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铁道工程试验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轨道结构是铁路系统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系统部件,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并将其均匀分布至下部桥梁、隧道、路基内,其结构平顺性及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对轨道的平顺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分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包含轨道结构自身保持其几何形位的能力,外部因素则为下部基础变形映射至轨道上的几何形位变化。工程结构服役期内,其下部基础的沉降变形一直存在,不可避免。铁路轨道是一种超长带状结构,其下部基础型式及地质环境复杂多变,不同位置的沉降差异会带来轨道平顺性变化及轨道结构受力的改变。现有技术中下部基础不均匀沉降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分析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缺乏试验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下部基础不均匀沉降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分析缺乏试验验证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试验架体(10);/n轨道部分(20),设置在所述试验架体(10)内;/n下部基础(30),设置在所述试验架体(10)的底部和所述轨道部分(20)之间;/n变形模拟层(40),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与所述试验架体(10)的底部之间,所述变形模拟层(40)抵接在所述下部基础(30)的下方;/n检测组件(50),包括第一传感器部(51)和第二传感器部(52),所述第一传感器部(51)设置在所述轨道部分(20)上,所述第二传感器部(52)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和所述变形模拟层(4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架体(10);
轨道部分(20),设置在所述试验架体(10)内;
下部基础(30),设置在所述试验架体(10)的底部和所述轨道部分(20)之间;
变形模拟层(40),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与所述试验架体(10)的底部之间,所述变形模拟层(40)抵接在所述下部基础(30)的下方;
检测组件(50),包括第一传感器部(51)和第二传感器部(52),所述第一传感器部(51)设置在所述轨道部分(20)上,所述第二传感器部(52)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和所述变形模拟层(4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模拟层(40)包括金属板(41)和能够调节所述金属板(41)的高度的调节支撑件(42),所述金属板(41)抵接在所述下部基础(3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41)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下部基础(30)的底部的多个金属板(41),所述调节支撑件(42)为多个,每个所述金属板(41)与至少两个所述调节支撑件(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件(42)包括底座(421)、设置在所述底座(421)上的调节杆(422)和设置在所述调节杆(422)上的紧固件(423),所述底座(421)固定在所述试验架体(10)上,所述金属板(41)套设在所述调节杆(422)上,通过所述紧固件(423)将所述金属板(41)固定在所述调节杆(4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轨道系统的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架体(10)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方的透明围板(12),所述调节支撑件(42)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所述下部基础(30)设置在所述透明围板(1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王红,杨斌,王继军,刘伟斌,赵如锋,高峰,尤瑞林,赵勇,杜香刚,彭志新,施成,宁娜,张鲁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