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10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安装框和散热管,所述检测架的左侧后壁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右侧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传送带的外壁粘接有夹持框,且夹持框的内部末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法兰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顶端焊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有极耳,所述安装框粘接在检测架的内左侧,且安装框的顶端内部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散热管连通在安装框的内部,且安装框的下方安装有报警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持框和固定框的设置,固定框便于使用者对极耳的安装,亦可便于使用者对极耳胶片的视频检测。

The detection device of the coil ear of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相关
,具体是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极耳分为三种材料,电池的正极使用铝材料,负极使用镍材料,负极也有铜镀镍材料,它们都是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因此在电池正式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对极耳是否平整无折,无裁斜、错位、毛刺现象进行检测。但是目前使用的极耳检测装置,不便于使用者对摄像头的安装,并且在摄像头检测的过程中,摄像头的使用年限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安装框和散热管,所述检测架的左侧后壁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右侧安装有从动轮,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壁皮带连接有传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1)、安装框(12)和散热管(15),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1)的左侧后壁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2),且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轴连接有主动轮(3),所述主动轮(3)的右侧安装有从动轮(4),且主动轮(3)和从动轮(4)的外壁皮带连接有传送带(5),所述传送带(5)的外壁粘接有夹持框(6),且夹持框(6)的内部末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法兰连接有转轴(8),且转轴(8)的顶端焊接有固定框(9),所述固定框(9)的内部安装有极耳(11),所述安装框(12)粘接在检测架(1)的内左侧,且安装框(12)的顶端内部安装有摄像...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1)、安装框(12)和散热管(15),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1)的左侧后壁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2),且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轴连接有主动轮(3),所述主动轮(3)的右侧安装有从动轮(4),且主动轮(3)和从动轮(4)的外壁皮带连接有传送带(5),所述传送带(5)的外壁粘接有夹持框(6),且夹持框(6)的内部末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法兰连接有转轴(8),且转轴(8)的顶端焊接有固定框(9),所述固定框(9)的内部安装有极耳(11),所述安装框(12)粘接在检测架(1)的内左侧,且安装框(12)的顶端内部安装有摄像头(13),所述散热管(15)连通在安装框(12)的内部,且安装框(12)的下方安装有报警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卷芯极耳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框(6)和固定框(9)的横切面均为“凹”字型结构设置,且夹持框(6)在传送带(5)的外壁呈等间距设置。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迈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