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提升机构及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75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提升机构及含其的立体停车库,车辆提升机构包括用于承载车辆的梳齿架,车辆提升机构还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设置于梳齿架的一侧,支撑框架沿梳齿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为悬臂结构,悬臂结构位于梳齿架的上方;提升模块,提升模块分别设置于两个悬臂结构的末端,提升模块通过牵引绳连接于梳齿架。该车辆提升机构通过在梳齿架设置两侧为悬臂结构的支撑框架,使用于与梳齿架进行车辆交换的车辆移动架能够通过位于悬臂结构的下方空间水平移动至该梳齿架的下方。此外,通过在悬臂结构的末端设置用于牵引梳齿架的提升模块,使牵引绳与梳齿架的连接点能够尽可能地靠外,进而提高稳定性。

Vehicle lifting mechanism and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提升机构及立体停车库
本技术涉及立体停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提升机构及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当车辆从外部驶入车辆提升机构的梳齿架之后,梳齿架被抬升至某一高度,以供用于交换车辆的移动架从车辆提升机构的一侧移动至梳齿架的下方,以将车辆从梳齿架上取走。其中,对于车辆提升机构而言,梳齿架的整个前后两侧以及左右两侧的局部均要供移动架进出使用,无法设置提升模块以及支撑框架,使得整个车辆提升机构的结构刚性不足,同时会导致梳齿架在负重升降的过程中稳定性不佳,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提升机构及立体停车库。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车辆提升机构,其包括用于承载车辆的梳齿架,所述车辆提升机构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梳齿架的一侧,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梳齿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为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位于所述梳齿架的上方;提升模块,所述提升模块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悬臂结构的末端,所述提升模块通过牵引绳连接于所述梳齿架。该车辆提升机构通过在梳齿架设置两侧为悬臂结构的支撑框架,使用于与梳齿架进行车辆交换的车辆移动架能够通过位于悬臂结构的下方空间水平移动至该梳齿架的下方。此外,通过在悬臂结构的末端设置用于牵引梳齿架的提升模块,使牵引绳与梳齿架的连接点能够尽可能地靠外,进而提高稳定性。其中,通过牵引方式升降梳齿架时,由于牵引绳位于梳齿架的上方,因此不会对车辆移动架通过悬臂结构下方的空间移动至梳齿架的下方造成任何阻碍。较佳地,所述车辆提升机构包括两个所述支撑框架,两个所述支撑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梳齿架的两侧。该车辆提升机构,通过在梳齿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支撑框架,使车辆移动架能够从两侧水平移动至梳齿架的上方,拓展了该车辆提升机构的应用场景。较佳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所述梳齿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提升模块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两端;若干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用于支撑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横梁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提升模块之间,以使横梁能够形成悬臂结构。较佳地,所述提升模块包括:绞盘,所述绞盘用于收放牵引绳;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轴接于所述绞盘,以用于驱动所述绞盘转动,以实现对梳齿架的牵引。较佳地,所述提升模块包括:两个所述绞盘,两个所述绞盘分别设置于同一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个所述悬臂结构的末端;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轴接于两个所述绞盘,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绞盘同步转动。该结构使得提升模块仅需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对两侧绞盘的同时驱动,有效简化了结构复杂度,并提高了升降的同步性。较佳地,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传动轴之间的传动方式为链传动。较佳地,所述车辆提升机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若干所述提升模块的驱动电机,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同步转动。较佳地,所述绞盘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牵引绳与所述梳齿架的连接点的正上方,使牵引绳能够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牵引该梳齿架。较佳地,所述梳齿架为矩形,所述牵引绳与所述梳齿架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梳齿架的四角,以确保梳齿架在负重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一种立体停车库,其包括:车辆移动架;如上所述的车辆提升机构,当所述车辆提升机构的所述提升模块牵引所述梳齿架上升后,所述车辆移动架通过所述悬臂结构的下方空间水平移动至所述梳齿架的下方。该立体停车库的车辆提升机构,通过在梳齿架的旁设置具有悬臂结构的支撑框架以及通过牵引绳牵引梳齿架升降的提升模块,使车辆移动架能够从悬臂结构下方的空间水平移动至梳齿架的下方,同时也不会与牵引绳发生干涉,有效提高了车辆提升机构及整个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稳定性,使梳齿架负重升降过程中保持稳定性。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车辆提升机构及立体停车库中,车辆提升机构通过在梳齿架设置两侧为悬臂结构的支撑框架,使用于与梳齿架进行车辆交换的车辆移动架能够通过位于悬臂结构的下方空间水平移动至该梳齿架的下方。此外,通过在悬臂结构的末端设置用于牵引梳齿架的提升模块,使牵引绳与梳齿架的连接点能够尽可能地靠外,进而提高稳定性。其中,通过牵引方式升降梳齿架时,由于牵引绳位于梳齿架的上方,因此不会对车辆移动架通过悬臂结构下方的空间移动至梳齿架的下方造成任何阻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车辆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车辆提升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立体停车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车辆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立体停车库100车辆提升机构10梳齿架1,连接点A支撑框架2横梁21支撑梁22提升模块3,牵引绳30绞盘31驱动电机32传动轴33升降模块4车辆移动架80车辆9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提升机构10,其包括:梳齿架1、支撑框架2以及提升模块3。其中,梳齿架1用于承载车辆90,支撑框架2设置在梳齿架1的左侧,该支撑框架2沿着梳齿架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为悬臂结构,这两个悬臂结构位于梳齿架1的上方。而提升模块3则分别设置在这两个悬臂结构的末端位置,提升模块3通过牵引绳30与梳齿架1相连,以实现对梳齿架1的牵引,使梳齿架1沿着图1中的箭头方向进行升降。优选地,牵引绳30可以为钢缆,以保证连接强度。该车辆提升机构10通过在梳齿架1设置两侧为悬臂结构的支撑框架2,使用于与梳齿架1进行车辆90交换的车辆移动架80能够通过位于悬臂结构的下方空间水平移动至该梳齿架1的下方。此外,通过在悬臂结构的末端设置用于牵引梳齿架1的提升模块3,使牵引绳30与梳齿架1的连接点A能够尽可能地靠外,进而提高稳定性。其中,通过牵引方式升降梳齿架1时,由于牵引绳30位于梳齿架1的上方,因此不会对车辆移动架80通过悬臂结构下方的空间移动至梳齿架1的下方造成任何阻碍。其中,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车辆移动架80仅需从车辆提升机构10的左侧进出,因此,梳齿架1的右侧连接有其他的升降模块4,即图1中的虚线部分,该升降模块4与位于梳齿架1左侧的提升模块3共同作用,实现梳齿架1的整体平稳升降。由于位于梳齿架1右侧的升降模块4的具体结构与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该支撑框架2具体包括一根横梁21以及两根支撑梁22。其中,横梁21沿着梳齿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而提升模块3分别设置在横梁21的两端位置,两根支撑梁22的顶端固定于该横梁21,底部固定于地面,以实现对横梁21的支撑,两根支撑梁22与横梁2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提升机构,其包括用于承载车辆的梳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提升机构还包括:/n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梳齿架的一侧,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梳齿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为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位于所述梳齿架的上方;/n提升模块,所述提升模块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悬臂结构的末端,所述提升模块通过牵引绳连接于所述梳齿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提升机构,其包括用于承载车辆的梳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提升机构还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梳齿架的一侧,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梳齿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为悬臂结构,所述悬臂结构位于所述梳齿架的上方;
提升模块,所述提升模块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悬臂结构的末端,所述提升模块通过牵引绳连接于所述梳齿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提升机构包括两个所述支撑框架,两个所述支撑框架分别设置于所述梳齿架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沿所述梳齿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提升模块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两端;
若干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用于支撑所述横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横梁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提升模块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模块包括:
绞盘,所述绞盘用于收放牵引绳;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轴轴接于所述绞盘,以用于驱动所述绞盘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绞盘分别设置于同一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归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