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吴宝桂专利>正文

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13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水塔一侧设置入气口,该散热水塔内以透气的填料间隔设有数层散热器,该各层散热器包括以散热管连接成的循环的单元结构,该各单元结构呈层叠设置; 该散热器包括数组平行水平设置的散热管,该各散热管的管壁具有内凹的导引部,该各导引部间设有呈弧凸形的导流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目前常见的大型散热水塔内部的散热管多半是一圆管且表面光滑的结构形态,而以一般的中型的热交换器而言,即如中国台湾专利第89206527号“冷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结构改良(二)”、第89206528号“冷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结构改良(三)”、第89206526号“冷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结构改良(一)”,其热交换管的结构多半仍保持一圆管的形态,而且表面是成一平直的结构形态,如此,其内部的媒体与外部的流体流动时所进行的热交换作业,均在一平滑的状态下进行,如此,其媒体或流体与热交换管间的流动与热交换过于平顺,单位体积与管壁接触停留的时间更短,无法充份的进行热交换,因此,所达到的热交换效率十分的有限,而且,由于其热交换管多半是成直管的形态,其内部处极易因热而产生结垢的现象,而于结垢后,其热交换的效率更差,且由于其热交换管若于内径处结垢时,长时间后,其热交换管内即极易产生局部不当的高压,甚至因而造成不当的阻塞,而必须更换热交换管,造成使用成本上的增加,且维修的成本也会提高很多,故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可使散热器内的散热管确实的进行高效率热交换,同时可确实的自动清除结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水塔一侧设置入气口,该散热水塔内以透气的填料间隔设有数层散热器,该各层散热器包括以散热管连接成的循环的单元结构,该各单元结构呈层叠设置;该散热器包括数组平行水平设置的散热管,该各散热管的管壁具有内凹的导引部,该各导引部间设有呈弧凸形的导流部。所述的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管可为圆管或为椭圆管。所述的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可具有两个分别连接于该各组散热管端部的直立的汇流管,该各组汇流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列设置,该各汇流管顶端连接分配管,该分配管中段处水平连接分歧管,该分歧管连接于一主管。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是于散热管管壁上以辊压的方式辊制出凹痕形态的导引部并形成呈弧凸形的导流部,可使散热管于流体与媒体流动时可确实的进行热交换作业以及自动除垢。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散热器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散热器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散热管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散热管的剖视图。图7A、7B、7C是本技术结垢脱落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立体示意图。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的散热水塔10的结构是包括散热水塔10是于二次侧的入气口11处以透气的填料12间隔成两层由数组散热器20架构而成的散热结构,而该两层的结构是由各散热器20以管体连接成确实循环的单元结构形态,并将各单元结构予以并列或叠置形成各层的结构形态,而散热水塔10该入气口11上方另设有二次侧散热水箱,将散热用的水贮存,并洒向填料12以及散热器20以进行热交换的作业,而散热器20由上方流下的水30A以及空气或其他形态的流体30可于散热器20外部流动,以与散热器20内流动的媒体40可确实的进行热交换;而其他部份则与习知的结构相当在此不再赘述。而其中,散热器20的结构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数组平行水平设置的散热管21,其散热管21的管壁主要具有以凹缘压置形成内凹形态的导引部210,以及各导引部210间形成弧凸形态的导流部211,另散热管21可为圆管或椭圆管。两直立的汇流管22分别连接于该数组平行设置的散热管21端部,数组直立汇流管22以一定的间隔距离并列设置,并于各汇流管22顶端同时接设于一分配管23,分配管23中段处水平接出一分歧管24,各组排列的散热器20于并列或重叠后,各组散热器20伸出的分歧管24可以一主管25连接入散热水塔10内,以使于散热器20外流动的流体30与内部流动的媒体40可确实的经过热交换后,分散至大气中或流入系统内进行其他热交换的作业。请配合参阅图4、5、6所示,当媒体40于散热器20的散热管21内流动时,媒体40由于受到散热管21的导引部210强迫导引于散热管21内形成一自然的旋流,成为一立体式的流动形态,如此于散热管21内的媒体40可藉由旋流流动的形态,使其中心的媒体与中心外部的媒体产生混合,并与导流部211的弧面确实的接触,而于管壁外的流体30亦产生相同的效应,可有效的提高热交换效率。另如图7A、7B、7C所示,本技术的散热管21导引部210与导流部211于内部结垢时,其结垢体50是非金属结构体,其热胀冷缩率与金属材料的散热器20相差甚远,依图例所示,当结垢体50与本技术的散热管21同时受热膨胀或冷却收缩时,其散热管21变形量大于结垢体50,且藉由凹凸形态的导引部210与导流部211设计,使凸形的导流部211与结垢体50间产生裂缝脱离的现象,即导流部211热胀时,由于其热胀变形量大于结垢体50,使结垢体50与散热管21即产生分离的现象,而当散热管21的导流部211冷缩时,即形夹紧,而使于导流部211内的结垢体50产生裂缝并碎裂的现象,加以导引部210与导流部211使媒体40高速旋流经过,而使碎裂的结垢体50可确实的被带走,达到自动除垢的目的。而由图1至图7C所示,是为一横流塔的散热水塔10结构,亦可将本技术的散热器20设置于另一型式的散热水塔10中,请配合图8、9所示,其是一逆流塔的结构形态,其是于散热水塔10的侧方另设有前述所示的散热器20,其散热器20的散热管21结构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所不同之处仅在于散热管21以外的管路配置略有不同而已,即其散热管21两端接设的汇流管22、分配管23、分歧管24以及主管25等结构无太大的变化,仅是将其分配管23、分歧管24以及主管25设成对角配置的结构形态而已,而此一部份并非本技术的重点所在,故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可达到确实除垢以及热效换确实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水塔一侧设置入气口,该散热水塔内以透气的填料间隔设有数层散热器,该各层散热器包括以散热管连接成的循环的单元结构,该各单元结构呈层叠设置;该散热器包括数组平行水平设置的散热管,该各散热管的管壁具有内凹的导引部,该各导引部间设有呈弧凸形的导流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管为圆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管为椭圆管。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具有两个分别连接于该各组散热管端部的直立的汇流管,该各组汇流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列设置,该各汇流管顶端连接分配管,该分配管中段处水平连接分歧管,该分歧管连接于一主管。专利摘要一种散热水塔的散热装置,该散热水塔一侧设置入气口,该散热水塔内以透气的填料间隔设有数层散热器,该各层散热器包括以散热管连接成的循环的单元结构,该各单元结构呈层叠设置;该散热器包括数组平行水平设置的散热管,该各散热管的管壁具有内凹的导引部,该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吴宝桂
申请(专利权)人:李吴宝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