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903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包括机架、转轴、第一动力机构、第一连接件、推杆、折弯件、顶杆、上模座、下模座、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动力机构;机架包括顶板、立柱和底座,顶板和底座水平设置在立柱上;第一固定杆的上端设置在顶板上,其下端设置在上模座上;第二固定杆上端设置在下模座的底部,其下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动力机构与第二连接件动力连接;工件夹紧在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顶杆的上端设置在顶板上,其下端与折弯件转动连接,推杆的上端与折弯件转动连接;推杆下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动力机构与第一连接件动力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成型效率高,工件固定方式规范,成型合格率和精确度高。

A bending device for vehicl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部件用折弯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市场竞争就相应的激烈了起来;目前市场上用于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大多数还是人工手动折弯、自动化普及率,工件固定方式不规范,成型效率低,成型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用于解决市场上车辆零部件折弯装置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自动化,成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包括机架、转轴、第一动力机构、第一连接件、推杆、折弯件、顶杆、上模座、下模座、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动力机构;机架包括顶板、立柱和底座;顶板和底座水平设置在立柱上,且顶板位于底座上方;第一固定杆的上端设置在顶板上,其下端设置在上模座上;第二固定杆上端设置在下模座的底部,其下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并与第二连接件动力连接,以控制第二连接件沿竖直方向升降;工件夹紧在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顶杆的上端设置在顶板上,其下端与折弯件转动连接;推杆的上端与折弯件转动连接,推杆下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上,且第一动力机构与第一连接件动力连接;折弯件上设置有供工件穿过的通孔,通孔的高度大于工件的厚度;折弯件上设置有转轴,转轴分别与顶杆、推杆转动连接。优选的,上模座上设置有T型槽;T型槽内配合插入T型块;上模座与下模座闭合状态下,T型块下端抵靠在下模座上表面。优选的,下模座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散热槽。优选的,沿远离上模座方向上,折弯件上的通孔逐渐向上弯曲成弧形。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工作时,将工件放入通孔,由于通孔的高度大于工件的厚度,工件的放入和取出更加方便,上模座和下模座闭合夹紧工件,这样使得工件不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增加了产品合格率和高精确度,第一动力机构向上运动,通过推杆将折弯件倾斜,工件折弯成型;工件成型后,第二动力机构向下运动,第二固定杆拉动着下模座向下移动,因为折弯件内的通孔高度大于工件厚度,使得工件不会卡在折弯件的通孔内部,工件因为重力因素自动落下,完成工件折弯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过程操作简单,实现自动化生产,精确度增高,成品质量合格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开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中模具合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中模具分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2、顶板;3、转轴;4、底座;5、立柱;6、第一动力机构;7、第一连接件;8、推杆;9、折弯件;10、顶杆;11、上模座;12、下模座;13、第一固定杆;14、第二固定杆;15、第二连接件;16、第二动力机构;17、T型槽;18、T型块;19、散热槽;20、第一工件;21、第二工件;2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包括机架1、转轴3、第一动力机构6、第一连接件7、推杆8、折弯件9、顶杆10、上模座11、下模座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4、第二连接件15和第二动力机构16;机架1包括顶板2、立柱5和底座4;顶板2和底座4水平设置在立柱5上,且顶板2位于底座4上方;第一固定杆13的上端设置在顶板2上,其下端设置在上模座11上;第二固定杆14上端设置在下模座12的底部,其下端与第二连接件15连接;第二动力机构16设置在底座4上并与第二连接件15动力连接,以控制第二连接件15沿竖直方向升降;工件夹紧在上模座11与下模座12之间;顶杆10的上端设置在顶板2上,其下端与折弯件9转动连接;推杆8的上端与折弯件9转动连接,推杆8下端与第一连接件7连接;第一动力机构6设置在底座上,且第一动力机构6与第一连接件7动力连接;折弯件9上设置有供工件穿过的通孔22,通孔22的高度大于工件的厚度;折弯件9上设置有转轴3,转轴3分别与顶杆10、推杆8转动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模座11上设置有T型槽17;T型槽17内配合插入T型块18;上模座11与下模座12闭合状态下,T型块18下端抵靠在下模座12上表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下模座12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散热槽1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沿远离上模座11方向上,折弯件9上的通孔22逐渐向上弯曲成弧形。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将工件放入通孔22,由于通孔22的高度大于工件的厚度,工件的放入和取出更加方便,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闭合夹紧工件,这样使得工件不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增加了产品合格率和高精确度,第一动力机构6向上运动,通过推杆8将折弯件9倾斜,将工件折弯成型;工件成型后,第二动力机构16向下运动,第二固定杆拉14动着下模座12向下移动,因为折弯件8内的通孔22高度大于工件厚度,使得工件不会卡在折弯件9的通孔22内部,工件因为重力因素自动落下,完成工件折弯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过程操作简单,实现自动化生产,精确度增高,成品质量合格率更高。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转轴(3)、第一动力机构(6)、第一连接件(7)、推杆(8)、折弯件(9)、顶杆(10)、上模座(11)、下模座(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4)、第二连接件(15)和第二动力机构(16);/n机架(1)包括顶板(2)、立柱(5)和底座(4);顶板(2)和底座(4)水平设置在立柱(5)上,且顶板(2)位于底座(4)上方;/n第一固定杆(13)的上端设置在顶板(2)上,其下端设置在上模座(11)上;第二固定杆(14)上端设置在下模座(12)的底部,其下端与第二连接件(15)连接;第二动力机构(16)设置在底座(4)上并与第二连接件(15)动力连接,以控制第二连接件(15)沿竖直方向升降;工件夹紧在上模座(11)与下模座(12)之间;/n顶杆(10)的上端设置在顶板(2)上,其下端与折弯件(9)转动连接;推杆(8)的上端与折弯件(9)转动连接,推杆(8)下端与第一连接件(7)连接;第一动力机构(6)设置在底座上,且第一动力机构(6)与第一连接件(7)动力连接;/n折弯件(9)上设置有供工件穿过的通孔(22),通孔(22)的高度大于工件的厚度;/n折弯件(9)上设置有转轴(3),转轴(3)分别与顶杆(10)和推杆(8)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零部件用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转轴(3)、第一动力机构(6)、第一连接件(7)、推杆(8)、折弯件(9)、顶杆(10)、上模座(11)、下模座(12)、第一固定杆(13)、第二固定杆(14)、第二连接件(15)和第二动力机构(16);
机架(1)包括顶板(2)、立柱(5)和底座(4);顶板(2)和底座(4)水平设置在立柱(5)上,且顶板(2)位于底座(4)上方;
第一固定杆(13)的上端设置在顶板(2)上,其下端设置在上模座(11)上;第二固定杆(14)上端设置在下模座(12)的底部,其下端与第二连接件(15)连接;第二动力机构(16)设置在底座(4)上并与第二连接件(15)动力连接,以控制第二连接件(15)沿竖直方向升降;工件夹紧在上模座(11)与下模座(12)之间;
顶杆(10)的上端设置在顶板(2)上,其下端与折弯件(9)转动连接;推杆(8)的上端与折弯件(9)转动连接,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宇倪青虎温祝虎徐小建杨施明王治亮王萍孙叶铭陈亚梅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雄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