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出风除霜除水功能的车辆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194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出风除霜除水功能的车辆后视镜,提高对雨雾的驱除效果,包括外壳套,后视镜玻璃,送风管,送风支管,外壳套的外侧边沿的一周突出于后视镜玻璃的反光面所处平面,送风管设置在外壳套的内部,其前端分支出两道送风支管,送风支管的前部分嵌入进外壳套的上方外壳壁内部,其前端头部分向下弯曲使得其前端出口朝向下方,且其前端出口贴近后视镜玻璃的反光面的上侧部位,热风经过送风支管并从其前端出口位置喷出,喷出的热风会驱使后视镜玻璃表面的雨水以及雨珠滚落,并且热风会对后视镜玻璃的表面形成加热效果,减少雾气的附着,保证后视镜玻璃的反光效果,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A kind of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with the function of air, frost and water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出风除霜除水功能的车辆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车辆后视镜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出风除霜除水功能的车辆后视镜。
技术介绍
当在雾天或雨、雪天行驶时,由于雾气造成的后视镜镜面的积雾、积水珠,冬天积霜,这类问题会造成司机对侧后方的视线不清,严重时需要驾驶员不时的伸出车窗外对镜片表面进行清洁,这样不仅极不方便,又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还只是暂时措施,雾气及雨水又会马上使之模糊不清。现在采用较多的后视镜自动除霜除水方法是在后视镜背面设置加热丝,通过加热丝加热发出热量,使得后视镜表面的雪霜融化,但是通过加热形式不能即时对后视镜表面的雨霜进行去除,因为水珠蒸发是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加热较长时间,导致该方式对后视镜进行除霜除水的效果不佳,本技术则采用另一种方式,快速对后视镜表面的雨霜进行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出风除霜除水功能的车辆后视镜,有效提高对雨雾的驱除效果,包括外壳套,后视镜玻璃,送风管,送风支管,所述外壳套为塑料材质制作,其内部存在空腔,其外壁具备一定厚度,所述外壳套的前侧部位将后视镜玻璃边沿包裹,后视镜玻璃的反光面朝向外侧,所述外壳套的外侧边沿的一周突出于后视镜玻璃的反光面所处平面,所述送风管设置在外壳套的内部,其前端伸入到靠近后视镜玻璃的后方位置,其后端可以与外部气流管道进行连接,进而与汽车的车内循环系统连通,发动机仓内的热空气可以输送至此,所述送风支管存在两道,其后端均与送分管的前端连通,即由送风管的前端分支出送风支管,所述送风支管的前部分嵌入进外壳套的上方外壳壁内部,且送风支管的前端头部分一直延伸至外壳套上的外侧边沿的内部,相当于送风支管的前端头部分跨过后视镜玻璃的上侧部位,所述送风支管的前端头部分向下弯曲使得其前端出口朝向下方,其前端出口从外壳套上的外侧边沿的下侧露出,且前端出口贴近后视镜玻璃的反光面的上侧部位。本技术相比传统的后视镜具备的有益效果是,由送风管输出热风,热风经过送风支管并从其前端出口位置喷出,由于前端出口贴近后视镜玻璃的反光面的上侧部位,则喷出的热风会驱使后视镜玻璃表面的雨水以及雨珠滚落,相比对雨水雾进行蒸发去除处理,本技术的除水除雾效率更高,且同样热风会对后视镜玻璃的表面形成加热效果,减少雾气的附着,保证后视镜玻璃的反光效果,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具体的,所述送风支管的前端出口截面为扁长方形状,这样能够降低前端出口的厚度,便于其嵌入在外壳套的外侧边沿内部,同时提高热风喷出的覆盖范围同时提高风速。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支管的前端出口位置的上方在送风支管的外侧内壁上设有末端挡片,所述末端挡片为倾斜设置,其朝向下方并朝向内侧倾斜设置,这样进一步减少实际上出风口的面积,加快风速,同时使得从前端出口喷出的热风不是正对朝下,而是偏向朝向内侧方向喷出,即朝向后视镜玻璃的位置喷出,提高对雨雾的驱除效果,另外,末端挡片还能阻止雨水进入送风支管内。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支管在靠近前端出口位置的前端部位设置有向下弯曲的下弯端,进一步避免进入送风支管内的少量雨水顺着送风支管流入送风管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侧视示意图及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前端出口部位即A-A截面位置俯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具备出风除霜除水功能的车辆后视镜,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套1,后视镜玻璃2,送风管3,送风支管4,所述外壳套1为塑料材质制作,其内部存在空腔,其外壁具备一定厚度,所述外壳套1的前侧部位将后视镜玻璃2边沿包裹,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朝向外侧,所述外壳套1的外侧边沿11的一周突出于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所处平面,所述送风管3设置在外壳套1的内部,其前端伸入到靠近后视镜玻璃2的后方位置,其后端可以与外部气流管道进行连接,进而与汽车的车内循环系统连通,发动机仓内的热空气可以输送至此,所述送风支管4存在两道,其后端均与送分管3的前端连通,即由送风管3的前端分支出送风支管4,所述送风支管4的前部分嵌入进外壳套1的上方外壳壁内部,如图2所示,且送风支管4的前端头部分一直延伸至外壳套1上的外侧边沿11的内部,相当于送风支管4的前端头部分跨过后视镜玻璃2的上侧部位,所述送风支管4的前端头部分向下弯曲使得其前端出口41朝向下方,如图2中局部放大图所示,其前端出口41从外壳套1上的外侧边沿11的下侧露出,且前端出口41贴近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的上侧部位。本技术相比传统的后视镜具备的有益效果是,由送风管3输出热风,热风经过送风支管4并从其前端出口41位置喷出,由于前端出口41贴近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的上侧部位,则喷出的热风会驱使后视镜玻璃2表面的雨水以及雨珠滚落,相比对雨水雾进行蒸发去除处理,本技术的除水除雾效率更高,且同样热风会对后视镜玻璃2的表面形成加热效果,减少雾气的附着,保证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效果,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具体的,所述送风支管4的前端出口41截面为扁长方形状,如图3中该位置A-A截面图所示,这样能够降低前端出口41的厚度,便于其嵌入在外壳套1的外侧边沿11内部,同时提高热风喷出的覆盖范围同时提高风速。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支管4的前端出口41位置的上方在送风支管4的外侧内壁上设有末端挡片42,如图2中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末端挡片42为倾斜设置,其朝向下方并朝向内侧倾斜设置,这样进一步减少实际上出风口的面积,加快风速,同时使得从前端出口41喷出的热风不是正对朝下,而是偏向朝向内侧方向喷出,即朝向后视镜玻璃2的位置喷出,提高对雨雾的驱除效果,另外,末端挡片42还能阻止雨水进入送风支管4内。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送风支管4在靠近前端出口41位置的前端部位设置有向下弯曲的下弯端43,进一步避免进入送风支管4内的少量雨水顺着送风支管4流入送风管3内。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出风除霜除水功能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套(1),后视镜玻璃(2),送风管(3),送风支管(4),所述外壳套(1)为塑料材质制作,其内部存在空腔,其外壁具备一定厚度,所述外壳套(1)的前侧部位将后视镜玻璃(2)边沿包裹,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朝向外侧,所述外壳套(1)的外侧边沿(11)的一周突出于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所处平面,所述送风管(3)设置在外壳套(1)的内部,其前端伸入到靠近后视镜玻璃(2)的后方位置,所述送风支管(4)存在两道,其后端均与送风管(3)的前端连通,所述送风支管(4)的前部分嵌入进外壳套(1)的上方外壳壁内部,且送风支管(4)的前端头部分一直延伸至外壳套(1)上的外侧边沿(11)的内部,所述送风支管(4)的前端头部分向下弯曲使得其前端出口(41)朝向下方,其前端出口(41)从外壳套(1)上的外侧边沿(11)的下侧露出,且前端出口(41)贴近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的上侧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出风除霜除水功能的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套(1),后视镜玻璃(2),送风管(3),送风支管(4),所述外壳套(1)为塑料材质制作,其内部存在空腔,其外壁具备一定厚度,所述外壳套(1)的前侧部位将后视镜玻璃(2)边沿包裹,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朝向外侧,所述外壳套(1)的外侧边沿(11)的一周突出于后视镜玻璃(2)的反光面所处平面,所述送风管(3)设置在外壳套(1)的内部,其前端伸入到靠近后视镜玻璃(2)的后方位置,所述送风支管(4)存在两道,其后端均与送风管(3)的前端连通,所述送风支管(4)的前部分嵌入进外壳套(1)的上方外壳壁内部,且送风支管(4)的前端头部分一直延伸至外壳套(1)上的外侧边沿(11)的内部,所述送风支管(4)的前端头部分向下弯曲使得其前端出口(41)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亚宝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