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03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它包括一壳体,壳体前端开口,壳体底端或顶端穿设有一扳手,壳体内部中间设有一基板,基板上设有触发开关,基板上固定并贴合有一连接板,基板一端可旋转地配装于壳体底端或顶端内壁,位于基板另一端的连接板延伸出具有弹性的折弯部,折弯部抵于靠近扳手的壳体内壁,扳手上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侧壁沿轴身长度方向开有卡槽,形成径向截面为U型转轴,折弯部卡合于U型转轴内,转轴侧壁随转轴转动能选择性地嵌合于壳体内壁与折弯部之间,触发开关根据基板转动而选择性地与电路板上的控制开关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驾驶安全,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牢固且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地是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内后视镜一般安装在车内前挡风玻璃上,驾驶员通过车辆内后视镜可在一定视野范围获取车辆后方的相关信息,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辅助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内后视镜扩大了应用发展出防炫目电动后视镜,防眩目电动后视镜通常由特殊的电化层镜面、光电传感器以及电子控制器组成。电子控制器接收光敏二极管传送的灯光照射强度信号,如果后车灯光强于前车灯光,电子控制器将输出一个电压到镜面,改变镜面电化层的颜色。这个电压越高,电化层颜色的改变越大。电化层的颜色改变后,经过电动后视镜反射到驾驶员眼睛的光线就显著减弱,不但不影响驾驶员的视力,反而提高了驾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手动防炫目电动内后视镜显示屏将流媒体显示在反射镜上,由于反射镜为具有一定反射率的玻璃,在不显示流媒体的内容时,反射镜可以作为镜面,使驾驶人员能够通过镜面的反射,直接观察到车辆后方的路况。流媒体是否显示由电路板上的控制开关控制,即开关与显示屏电连接。壳体后方通过球铰组件连接在连接杆上,因此,驾驶人员可以握住内壳体,调整壳体的高度,以使反射镜成正对车体的后挡风玻璃,从而使得内后视镜的反射镜能够显示车外正后方的路况。但当车外正后方受到其他车辆的强光照射时,内后视镜的反射镜正对强光,驾驶人员的眼睛也会受到强光的照射,无法看清内后视镜的反射镜显示的流媒体的内容。通常手动防炫目电动内后视镜在内后视镜的背面(一般是在正中下端),有一个黑色的小拨片,其正常状态下朝向前挡风玻璃方向,只要轻轻向车内方向一拨,内后视镜镜面会有细微的角度变化,但是现有技术中,拨片与电路板上的控制开关不是联动的,驾驶人员拨动拨片的同时无法联动控制开关,拨片调整角度的功能与反射镜显示的控制开关是分离的,驾驶人员既要调整角度,又要兼顾电路板上控制开关,所以非常不方便,且存在驾驶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其扳手与控制开关联动,通过拨动扳手,扳手调整连接板及基板转动角度,使得连接板上的触点开关与控制开关相联动,从而提高驾驶安全,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牢固且可靠。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前端开口,所述壳体底端或顶端穿设有一扳手,所述壳体内部中间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触发开关,所述基板上固定并贴合有一连接板,所述基板一端可旋转地配装于壳体底端或顶端内壁,位于基板另一端的连接板延伸出具有弹性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抵于靠近扳手的壳体内壁,所述扳手上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侧壁沿轴身长度方向开有卡槽,形成径向截面为U型转轴,所述折弯部卡合于U型转轴内,使得扳手连同转轴能绕折弯部转动,所述转轴侧壁随转轴转动能选择性地嵌合于壳体内壁与折弯部之间,从而撬动与折弯部相连的连接板及基板相对于壳体转动,所述触发开关根据基板转动而选择性地与电路板上的控制开关接触,从而实现扳手带动基板微转,从而使得基板上的触发开关与电路板上的控制开关进行联动,方便驾驶人员调整。优选地,所述基板一端为轴形,相对应地,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与基板轴形端相嵌合的支撑凸起,多个支撑凸起并列排布于壳体内壁上,使得基板一端能绕壳体底端或顶端内壁上的支撑凸起转动,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基板由连接板带动时转动,而基板转动端需要铰接活动形式才能实现基板的转动,而多个支撑凸起并列分布,则是为了减少基板转动端与支撑凸起的摩擦,使得基板转动更加省力和灵活。优选地,所述卡槽径向设有多个并列排布的支撑卡环,所述支撑卡环与折弯部嵌合,使得转轴连同扳手能绕折弯部转动,支撑卡环作用同支撑凸起,为了减小折弯部与转轴卡槽之间的摩擦。优选地,所述扳手延伸出一限位块,作为转轴转动时与壳体之间的限位,防止扳手过度转角而出现卡死现象。优选地,所述基板上开有凹槽,所述连接板位于凹槽之上且通过紧固件与基板固定,使得连接板只有边缘部分与基板进行贴合,中间部分则悬空,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得连接板与基板之间更加贴合,不同于整个面与面之间的贴合,总是存在一个面容易变形导致贴合不紧,从而使得连接板带动基板转动时产生松动现象。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多个与转轴相嵌合的限位凸起,多个限位凸起沿着转轴轴向分布,使得转轴绕限位凸起内转动,所述转轴与直接与限位凸起弧面相接触并嵌合,不仅支撑与引导转轴转动,而且转轴与限位凸起接触面积小,转动摩擦更小。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的紧固件数量为三个且呈三角形分布,所述连接板靠近扳手一端分布两个紧固件,另一端则分布一个紧固件,即加固扳手转动一侧,使得结构更加牢固,防止扳手及转轴长期转动造成松动。本技术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其优点如下:1、基板一端与壳体内部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板联动而微转,连接板延伸出一扳手,扳手通过一转轴与连接板转动连接,因此拨动扳手,扳手带动连接板连同基板转动,使得基板上的触发开关与电路板的控制开关接触或分离,从而开闭防炫目功能,保证驾驶途中安全操作;2、连接板与基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延伸出一折弯部,折弯部与扳手转动连接,由于折弯部具备一定弹性形变,因此扳手带动折弯部,折弯部发生弹性形变带动连接板及基板微转,因此结构简单、稳定及可靠,可实现性高;3、扳手通过一U型转轴与折弯部连接,折弯部配装于转轴卡槽内,转轴转动时,U型转轴侧面插入折弯部与壳体内壁,使得折弯部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带动连接板及基板转动,这种结构简单且紧凑,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扳手拨动前侧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扳手拨动后侧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扳手及转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基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扳手,3、基板,4、触发开关,5、连接板,6、折弯部,7、转轴,8、卡槽,9、控制开关,10、支撑凸起,11、支撑卡环,12、限位块,13、凹槽,14、限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内后视镜用基板3调节结构,它包括一壳体1,壳体1前端开口,壳体1底端或顶端穿设有一扳手2,壳体1内部中间设有一基板3,基板3上设有触发开关4,基板3上固定并贴合有一连接板5,基板3一端可旋转地配装于壳体1底端或顶端内壁,位于基板3另一端的连接板5延伸出具有弹性的折弯部6,折弯部6抵于靠近扳手2的壳体1内壁,扳手2上连接有一转轴7,转轴7侧壁沿轴身长度方向开有卡槽8,形成径向截面为U型转轴7,折弯部6卡合于U型转轴7内,使得扳手2连同转轴7能绕折弯部6转动,转轴7侧壁随转轴7转动能选择性地嵌合于壳体1内壁与折弯部6之间,从而撬动与折弯部6相连的连接板5及基板3相对于壳体1转动,触发开关4根据基板3转动而选择性地与电路板上的控制开关9接触。如图6所示,基板3一端为轴形,相对应地,壳体1内壁上设有与基板3轴形端相嵌合的支撑凸起10,多个支撑凸起10并列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前端开口,所述壳体(1)底端或顶端穿设有一扳手(2),所述壳体(1)内部中间设有一基板(3),所述基板(3)上设有触发开关(4),所述基板(3)上固定并贴合有一连接板(5),所述基板(3)一端可旋转地配装于壳体(1)底端或顶端内壁,位于基板(3)另一端的连接板(5)延伸出具有弹性的折弯部(6),所述折弯部(6)抵于靠近扳手(2)的壳体(1)内壁,所述扳手(2)上连接有一转轴(7),所述转轴(7)侧壁沿轴身长度方向开有卡槽(8),形成径向截面为U型转轴(7),所述折弯部(6)卡合于U型转轴(7)内,使得扳手(2)连同转轴(7)能绕折弯部(6)转动,所述转轴(7)侧壁随转轴(7)转动且能选择性地嵌合于壳体(1)内壁与折弯部(6)之间,从而撬动与折弯部(6)相连的连接板(5)及基板(3)相对于壳体(1)转动,所述触发开关(4)根据基板(3)转动而选择性地与电路板上的控制开关(9)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1)前端开口,所述壳体(1)底端或顶端穿设有一扳手(2),所述壳体(1)内部中间设有一基板(3),所述基板(3)上设有触发开关(4),所述基板(3)上固定并贴合有一连接板(5),所述基板(3)一端可旋转地配装于壳体(1)底端或顶端内壁,位于基板(3)另一端的连接板(5)延伸出具有弹性的折弯部(6),所述折弯部(6)抵于靠近扳手(2)的壳体(1)内壁,所述扳手(2)上连接有一转轴(7),所述转轴(7)侧壁沿轴身长度方向开有卡槽(8),形成径向截面为U型转轴(7),所述折弯部(6)卡合于U型转轴(7)内,使得扳手(2)连同转轴(7)能绕折弯部(6)转动,所述转轴(7)侧壁随转轴(7)转动且能选择性地嵌合于壳体(1)内壁与折弯部(6)之间,从而撬动与折弯部(6)相连的连接板(5)及基板(3)相对于壳体(1)转动,所述触发开关(4)根据基板(3)转动而选择性地与电路板上的控制开关(9)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视镜用基板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一端为轴形,相对应地,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与基板(3)轴形端相嵌合的支撑凸起(10),多个支撑凸起(10)并列排布于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磊磊佟泊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峰梅视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