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法律服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包括步骤:S1、输入社交信息;S2、根据社交信息中的关键词确定主题;S3、在相邻对话的逻辑关联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在社交信息中标识主题相关联且隐含在社交信息中的法律事实;S4、将生成的法律事实以三维动画模型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社交信息发掘客观事实,从而便于为民众提供精准、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同时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呈现法律事实更加生动形象。
Legal fact col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gal consultation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法律服务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明显供不应求,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此,法律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民众可以通过法律机器人享受免费、精准、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由于大部分民众的法律水平不高,在发生纠纷或者遇到法律问题时,没有及时保留、收集相关证据的意识或者能力;也难以准确表述法律事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零星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或者材料。这使得法律服务机器人难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基本信息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对此,文件CN102855907A公开了一种重现案件过程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导入的案件发生地点区域内的电子地图和案件线索信息,所述案件发生地点包括案件线索出现的地点,分别将案件线索信息发生的最早时间与最晚时间作为时间轴的起点和终点绘制时间轴,采用预设的第一标注在所述时间轴上标注案件线索信息,并将案件线索信息与所述时间轴上的第一标注进行关联,采用预设的第二标注在所述电子地图上标注案件线索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标注和第二标注进行关联。该专利技术通过案件线索信息将时间轴和电子地图相互关联,实现了时空重现案件过程。实际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话、微信、QQ等进行沟通,用户提供的证据多为聊天记录、往来邮件等社交信息。这些社交信息既可能包含个人意见、个人情绪等私人信息,也可能包括关于特定主题的某些法律事实。这些法律事实通常是给出法律建议的基础,而现有的案件重现方法,由于无法理解社交信息所隐藏的含义,难以充分利用用户提供的这些社交信息,并从中提取出法律事实。比如,张三的社交信息“9月1日这天海南的气候真好,定位三亚”,除了单纯的表达心情,还表示9月1日张三不在南京。9月1日发生在南京市玄武区的盗窃案,张三具有不在场证据。此外,在聊天过程中当事人很容易断章取义或者选取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如果恰好对方没有保存,则对双方存在明显不公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案件重现方法难以充分利用用户提供的社交信息并从中提取出法律事实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包括步骤:S1、输入社交信息;S2、根据社交信息中的关键词确定主题;S3、在相邻对话的逻辑关联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在社交信息中标识主题相关联且隐含在社交信息中的法律事实;S4、将生成的法律事实以三维动画模型输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用户提供的社交信息很容易确定出其中的关键词,而关键词通常与某些主题相关。确定了主题以后,以主题为线索,在社交信息中寻找、提取法律事实。最后,提取法律事实中的五要素特征,将生成的法律事实转化为三维动态视频。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社交信息发掘客观事实,从而便于为民众提供精准、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社交信息发掘客观的案件事实,另一方面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呈现法律事实更加生动形象。进一步,步骤S1具体包括:S11、判断输入的方式是否方言;S12、若输入的是方言,则先将方言转化为普通话,然后输入;若输入的不是方言,则直接输入。有益效果在于:便于提高文化水平较低的用户的体验,降低他们输入社交信息的难度。进一步,步骤S2具体包括:S21、采用tf-idf方法提取社交信息中的第一类关键词;S22、提取出现频率超过预设阈值的词为第二类关键词;S23、根据第一类关键词和第二类关键词,广泛匹配主题。有益效果在于:其一,如果某个词或短语在用户的社交信息中出现的频率tf高,那么该词语作为关键词就具有很好的类别区分能力;其二,出现频率超过预设阈值(比如5%)的词,通常与法律事实的主题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其三,广泛匹配允许包含部分字面顺序颠倒或有间隔,可对匹配条件进行延伸,扩展至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相关词、以及包含关键词的短语等。以上三点有利于利用已有的信息挖掘出法律事实的主题。进一步,步骤S3具体包括:S31、导入的案件发生地点区域内的电子地图和案件线索信息;S32、将案件线索信息发生的最早时间与最晚时间分别作为时间轴的起点和终点,并绘制时间轴;S33、将案件线索信息发生的相距最远的两个地点分别作为空间轴的起点和终点,并绘制空间轴;S34、采用预设的第一标注在时间轴上标注案件线索信息;S35、采用预设的第二标注在空间轴上标注案件线索信息;S36、将第一标注和第二标注进行关联,根据事物的发生逻辑还原出法律事实。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案件线索信息包括了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为还原案件事实提供了基础;其二,时间和空间的二维关联,有利于理清基本情况,分析事情发生的基本逻辑,从而精确地还原案件事实。进一步,步骤S4具体包括:S41、按照时间轴上的先后顺序生成分镜头,每个案件线索对应一个分镜头;S42、将分镜头组合成片段;S43、根据空间轴上每个案件线索发生的位置对片段进行三维渲染;S44、根据案件事实进行配音,然后输出三维动画。有益效果在于:其一,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呈现法律事实,更加生动形象;其二,配音对案件事实进行讲解,便于理解。基于上述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系统,包括: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社交信息;主题模块,用于根据社交信息中的关键词确定主题;事实模块,用于在社交信息中标识主题相关联且隐含在社交信息中的法律事实;输出模块,用于将生成的法律事实以三维动画模型输出。进一步,输入模块具体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输入的方式是否方言;输入单元,若输入的是方言,则先将方言转化为普通话,然后输入;若输入的不是方言,则直接输入。有益效果在于:便于提高文化水平较低的用户的体验,同时简化用户输入社交信息的步骤。进一步,主题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单元,用于采用tf-idf方法提取社交信息中的第一类关键词;第二单元,用于提取出现频率超过预设阈值的词为第二类关键词;第三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类关键词和第二类关键词,广泛匹配主题。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利用已有的信息挖掘出法律事实的主题。进一步,事实模块具体包括:导入单元,用于导入的案件发生地点区域内的电子地图和案件线索信息;时间单元,用于将案件线索信息发生的最早时间与最晚时间分别作为时间轴的起点和终点,并绘制时间轴;空间单元,用于将案件线索信息发生的相距最远的两个地点分别作为空间轴的起点和终点,并绘制空间轴;第一标注单元,用于采用预设的第一标注在时间轴上标注案件线索信息;第二标注单元,用于采用预设的第二标注在空间轴上标注案件线索信息;关联单元,用于将第一标注和第二标注进行关联,根据事物的发生逻辑还原出法律事实。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理清基本情况,分析事情发生的基本逻辑,从而精确地还原案件事实。进一步,输出模块具体包括:镜头单元,用于按照时间轴上的先后顺序生成分镜头,每个案件线索对应一个分镜头;片段单元,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输入社交信息;S2、根据社交信息中的关键词确定主题;S3、在相邻对话的逻辑关联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在社交信息中标识主题相关联且隐含在社交信息中的法律事实;S4、将生成的法律事实以三维动画模型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输入社交信息;S2、根据社交信息中的关键词确定主题;S3、在相邻对话的逻辑关联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在社交信息中标识主题相关联且隐含在社交信息中的法律事实;S4、将生成的法律事实以三维动画模型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S11、判断输入的方式是否方言;S12、若输入的是方言,则先将方言转化为普通话,然后输入;若输入的不是方言,则直接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S21、采用tf-idf方法提取社交信息中的第一类关键词;S22、提取出现频率超过预设阈值的词为第二类关键词;S23、根据第一类关键词和第二类关键词,广泛匹配主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S31、导入的案件发生地点区域内的电子地图和案件线索信息;S32、将案件线索信息发生的最早时间与最晚时间分别作为时间轴的起点和终点,并绘制时间轴;S33、将案件线索信息发生的相距最远的两个地点分别作为空间轴的起点和终点,并绘制空间轴;S34、采用预设的第一标注在时间轴上标注案件线索信息;S35、采用预设的第二标注在空间轴上标注案件线索信息;S36、将第一标注和第二标注进行关联,根据事物的发生逻辑还原出法律事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法律事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S41、按照时间轴上的先后顺序生成分镜头,每个案件线索对应一个分镜头;S42、将分镜头组合成片段;S43、根据空间轴上每个案件线索发生的位置对片段进行三维渲染;S44、根据案件事实进行配音,然后输出三维动画。
6.用于法律咨询机器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百事得大牛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