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得到大范围的普及。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竞争越来越激烈。现有技术中,汽车的顶棚与立柱多采用对接方式,对车身和零部件精度以及装配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若中间任一环节不满足都会导致顶棚与立柱的间隙、面差,且侧气帘爆破展开时容易崩碎立柱,对车内乘客形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顶棚与立柱多采用对接方式,对车身和零部件精度以及装配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若中间任一环节不满足都会导致顶棚与立柱的间隙、面差,且侧气帘爆破展开时容易崩碎立柱,对车内乘客形成二次伤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包括:立柱、顶棚,所述顶棚搭接在所述立柱上;与所述顶棚背部的侧气帘位置处对应的所述顶棚本体为弱化部,所述弱化部的厚度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立柱、顶棚,所述顶棚搭接在所述立柱上;/n与所述顶棚背部的侧气帘位置处对应的所述顶棚本体为弱化部,所述弱化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顶棚本体原本的厚度,所述弱化部的宽度为6mm至1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顶棚,所述顶棚搭接在所述立柱上;
与所述顶棚背部的侧气帘位置处对应的所述顶棚本体为弱化部,所述弱化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顶棚本体原本的厚度,所述弱化部的宽度为6mm至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部的厚度为所述顶棚本体原本厚度的1/3至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本体原本厚度为8mm至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立柱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引,付强,唐一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