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见光与钴协同催化制备烯丙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3997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见光与钴协同催化制备烯丙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α‑羰基羧酸、甲基丙烯酸酯类烯烃为反应底物,以叔丁醇钾或者2,6‑二甲基吡啶为碱,以4‑CzIPN为可见光催化剂,以钴配合物为协同催化剂,溶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用可见光照射混合溶液,得到烯丙基酮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应在室温条件下用可见光照射就可以实现,操作简便,原料易得,整个反应体系非常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在催化量的光催化剂和钴配合物作用下即可完成,无需当量的额外氧化剂,体现了反应体系的高效、节约,适用于放大量规模的克级反应,具有巨大的潜在大规模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见光与钴协同催化制备烯丙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可见光与钴协同催化制备烯丙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背景烯丙基酮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分子、药物分子以及生物活性分子中。该β,γ-不饱和酮类化合物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具有重要的合成价值。因此,这类骨架化合物的构建受到了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合成烯丙基酮类化合物的报道有很多,如:1965年,Tsuji等实现了烯丙基氯化钯与丙二酸二乙酯钠盐化学计量的反应制备烯丙基酮类化合物(TetrahedronLett.1965,6,4387.;Chem.Res.1969,2,144.);1993年,R.C.Larock等将烯丙基溴或烯丙基氯与碘化钠作用,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先制备烯丙基碘,再将烯丙基碘与当量的汞合成制备烯丙基碘化汞,随后烯丙基碘化汞与酰氯发生酰化反应,成功制备了青蒿酮等烯丙基酮类化合物(J.Org.Chem.1993,58,2846)。1997年,Bindu等用酰氯和丙烯溴成功制备烯丙基酮类化合物;2012年,B.A.Tro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见光与钴协同催化制备烯丙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α-羰基羧酸、甲基丙烯酸酯类烯烃为反应底物,以叔丁醇钾或者2,6-二甲基吡啶为碱,以4-CzIPN为可见光催化剂,以钴配合物为协同催化剂,溶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在室温、惰性气体保护下,用可见光照射混合溶液,得到烯丙基酮类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见光与钴协同催化制备烯丙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α-羰基羧酸、甲基丙烯酸酯类烯烃为反应底物,以叔丁醇钾或者2,6-二甲基吡啶为碱,以4-CzIPN为可见光催化剂,以钴配合物为协同催化剂,溶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在室温、惰性气体保护下,用可见光照射混合溶液,得到烯丙基酮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配合物为钴配合物1或钴配合物2,所述钴配合物1、钴配合物2的结构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羰基羧酸结构式如下:



式中,R1﹑R2﹑R3﹑R4﹑R5全为H;或者,R1﹑R3为CH3,R2、R4、R5全为H;或者,R2﹑R3为CH3,R1、R4、R5全为H;或者,R2为CH3,R3为F,R1、R4、R5全为H;或者,R1、R3﹑R5为CH3,R2、R4全为H;或者,R3为F,R1﹑R2﹑R4﹑R5全为H;或者,R3为Cl,R1﹑R2﹑R4﹑R5全为H;或者,R3为Br,R1﹑R2﹑R4﹑R5全为H;或者,R3为I,R1﹑R2﹑R4﹑R5全为H;或者,R3为CF3,R1﹑R2﹑R4﹑R5全为H;或者,R3为OCH3,R1﹑R2﹑R4﹑R5全为H;或者,R3为Ph,R1﹑R2﹑R4﹑R5全为H;或者,R1为OCH3,R2﹑R3﹑R4﹑R5全为H;或者,R1为Cl,R2﹑R3﹑R4﹑R5全为H;或者,R2为Cl,R1﹑R3﹑R4﹑R5全为H;或者,R2为Br,R1﹑R3﹑R4﹑R5全为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烯烃的结构式为:



式中,R6为CH3、CH2CH3、CH2CH2CH3、CH2(CH2)2CH3、CH2(CH2)4CH3、CH(CH3)2、C(CH3)3、CH2CH(CH3)2、CH2CH(C2H5)(CH2)3CH3、CH2Ph、CH2(4-CH3-Ph)、CH2(4-OCH3-Ph)、CH2(4-Br-Ph)、CH2(4-Cl-Ph)、CH2CH2Ph、CH2CH=CH2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CzIPN与溶剂的比值为0.20~1.60mg:1mL;所述α-羰基羧酸与溶剂的比值为0.02mmol~0.10mmol:1mL;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烯烃与溶剂的比值为0.02~0.15mmol:1mL。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配合物为钴配合物1时,2,6-二甲基吡啶为碱,所述钴配合物1与溶剂的比值为0.60~4.10mg:1mL,所述2,6-二甲基吡啶与溶剂的比值为0~0.15mmol:1mL;所述钴配合物为钴配合物2时,叔丁醇钾为碱,所述钴配合物2与溶剂的比值为0.50~3.50mg:1mL,所述叔丁醇钾与溶剂的比值为0.6mg~2.4mg:1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照射是采用450nm±10nm的BlueLEDs照射,光照温度为室温~25℃,光照时间为16~24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基张红张嘉莹许彬黎家盈谢秋娟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