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及全包围栅极器件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476088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16
一种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及全包围栅极的器件结构,包括:基底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层衬底、绝缘层和顶层衬底;在顶层衬底形成源极区和漏极区,在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形成沟道区,源极区至漏极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为第二方向;在第二方向上,沟道区两侧形成贯穿顶层衬底的孔;通过孔刻蚀孔下方及沟道区下方的绝缘层,以形成空腔,空腔与孔连通;形成栅极结构,覆盖所述沟道区上表面、所述孔和所述空腔靠近沟道区的壁面,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介质层及覆盖所述栅介质层的栅极,从而在沟道区的两侧及上下表面形成全包围的栅极结构,增加栅极对沟道的控制能力,提高击穿电压,同时提高电流Ids,简化MOS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的生长工艺。

Fabrication method of transistors and structure of fully enclosed gate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及全包围栅极器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及全包围栅极的器件结构。
技术介绍
MOS晶体管的沟道可以有高的击穿电压,并且有高的电流Ids。如果提高沟道长度,可以提高击穿电压,但是会降低电流Ids。为了克服这一矛盾,现有技术中采用首先在沟道区的上表面生成上栅介质和上栅电极,之后在沟道区的下表面生成背栅介质和背栅电极,该结构被称为双栅电极结构,需要生长两次栅介质层,制造工艺复杂,导致产能较底,不利于器件的大批量生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便于大批量生产的基于SOI基底的全包围栅极器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简化MOS晶体管的栅介质层生长工艺,同时保证沟道可以有高的击穿电压,并且有高的电流Ids。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基底,所述基底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层衬底、绝缘层和顶层衬底;在所述顶层衬底形成源极区和漏极区,在所述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形成沟道区,所述源极区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基底,所述基底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层衬底、绝缘层和顶层衬底;/n在所述顶层衬底形成源极区和漏极区,在所述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形成沟道区,所述源极区至漏极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第二方向;/n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沟道区两侧形成贯穿所述顶层衬底的孔;/n通过所述孔刻蚀所述孔下方及所述沟道区下方的绝缘层,以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孔连通;/n形成栅极结构,覆盖所述沟道区上表面、所述孔和所述空腔靠近沟道区的壁面,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介质层及覆盖所述栅介质层的栅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层衬底、绝缘层和顶层衬底;
在所述顶层衬底形成源极区和漏极区,在所述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形成沟道区,所述源极区至漏极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第二方向;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沟道区两侧形成贯穿所述顶层衬底的孔;
通过所述孔刻蚀所述孔下方及所述沟道区下方的绝缘层,以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孔连通;
形成栅极结构,覆盖所述沟道区上表面、所述孔和所述空腔靠近沟道区的壁面,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介质层及覆盖所述栅介质层的栅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孔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基底表面形成图形化的掩模层,定义出所述孔的位置;
以所述图形化的掩模层为掩模,刻蚀所述基底以形成所述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空腔的方法包括:
以所述图形化的掩模层为掩模,刻蚀所述绝缘层以形成所述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包括湿法刻蚀或干法刻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氧化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刻蚀使用的溶液为浓度为10%-20%的HF。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包括氧化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热氧化或原子层沉积,形成所述氧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晓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集成电路宁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