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733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21
一种转向柱组件,包括下护套。转向柱组件还包括上护套,该上护套至少部分地收纳在下护套内。转向柱组件还包括与下护套一体式形成的护套壁,该护套壁从第一端部纵向延伸到第二端部并且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转向柱组件还包括能量吸收带,该能量吸收带从该护套壁的第一侧面偏移,以形成沿着该护套壁延伸的凹部,该能量吸收带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能量吸收带在与该护套壁的界面处具有至少一个撕裂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柱组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在2018年12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83,721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转向柱组件装备有动能吸收装置以减小碰撞事件的影响。这些动能吸收装置有几种不同型号和变型,通常涉及金属的变形。如今可用的许多方法使用附接到转向柱组件上的单独的能量吸收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转向柱组件包括下护套。转向柱组件还包括上护套,该上护套至少部分地收纳在下护套内部。转向柱组件还包括与下护套一体式形成的护套壁,该护套壁从第一端部纵向延伸到第二端部并且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转向柱组件还包括能量吸收带(energyabsorptionstrap),能量吸收带从该护套壁的第一侧面偏移,以形成沿着该护套壁延伸的凹部,能量吸收带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能量吸收带在与该护套壁的界面处具有至少一个撕裂线。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转向柱组件包括下护套组件。转向柱组件还包括上护套组件,该上护套组件至少部分地收纳在下护套组件内部。转向柱组件还包括与下护套一体式形成的护套壁,该护套壁从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并且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护套壁包括从第一端部纵向延伸到第二端部的一对横向部分。该转向柱组件还包括能量吸收带,该能量吸收带与该护套壁一体式形成并且位于该护套壁的横向部分之间,该能量吸收带和该护套壁的横向(lateral,侧向)部分的界面形成一对撕裂线,该能量吸收带具有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位于与该护套壁的每个界面的相等距离处。转向柱组件还包括镖形部(dartfeature),所述镖形部形成能量吸收带的至少一个突起。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转向柱组件包括下护套组件。转向柱组件还包括上护套组件,该上护套组件至少部分地收纳在下护套组件内部。转向柱组件还包括与下护套一体式形成的护套壁,护套壁从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并且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护套壁包括从第一端部纵向延伸到第二端部的一对横向部分。该转向柱组件还包括能量吸收带,该能量吸收带与该护套壁一体式形成并且位于该护套壁的横向部分之间,该能量吸收带和该横向部分的界面形成一对撕裂线,该能量吸收带具有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位于与该护套壁的每个界面的相等距离处。转向柱组件还包括槽形部,该槽形部包括能量吸收带上的开口。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在说明书结尾处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并清楚地要求保护被认为是本公开的主题。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前述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图1是转向柱组件的视图;图2是带有下护套组件的转向柱组件的下部的视图,所述下护套组件具有护套壁;图3是具有护套壁的转向柱组件的下部的视图;图4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局部视图,其在第一端部视图中示出;图5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侧剖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恒定厚度;图6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前端部剖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恒定重叠部;图7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侧剖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可变重叠部;图8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可变厚度;图9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前剖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可变量的剖面厚度;图10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波状的宽度设计;图11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渐缩宽度设计;图12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沙漏形的可变宽度设计;图13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反向沙漏形的可变宽度设计;图14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侧剖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弯曲增加的重叠部;图15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侧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线性增加的重叠部;图16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侧剖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曲线波形重叠部;图17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侧剖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节段式波形重叠部;图18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侧剖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波状的增加的重叠部设计;图19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侧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波状的减小的重叠部;图20是具有镖形部的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前视图和俯视图,该镖形部具有单个长突起;图21是具有镖形部的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正视图和俯视图,镖形部具有沿着上护套中心轴线的多个突起;图22是具有多个突起的镖形部的前视图和俯视图;图23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撕裂后的标准槽设计;图24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前视和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单个槽设计;图25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前视和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凸缘槽设计;图26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前视和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渐缩槽设计;图27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沙漏槽设计;以及图28是具有一体式形成的能量吸收带的护套壁的俯视图,该能量吸收带具有反向沙漏槽设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其中将参考不限制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说明,本公开可以以不同和替代形式来实施。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不同元件可以被组合或省略以形成本公开的另外的实施例。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能被扩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使用本公开的代表性基础。参照图1-3,示出了转向柱组件10。转向柱组件10沿着转向柱轴线12延伸,转向柱组件10被构造为非伸缩式转向柱组件,但是转向柱组件10的至少一部分沿着转向柱轴线12沿轴向平移,以便进行压缩运动,用于吸收能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可应用于伸缩调节柱。伸缩调节实施例包括闭锁装置,以选择性地使本文所述的一体式能量吸收带接合和脱离。转向柱组件10包括下护套组件14、上护套组件16、安装支架18、倾斜度调节杆20、护套壁22和能量吸收带24。下护套组件14通过安装支架18连接到车辆结构(未示出)。下护套组件14限定了至少部分地收纳上护套组件16的开口28。当碰撞载荷超过设计阈值时,上护套组件16可沿转向柱轴线12平移。调节杆20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安装支架18绕枢转轴线进行倾角调节。调节杆20可枢转地连接到下护套组件14、上护套组件16和安装支架18中的至少一个上。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柱组件,包括:/n下护套;/n上护套,所述上护套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所述下护套内;/n与所述下护套一体式形成的护套壁,所述护套壁从第一端部纵向延伸到第二端部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n能量吸收带,所述能量吸收带从所述护套壁的所述第一侧面偏移,以形成沿着所述护套壁延伸的凹部,所述能量吸收带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能量吸收带在与所述护套壁的界面处具有至少一条撕裂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1 US 62/783,7211.一种转向柱组件,包括:
下护套;
上护套,所述上护套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所述下护套内;
与所述下护套一体式形成的护套壁,所述护套壁从第一端部纵向延伸到第二端部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
能量吸收带,所述能量吸收带从所述护套壁的所述第一侧面偏移,以形成沿着所述护套壁延伸的凹部,所述能量吸收带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能量吸收带在与所述护套壁的界面处具有至少一条撕裂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护套壁设置在由所述上护套所限定的开口内,以使所述下护套与所述上护套能操作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上护套的开口包括钩部,所述钩部与所述能量吸收带的第一端部的环形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的边缘和所述护套壁之间的连接厚度小于所述能量吸收带的第二端部处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产生应力梯级,其中将沿着所述能量吸收带的至少一个撕裂线开始撕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具有从所述能量吸收带的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恒定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与所述护套壁一体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包括具有曲线或锯齿边缘的波状的图案,所述图案的最小宽度和最大宽度具有恒定且重复的图案,所述最小宽度小于所述最大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包括渐缩图案,所述渐缩图案在所述第一端部处具有最大宽度并且在所述第二端部处具有最小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包括渐缩图案,所述渐缩图案在第一端部处具有最小宽度并且在第二端部处具有最大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包括具有直线节段和曲线节段的沙漏图案中的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带包括具有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P·安斯鲍夫J·C·博特克D·A·巴扎德T·M·雷诺
申请(专利权)人: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