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前风挡遮阳装置及车辆,包括:挂钩、挂钩座、遮阳帘布、张力杆和卷收装置,卷收装置设置在前风挡右侧的A柱内,挂钩座设置在前风挡左侧的A柱上,其中,遮阳帘布的一端与卷收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张力杆连接,卷收装置用于将遮阳帘布卷收至其内部;张力杆与卷收装置的外侧壁接触;挂钩设置在张力杆上,挂钩与挂钩座相对设置,挂钩用于将张力杆卡设在挂钩座上,以使得遮阳帘布对前风挡进行遮阳。通过在车辆出厂前标配前风挡遮阳装置,从而使得用户无需额外购买遮阳装置进行安装,当夏天车辆停放在户外高热环境下,用户可打开前风挡遮阳装置,以降低车内环境温度,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Front windshield sunshad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风挡遮阳装置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风挡遮阳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车辆在出厂前均未装配前风挡遮阳装置,需要用户额外装备。而出厂未配置前风挡遮阳装置时,当夏天车辆停放在户外高温环境下,会导致车内温度较高,用户启动车辆前需提前开窗透气降低车内温度;同时,出厂未配置前风挡遮阳装置,用户需额外购买简易遮阳装置,且简易遮阳装置使用和收纳不方便,降低了用户体验,因此现有的车辆在不装配前风挡遮阳装置的情况下,已不能满足用户对车辆多样化的功能配置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出厂标配前风挡遮阳装置来适应用户多样化的配置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前风挡遮阳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在出厂前均未装配前风挡遮阳装置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前风挡遮阳装置,包括:挂钩、挂钩座、遮阳帘布、张力杆和卷收装置,所述卷收装置设置在前风挡右侧的A柱内,所述挂钩座设置在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上,其中,所述遮阳帘布的一端与所述卷收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力杆连接,所述卷收装置用于将所述遮阳帘布卷收至其内部;所述张力杆与所述卷收装置的外侧壁接触;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张力杆上,所述挂钩与所述挂钩座相对设置,所述挂钩用于将所述张力杆卡设在所述挂钩座上,以使得所述遮阳帘布对所述前风挡进行遮阳。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座包括横杆和立杆,所述横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横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立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立杆沿竖直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挂钩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立杆沿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的设置方向设置,所述挂钩用于套设在所述立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座还包括一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的套筒,所述套筒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内,且所述套筒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前风挡右侧的A柱;其中,所述横杆设置在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套筒相卡接,所述横杆沿所述套筒的设置方向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靠近其开口端的位置设置有卡块;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卡块相对设置,所述挡块用于与所述卡块相配合,以将所述横杆的第一端卡设在所述套筒内。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內底壁上设置有自锁开关,所述挡块与所述套筒內底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柱,所述自锁开关与所述卡接柱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横杆与所述套筒的內底壁卡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上的内饰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立杆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立杆放置其中。进一步地,所述立杆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立杆与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相对的侧壁上,所述卡槽用于使所述挂钩卡设其中。进一步地,所述前风挡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一遮阳板,所述遮阳板设置在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和前风挡右侧的A柱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和前风挡右侧的A柱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插孔,所述遮阳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与所述插孔相对设置,所述插接柱插设在所述插孔内,以使得所述遮阳板与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和前风挡右侧的A柱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卷收装置沿所述前风挡右侧的A柱的设置方向设置,所述张力杆与所述卷收装置的设置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挂钩设置若干个,并沿所述张力杆的设置方向均匀的排列。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座设置若干个,并沿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的设置方向均匀的排列。进一步地,所述挂钩为环状结构,所述挂钩的外侧壁与所述张力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挂钩为方形环结构或者圆形环结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所述前风挡遮阳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车辆出厂前标配前风挡遮阳装置,从而使得用户无需额外购买遮阳装置进行安装,当夏天车辆停放在户外高热环境下,用户可打开前风挡遮阳装置,以降低车内环境温度,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通过将遮阳装置的卷收装置设置在A柱的内部,从而减少了前风挡遮阳装置所占用的车辆内部的空间,使得车辆前风挡位置更加美观,并且无需额外的空间进行前风挡装置的收纳。进一步地,通过在前风挡右侧的A柱内设置卷收装置,并在卷收装置内设置遮阳帘布,遮阳帘布与张力杆连接,通过张力杆将遮阳帘布从卷收装置内将拉出,并在张力杆上设置挂钩,同时在前风挡左侧的A柱上设置挂钩座,以使得挂钩与其相挂设在一起从而使得遮阳帘布展开,以对前风挡进行遮阳。可以看出,通过设置挂钩与挂钩座,当需要展开遮阳帘布时,拉动张力杆,以将挂钩与挂钩座相互连接,从而能够使得遮阳帘布能够快速的展开,极大地方便了前风挡遮阳装置的使用,节约了使用前风挡遮阳装置时所需的时间。进一步地,通过在前风挡左侧A柱内设置套筒,并将挂钩座的横杆设置在套筒内,并通过卡块对其进行卡设,同时在内饰板设置凹槽以将挂钩座的立杆卡设在凹槽内,从而使得挂钩座能够隐藏在A柱和内饰板内,防止前风挡遮阳装置在不使用时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从而提高了安装了前风挡遮阳装置的车辆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在套筒内设置自锁开关对挂钩座进行卡设,极大方便了挂钩座的卡接与弹出,提高了前风挡遮阳装置在使用时的操作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行驶时前风挡遮阳装置收起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停止时前风挡遮阳装置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风挡遮阳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钩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遮阳板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风挡遮阳装置,包括:挂钩4、挂钩座3、遮阳帘布6、张力杆5和卷收装置7,卷收装置7设置在前风挡右侧的A柱2内,挂钩座3设置在前风挡左侧的A柱1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前风挡右侧的A柱2和前风挡左侧的A柱1是为了清楚的说明卷收装置7和挂钩座3设置在不同的A柱上,并且上述的前风挡右侧的A柱2和前风挡左侧的A柱1是参照附图中所示出的左侧、右侧进行说明的,其仅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卷收装置7和挂钩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风挡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挂钩座、遮阳帘布、张力杆和卷收装置,所述卷收装置设置在前风挡右侧的A柱内,所述挂钩座设置在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上,其中,/n所述遮阳帘布的一端与所述卷收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力杆连接,所述卷收装置用于将所述遮阳帘布卷收至其内部;所述张力杆与所述卷收装置的外侧壁接触;/n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张力杆上,所述挂钩与所述挂钩座相对设置,所述挂钩用于将所述张力杆卡设在所述挂钩座上,以使得所述遮阳帘布对所述前风挡进行遮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风挡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挂钩座、遮阳帘布、张力杆和卷收装置,所述卷收装置设置在前风挡右侧的A柱内,所述挂钩座设置在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上,其中,
所述遮阳帘布的一端与所述卷收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力杆连接,所述卷收装置用于将所述遮阳帘布卷收至其内部;所述张力杆与所述卷收装置的外侧壁接触;
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张力杆上,所述挂钩与所述挂钩座相对设置,所述挂钩用于将所述张力杆卡设在所述挂钩座上,以使得所述遮阳帘布对所述前风挡进行遮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风挡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座包括横杆和立杆,所述横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横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立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立杆沿竖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风挡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座还包括一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的套筒,所述套筒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前风挡左侧的A柱内,且所述套筒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前风挡右侧的A柱;其中,
所述横杆设置在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套筒相卡接,所述横杆沿所述套筒的设置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风挡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靠近其开口端的位置设置有卡块;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卡块相对设置,所述挡块用于与所述卡块相配合,以将所述横杆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