆柱体型流力冷却塔结构。冷却塔60为单腔式结构,大部分主要构件都与长方体型相同,只是塔体60、喷流管63、扩散器61为圆形,其中喷流管63为环状,进水端经过法兰后先以直管部接入塔中,再与塔心形成一环圈部,喷嘴之设置方式与上述相同,只有扩散器61由平行之设置方式改成如颈状之设置,液体之喷出,气体之引流,过程完全相同,其中之扩散器为利用点焊方式或锁接之方式固定于塔体之内面。如图6为一种大型之并联式冷却塔结构。冷却塔70由数个冷却腔(前述之单一组冷却塔)10并联而成。每一冷却腔10内部均具有喷流管20、扩散器30、除水器18、散热器15、空气入口13及空气排放口19,液体循环系统包括有进液总管74、排液总管76、消音毡71、集液盘77。该进液总管74将热液体40分送至各喷流管20内;热交换后之热空气45由各空气排入口19快速排出,冷液体42集入集液盘77内,由大型循环泵经排液总管76抽出供工业上之应用。于是本技术可以一个单独使用,多个分别使用,多个共同使用,更能配合目前各种冷却水塔使用。也能利用本技术于环境中之加湿或加温。以下举出本技术实验平均数据,以30冷却吨型(如图1所示者),水流量每分钟390升,压力每平方公分1公斤下送入37℃之液体,吸入外界温度25.7℃之空气冷却,送出32℃之液体,排出之热风为35.4℃,空气排放口中心点平均送出风速为每秒3.7米,四周送出风速为每秒2.5~3.2,平均排出风速为每秒2.86米,总排风量为每分钟247立方米,较习知之200立方米,高出20%左右,本技术二腔式塔体宽120公分、长120公分、高267公分,周侧一米处音值小于60dba,与美国之玛礼公司(NARLEY)、日本巴而帝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流力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塔体(1)顶端设空气排放口(19),下方周侧为冷却空气(43)入口(13),喷流管(20)横置于塔体(1)中间处,径向上端面设上凸缘(21),其上间隔开设有数个开口(22),每一开口嵌置-V型喷嘴(23),喷流管(20)径向下端面设下凸缘(29),扩散器(30)设置在喷水管(20)上方,其下段为渐缩部(31)中段为喉部(32)上段为渐阔部(33),除水器(18)设于空气排放口(19)前,内部为曲折式通道,散热器(15)置于喷流管(20)下方,集液盘(50)置于塔体(1)之底面处,下设一消音毡(7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贤朱蒋来
申请(专利权)人:陈家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