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楼梯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83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爬楼梯轮椅,包括框架,座椅板,框架底部设置底板,转向机构,行星轮机构,平地轮机构及驱动系统;行星轮机构包括第一主轴,设置于第一主轴上的花键,套设在花键的轴向外侧并能够横向移动的滑移齿轮,设置于第一主轴两端端部的行星轮组,以及横向驱动滑移齿轮的切换装置;切换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用于横向驱动滑移齿轮并与滑移齿轮呈一体式结构的拨叉,具螺旋槽的柱体,横向贯穿拨叉的导引杆;柱体被第三电机轴向驱动,拨叉的末端被螺旋槽所收容,以通过螺旋槽驱动拨叉在导引杆上作横向移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爬楼梯轮椅,能够实现平地行走与上下攀爬楼梯,显著地提高了爬楼梯轮椅攀爬楼梯的可靠性。

A wheelchair for climbing stai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楼梯轮椅
本技术涉及轮椅
,更具体涉及一种爬楼梯轮椅。
技术介绍
对于老年人、残疾人来说轮椅是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的轮椅无法实现上下楼梯的功能。由此,研发可攀爬楼梯的轮椅就显得非常必要。申请人经过检索后发现公开号为CN10860688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爬楼梯的全地形智能轮椅,其通过履带式底盘所包含的两条履带并与升降装置所固定设置的四个车轮实现平地行走,并在需要上下楼梯时收起四个车轮,并依靠履带上下楼梯。然而,该现有技术在平地行走时需要依靠升降装置所固定设置的四个车轮,导致该现有技术中的组件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率,结构涉及并不合理。更为重要的是,该现有技术所揭示的用于攀爬楼梯的轮椅仅仅依靠履带及内置于履带中行走轮的技术方案只适合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行走,由于履带无法完全贴合楼梯的台阶,从而其无法用于攀爬楼梯。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爬楼梯轮椅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爬楼梯轮椅,用以实现克服现有技术中类似的产品的不足,实现平地行走与上下楼梯功能,并简化爬楼梯轮椅的结构,并提高用于攀爬楼梯的轮椅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爬楼梯轮椅,包括:框架,与框架铰接的座椅板,框架底部设置底板,转向机构,行星轮机构,平地轮机构及驱动系统,所述底板上方设置连接板;所述行星轮机构包括第一主轴,设置于第一主轴上的花键,套设在花键的轴向外侧并能够横向移动的滑移齿轮,设置于第一主轴两端端部的行星轮组,以及横向驱动滑移齿轮的切换装置;所述平地轮机构包括:端部配置蜗轮齿轮的第二主轴,设置于第二主轴上的第一齿轮,对称设置于第二主轴两端的第二齿轮,以及被第二齿轮所驱动的两组平地轮,所述两组平地轮横向连接第三主轴,所述第三主轴铰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连接板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一电机为直线电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的联轴器及与联轴器连接的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三主轴向上抬起,并通过所述切换装置驱动滑移齿轮横向移动并与第一齿轮啮合,以驱动行星轮机构攀爬台阶;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用于横向驱动滑移齿轮并与滑移齿轮呈一体式结构的拨叉,具螺旋槽的柱体,横向贯穿拨叉的导引杆;所述柱体被第三电机轴向驱动,所述拨叉的末端被所述螺旋槽所收容,以通过所述螺旋槽驱动拨叉在导引杆上作横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星轮组包括:配置于第一主轴两端端部并呈三角形的支撑板,以及分别设置于支撑板的角部末端上的三组呈三角形布置的滚轮组构成,所述滚轮组均由内滚轮与外滚轮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四电机,水平设置的换向齿轮,对称设置的前轮,前轮,夹持前轮的轮架,所述轮架设置与底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柱,所述换向齿轮的圆心处形成与底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刚性连接转动杆及换向齿轮,转动杆铰接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换向杆,所述第一换向杆铰接与第一连接柱刚性连接的第二换向杆,所述第一换向杆与第二换向杆刚性连接,所述第四电机水平设置与换向齿轮的轮齿啮合的螺杆,以通过第四电机的正反转同步驱动前轮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叉形成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分叉部,所述滑移齿轮的轴向侧部形成沿第一主轴纵向延伸方向凸伸的凸台,所述弧形分叉部与围合在凸台的圆形边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于第三主轴两端固定设置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围绕第二主轴转动的椭圆形罩体,所述椭圆形罩体内部容置同轴装配于第二主轴上的第二齿轮,过桥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过桥齿轮啮合,过桥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配置横向贯通从动齿轮的轮轴,并在所述轮轴的两端装配平地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地轮由内侧平地轮与外侧平地轮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爬楼梯轮椅,能够实现平地行走与上下楼梯两种功能,简化了爬楼梯轮椅的结构,并显著地提高了爬楼梯轮椅攀爬楼梯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爬楼梯轮椅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出的爬楼梯轮椅在平地行驶状态下装配的平地轮机构的第二主轴与装配行星轮的第一主轴脱离时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出的爬楼梯轮椅在平地行驶状态下装配的平地轮机构的第二主轴与装配行星轮的行星轮机构的第一主轴啮合时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出的爬楼梯轮椅底部装配的转向机构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出的爬楼梯轮椅在攀爬楼梯时座椅板上翻的立体图;图6为图3所示出的爬楼梯轮椅在平地行驶状态下装配的平地轮机构的第二主轴与装配行星轮的行星轮机构的第一主轴啮合时另一个角度中的立体图,并具体示出了横向驱动滑移齿轮在第一主轴上所设置的花键上作横向移动的切换机构;图7为同时包含转向机构、平地轮机构与行星轮机构的立体图;图8为行星轮机构在攀爬楼梯的台阶前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行星轮机构在攀爬楼梯的台阶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行星轮机构在攀爬过一级台阶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框架与底板相互连接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图1至图11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爬楼梯轮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所谓的攀爬楼梯包含上楼梯的过程也包含下楼梯的过程。具体的,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爬楼梯轮椅,包括:框架102,与框架102铰接的座椅板101,框架102底部设置底板20,转向机构,行星轮机构,平地轮机构及驱动系统,所述底板20上方设置连接板50。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底板20形成两个矩形缺口,以供转向机构中的前轮98在矩形缺口中转动。底板20的两侧分别设置电源组件99与配重块77,以平衡整个爬楼梯轮椅的质量分布。同时,电源组件99中包含用于驱动爬楼梯轮椅中所包含的用电设备,例如第一电机83、第二电机30、第三电机70及第四电机90的供电需求,还包括由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所组成的控制系统,以控制上述第一电机83、第二电机30、第三电机70及第四电机90的启动与停止。同时,参图1与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椅板101与框架10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楼梯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02),与框架(102)铰接的座椅板(101),框架(102)底部设置底板(20),转向机构,行星轮机构,平地轮机构及驱动系统,所述底板(20)上方设置连接板(50);/n所述行星轮机构包括第一主轴(38),设置于第一主轴(38)上的花键(381),套设在花键(381)的轴向外侧并能够横向移动的滑移齿轮(39),设置于第一主轴(38)两端端部的行星轮组,以及横向驱动滑移齿轮(39)的切换装置;/n所述平地轮机构包括:端部配置蜗轮齿轮(33)的第二主轴(42),设置于第二主轴(42)上的第一齿轮(40),对称设置于第二主轴(42)两端的第二齿轮(421),以及被第二齿轮(421)所驱动的两组平地轮(80),所述两组平地轮(80)横向连接第三主轴(81),所述第三主轴(81)铰接第一电机(83),所述第一电机(83)与连接板(50)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一电机(83)为直线电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第二电机(30),与第二电机(30)连接的联轴器(31)及与联轴器(31)连接的蜗杆(32),所述蜗杆(32)与蜗轮齿轮(33)啮合;/n所述第一电机(83)驱动第三主轴(81)向上抬起,并通过所述切换装置驱动滑移齿轮(39)横向移动并与第一齿轮(40)啮合,以驱动行星轮机构攀爬台阶;/n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三电机(70),用于横向驱动滑移齿轮(39)并与滑移齿轮(39)呈一体式结构的拨叉(75),具螺旋槽(721)的柱体(72),横向贯穿拨叉(75)的导引杆(74);所述柱体(72)被第三电机(70)轴向驱动,所述拨叉(75)的末端被所述螺旋槽(721)所收容,以通过所述螺旋槽(721)驱动拨叉(75)在导引杆(74)上作横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楼梯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02),与框架(102)铰接的座椅板(101),框架(102)底部设置底板(20),转向机构,行星轮机构,平地轮机构及驱动系统,所述底板(20)上方设置连接板(50);
所述行星轮机构包括第一主轴(38),设置于第一主轴(38)上的花键(381),套设在花键(381)的轴向外侧并能够横向移动的滑移齿轮(39),设置于第一主轴(38)两端端部的行星轮组,以及横向驱动滑移齿轮(39)的切换装置;
所述平地轮机构包括:端部配置蜗轮齿轮(33)的第二主轴(42),设置于第二主轴(42)上的第一齿轮(40),对称设置于第二主轴(42)两端的第二齿轮(421),以及被第二齿轮(421)所驱动的两组平地轮(80),所述两组平地轮(80)横向连接第三主轴(81),所述第三主轴(81)铰接第一电机(83),所述第一电机(83)与连接板(50)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一电机(83)为直线电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第二电机(30),与第二电机(30)连接的联轴器(31)及与联轴器(31)连接的蜗杆(32),所述蜗杆(32)与蜗轮齿轮(33)啮合;
所述第一电机(83)驱动第三主轴(81)向上抬起,并通过所述切换装置驱动滑移齿轮(39)横向移动并与第一齿轮(40)啮合,以驱动行星轮机构攀爬台阶;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三电机(70),用于横向驱动滑移齿轮(39)并与滑移齿轮(39)呈一体式结构的拨叉(75),具螺旋槽(721)的柱体(72),横向贯穿拨叉(75)的导引杆(74);所述柱体(72)被第三电机(70)轴向驱动,所述拨叉(75)的末端被所述螺旋槽(721)所收容,以通过所述螺旋槽(721)驱动拨叉(75)在导引杆(74)上作横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梯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组包括:配置于第一主轴(38)两端端部并呈三角形的支撑板(34),以及分别设置于支撑板(34)的角部末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霞俞萍王国君庞冲冲李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太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