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934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2:17
一种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传动系统组件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电动机。差速器与输出轴耦接,并且被配置为从输出轴接收扭矩。一对主轴各自与差速器耦接,并且被配置为从差速器接收扭矩。一对端减速器各自被配置为从一个主轴接收扭矩,并且在车轮输出提供齿轮减速和扭矩倍增效果。控制器被连接到电动机,并且被配置为在输出轴叠加扭矩波动,以抵消传动系统组件中的振动。

Powertrain components of electric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7年10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572,597和2018年10月15日提交的美国技术专利申请序列号16/159,983的权益,这些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被认为是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引用被完全结合在本文中。
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drivelineassembly)。更具体地,包括与每个车轮相邻的端减速器(endreducer)的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用于在车轮提供扭矩倍增效果。
技术介绍
已知电动车辆包括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车轮的传动系统组件。传动系统组件通常包括具有电动机的中心部分,该电动机具有被连接到差速器的输出轴。差速器与一对主轴耦接,用于将扭矩从输出轴传送到主轴和一对车轮。齿轮减速器通常位于输出轴和差速器之间,用于在将扭矩传送到主轴之前提供齿轮减速。该集总架构(lumpedarchitecture)导致主轴上的扭矩负载很重,并且支撑中心部分的底盘组件上的结构负载很重。这些因素共同为传动系统组件提供相对较大的质量和打包空间要求。因此,仍然需要改善这种传动系统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电动机。差速器与输出轴耦接,并且被配置为从输出轴接收扭矩。一对主轴各自与差速器耦接,并且被配置为从差速器接收扭矩。一对端减速器各自被配置为从一个主轴接收扭矩,并且在车轮输出提供齿轮减速和扭矩倍增效果。控制器被连接到电动机,并且被配置为在输出轴叠加扭矩波动,以抵消传动系统组件中的振动。电动机与车轮附近的差速器和端减速器一起打包的组合,允许各种传动系统部件小巧轻便。因此,增加了车辆的内部空间并且减少了车辆质量。由于减少了传动系统组件的质量,因此可能存在传动系统组件的低共振频率。在电动机的输出轴施加扭矩波动有利地消除了传动系统组件中的振动,特别是在低共振频率下。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因为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变得更好理解,所以也将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其中:图1是传动系统组件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该传动系统组件包括端减速器的第一示例实施例,该端减速器包括一对平行轴齿轮;以及图2是传动系统组件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该传动系统组件包括端减速器的第二示例实施例,该端减速器包括行星齿轮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多个视图中的对应的部分,总体上示出了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20。传动系统组件20被配置为驱动一对车轮22。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系统组件20可以用在各种类型的车辆上,包括但不限于汽车、休闲车和全地形车。传动系统组件20包括一对主轴24,该一对主轴24总体上围绕轴线A并且沿轴线A设置为彼此对准。差速器26互连主轴24。差速器26被配置为将不同量的扭矩传送到每个主轴24,并且允许主轴24以彼此不同的速度转动。电动机28围绕一个主轴24设置,并且包括与差速器26耦接的可转动的输出轴29,用于将扭矩传送到差速器26并且因此传送到主轴24。定位多个电动机轴承30,用于允许主轴24相对于电动机28转动。应该理解的是,电动机28也可以通过支撑润滑剂(supportinglubricant)沿主轴24可转动地被安装。一对副轴32各自与一个主轴24耦接。一对第一连续速度接头34各自可枢转地连接一个主轴24和一个副轴32,并且被配置为当相对于主轴24以各种角度定位时将扭矩从主轴24传送到副轴32。一对端减速器36、136各自与一个副轴32耦接,用于与一个车轮22耦接,用于提供各种齿轮比,以在车轮22提供扭矩倍增效果。一对第二连续速度接头38各自可枢转地连接一个副轴32和一个端减速器36、136,并且被配置为当允许端减速器36、136相对于副轴32以各种角度定位时将扭矩从副轴32传送到端减速器36、136。根据图1中示出的端减速器36的第一示例实施例,一对端减速器36各自包括以平行关系定位并且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37和第二齿轮39。第一齿轮37被连接到来自第二连续速度接头38的输出,用于从第二连续速度接头38接收扭矩。第二齿轮39被连接到车轮输出47,用于将扭矩传送到车轮输出47。第二齿轮39上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37上的齿数,以将扭矩倍增效果提供到车轮22。应该理解的是,第一齿轮37和第二齿轮39的直径和齿尺寸可以变化,以便提供期望的齿轮减速。根据图2中示出的第二示例实施例,一对端减速器136各自是行星齿轮系统,该行星齿轮系统包括太阳齿轮40、围绕太阳齿轮40定位的多个行星齿轮42以及围绕行星齿轮42设置的环齿轮44。行星架45被连接到每个行星齿轮42和用于将扭矩传送到车轮22的车轮输出47。应该理解的是,齿轮40、42的直径和齿尺寸可以变化,以便提供期望的扭矩倍增效果。还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利用其他行星齿轮布置。还应该理解的是,端减速器可以替代地包括驱动带/链的系统,或者牵引驱动可以用于提供齿轮减速。如图1和2中示出的,中心减速器50也可以在电动机28的输出轴29和差速器26之间定位,以在动力被传送到主轴24之前提供扭矩倍增效果。因此,可以由中心减速器50和端减速器36、136提供扭矩倍增效果。例如,对于超高速电动机(例如,具有超过10,000RPM的峰值速度),除了由端减速器36、136提供的比率之外,还可以在电动机28提供2:1的减速比。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系统组件20可以可替代地仅包括端减速器36、136。根据该布置,电动机28的输出被直接连接到差速器26。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系统组件20的布置有助于主轴24,差速器26,输出齿轮37、39、40、42、44和轴承30的深度集成。由于由端减速器36、136提供的差速器26上的低扭矩水平,这些各种部件可以比传动系统上常规发现的小得多,并且可以如描述的被集成。这导致电动动力系统(electricpowertrain)的布置小得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控制器52以将基于顺序或基于时间的扭矩或速度波动叠加在电动机28的输出轴29上,以抵消传动系统组件20中的振动。例如,在电动机28和差速器26的轻量壳体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在不将过多的质量添加到电动机28的壳体的情况下难以消除的低频共振。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可以避免激发共振或主动取消振动的电动机控制系统,在不添加质量的情况下消除振动问题。基于顺序的振动通常是由齿轮中的运动传送错误、弹性接头中的运动传送错误或诸如轮胎的部件中的不平衡引起的。这些振动可能引起过多的NVH,并且可能引起加速的部件磨损。通过调节电动机的速度来消除在车轮(或在导致较低的NVH和磨损的任何位置)的速度和扭矩波动,可以将这些影响最小化。基于时间的振动通常是由大型结构中的弹性引起的,该大型结构诸如是支撑传动系统的中心部分的车辆的底盘。振动以固定的基于时间的频率发生,该频率与部件/结构的质量和部件/结构的刚度有关。这些振动可能引起过多的NVH,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组件包括:/n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输出轴;/n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输出轴耦接,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输出轴接收扭矩;/n一对主轴,每个所述主轴与所述差速器耦接,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差速器接收扭矩;/n一对端减速器,每个所述端减速器被配置为从一个所述主轴接收扭矩,并且包括用于与一个所述车轮耦接的车轮输出,以在所述车轮提供齿轮减速和扭矩倍增效果;以及/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连接到所述电动机,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输出轴叠加扭矩波动,以抵消所述传动系统组件中的振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6 US 62/572,597;20181015 US 16/159,9831.一种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电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组件包括: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输出轴;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输出轴耦接,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输出轴接收扭矩;
一对主轴,每个所述主轴与所述差速器耦接,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差速器接收扭矩;
一对端减速器,每个所述端减速器被配置为从一个所述主轴接收扭矩,并且包括用于与一个所述车轮耦接的车轮输出,以在所述车轮提供齿轮减速和扭矩倍增效果;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连接到所述电动机,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输出轴叠加扭矩波动,以抵消所述传动系统组件中的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端减速器各自包括行星齿轮系统,所述行星齿轮系统至少包括太阳齿轮、围绕所述太阳齿轮设置的多个行星齿轮、围绕所述行星齿轮设置的环齿轮、被连接到所述行星齿轮的行星架以及被连接到所述行星架用于将扭矩传送到所述车轮的车轮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传动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端减速器各自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具有多个齿并且被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纳德·伦波斯基杰奎琳·德多
申请(专利权)人:尼亚布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