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使车辆转向的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已知这样的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柱管和筒形壳体,其中柱管将供连接转向构件的柱轴保持成使得柱轴能够旋转,筒形壳体将柱管保持成使得柱管能够滑动并且筒形壳体固定至车辆(例如,参见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8-127062(JP2018-127062A))。这样的转向系统操作如下。车辆的驾驶员(以下简称为驾驶员)通过操作夹持单元来解锁柱管,此后将转向构件的位置改变为期望位置,并且通过操作夹持单元将柱管锁定至壳体而将转向构件在位置方面锁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由驾驶员通过操作夹持件单元以通过减小壳体的一部分的直径来锁定柱管而施加至夹持件单元的力等于或大于设计值,这使驾驶员感到夹持操作需要较大的体力。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结果,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当减小壳体的一部分的直径时,在壳体与包括在夹持单元中的夹持轴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导致进行夹持操作所需的体力增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在该转向系统中,减少了操作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杆构件(120),转向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所述杆构件(120);/n壳体(130),所述壳体(130)具有用于将所述杆构件(120)保持成使得所述杆构件(120)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的保持孔,所述壳体(130)具有夹持缝(132)并且包括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和第二夹持件接纳部分(136),所述夹持缝(132)沿径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壳体(130)的周向壁并且沿所述轴向方向延长,所述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接纳部分(136)两者沿所述径向方向突出从而使所述夹持缝(132)夹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与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6 JP 2018-243481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构件(120),转向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所述杆构件(120);
壳体(130),所述壳体(130)具有用于将所述杆构件(120)保持成使得所述杆构件(120)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的保持孔,所述壳体(130)具有夹持缝(132)并且包括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和第二夹持件接纳部分(136),所述夹持缝(132)沿径向方向延伸穿过所述壳体(130)的周向壁并且沿所述轴向方向延长,所述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接纳部分(136)两者沿所述径向方向突出从而使所述夹持缝(132)夹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与所述第二夹持件接纳部分(136)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具有沿着与所述径向方向相交的第一轴线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的第一通孔(134),并且
所述第二夹持件接纳部分(136)具有沿着与所述径向方向相交的第二轴线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夹持件接纳部分(136)的第二通孔(137);以及
夹持构件(140),所述夹持构件(140)构造成夹持所述壳体(130),以便减小所述保持孔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一部分的直径,以锁定所述杆构件(120)的位置,所述夹持构件(140)包括固定凸轮(144)、夹持轴(141)、旋转凸轮(145)和夹持杆(143),
所述固定凸轮(144)从所述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的外侧配装在所述第一夹持件接纳部分(133)中,
所述固定凸轮(144)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地延伸穿过所述固定凸轮(144)的第三通孔(147),
所述夹持轴(141)插入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4)、所述第二通孔(137)和所述第三通孔(147),
所述旋转凸轮(145)构造成在所述旋转凸轮(145)相对于所述固定凸轮(144)旋转时相对地远离所述固定凸轮(144)移动或者朝向所述固定凸轮(144)移动,并且
所述夹持杆(143)连接至所述旋转凸轮(145),其中,
所述第三通孔(147)在靠近所述旋转凸轮(145)的第一部分处具有小直径部分(148)、并且在远离所述旋转凸轮(145)的第二部分处具有直径比所述小直径部分(148)的直径大的大直径部分(14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作田雅芳,后藤大辉,藤原一喜,谷山彰启,久米祥允,纐缬俊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