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76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库,其包括:横移停车单元,横移停车单元沿横向方向设有若干升降停车空位;纵移停车单元,纵移停车单元沿横向方向设若干纵向停车位,纵向停车位沿纵向方向邻接于升降停车空位;存车装置,存车装置包括升降纵移机构,升降纵移机构能够在单个纵向停车位以及与该纵向停车位相邻的升降停车空位之间移动。该立体停车库通过加入了能够沿纵向方向搬运车辆的升降纵移机构,使位于后排的纵向停车位利用前排的升降停车空位进出该立体停车库,保证了车辆进出该立体停车库的效率,并且节省了占地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停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横移停车库因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多排组合使用的升降横移停车库而言,其中任意一排的停车位都必须留有一个空位,以供车辆上下升降使用,这使得升降横移停车库在多排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存车密度相对较低,不利于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立体停车库,其包括:横移停车单元,所述横移停车单元沿横向方向设有若干升降停车空位;纵移停车单元,所述纵移停车单元沿横向方向设若干纵向停车位,所述纵向停车位沿纵向方向邻接于所述升降停车空位;存车装置,所述存车装置包括升降纵移机构,所述升降纵移机构能够在单个所述纵向停车位和与所述纵向停车位相邻的所述升降停车空位之间移动。该立体停车库在现有技术的升降横移车库的结构基础上,加入了能够沿垂直于升降横移机构的平移方向搬运车辆的升降纵移机构,使纵向停车位利用前排的横移停车单元所产生的升降停车空位进出该立体停车库,从而在保证车辆升降通道数量的前提下节省了占地空间。较佳地,所述存车装置还包括升降横移机构,所述升降横移机构能够在若干所述升降停车空位之间移动。通过加入升降横移机构以在多个升降停车空位之间移动,使该立体停车库在满足车辆升降通道数量的前提下,利用升降停车空位的空间尽可能多的设置可停车车位,提高单位空间内的存车密度。较佳地,所述存车装置还包括:纵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从所述纵向停车位延伸至相邻的所述升降停车空位,所述升降纵移机构沿对应的所述纵向导轨移动;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与所述纵向导轨垂直相交,所述横向导轨在所述升降停车空位之间延伸,所述升降横移机构沿所述横向导轨移动。较佳地,所述升降横移机构包括横移导轮总成,所述横移导轮总成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横向导轨,并沿所述横向导轨的方向移动;所述升降纵移机构包括纵移导轮总成,所述纵移导轮总成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纵向导轨,并沿所述纵向导轨的方向移动。通过导轮在导轨上移动的方式,提高升降横移机构和升降纵移机构水平运行的平稳性。较佳地,所述升降横移机构还包括:横移框架,所述横移导轮总成连接于所述横移框架,并带动所述横移框架沿所述横向导轨的方向移动;升降横移台板,所述升降横移台板用于存放车辆,所述升降横移台板能够相对所述横移框架升降。较佳地,所述升降纵移机构包括:纵移框架,所述纵移导轮总成连接于所述纵移框架,并带动所述纵移框架沿所述纵向导轨的方向移动;升降纵移台板,所述升降纵移台板用于存放车辆,所述升降纵移台板能够相对所述纵移框架升降。较佳地,所述横移停车单元和所述纵移停车单元由钢结构框架组成,所述横向导轨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框架的横梁上,所述纵向导轨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框架的纵梁上。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相较于传统的升降横移停车库,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停车库在现有技术的升降横移车库的结构基础上,加入了能够沿纵向方向搬运车辆的升降纵移机构,使纵向停车位利用前排的横移停车单元所产生的升降停车空位进出该立体停车库,从而在保证车辆升降通道数量的前提下节省了占地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立体停车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立体停车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立体停车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立体停车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立体停车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升降横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升降纵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立体停车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立体停车库100,横向方向A,纵向方向B横移停车单元1,升降停车空位11纵移停车单元2,纵向停车位21升降横移机构3横移导轮总成31横移框架32,延伸柱321升降横移台板33升降电机34,缆绳341升降纵移机构4纵移导轮总成41纵移框架42,延伸柱421升降纵移台板43升降电机44,缆绳441横向导轨5,第一缺口51纵向导轨6,第二缺口61钢结构框架7横梁71纵梁72车辆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100,如图1所示,在此以其中一层为例来说明该立体停车库100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立体停车库100的该层具体包括有一个横移停车单元1、两个纵移停车单元2以及用于搬运和移动车辆200的存车装置。其中,横移停车单元1沿着横向方向A设有多个升降停车空位11,两个纵移停车单元2同样沿着横向方向A设多个纵向停车位21,并且横移停车单元1与两个纵移停车单元2沿纵向方向B依次间隔设置,即横移停车单元1位于两个纵移停车单元2之间。由于升降停车空位11与纵向停车位21的数量与间距相同,因此,一个纵向停车位21对应邻接于一个升降停车空位11。存车装置至少包括有多个升降纵移机构4,升降纵移机构4则能够在对应的纵向停车位21与该纵向停车位21相邻接的升降停车空位11之间移动,以通过升降停车空位11从地面层(图中未示出)取放车辆,并将车辆停放在该纵向停车位21中。相较于传统的升降横移停车库,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停车库100在现有技术的升降横移车库的结构基础上,加入了沿纵向方向搬运车辆的升降纵移机构4,使任意一个纵向停车位21可利用另一排的横移停车单元1所产生的升降停车空位11沿竖直方向进出该立体停车库,保证了车辆升降通道数量,以在停车流量较高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了车辆进出效率,并且还能够节省占地空间。在此基础上,对于立体停车库100中位于较高层的横移停车单元1和纵移停车单元2而言,由于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因此取放车辆所用的时间对应变长,停放车辆的优先级通常会比低层的停车位更低。因此,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立体停车库100中处于较高层位置的横移停车单元1和纵移停车单元2中,利用横移停车单元1的升降停车空位11,通过在其中设置升降横移机构3以用于存放额外的车辆。并且,通过使升降横移机构3在多个升降停车空位11之间的横向移动,以使该层的横移停车单元1能够至少提供一个供车辆上下移动的升降通道。该立体停车库100,通过特定层高高度的横移停车单元1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升降横移机构3,以充分地利用该层的横移停车单元1的升降停车空位11空间,实现提高该立体停车库100在单位空间内的存车密度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横移停车单元,所述横移停车单元沿横向方向设有若干升降停车空位;/n纵移停车单元,所述纵移停车单元沿横向方向设若干纵向停车位,所述纵向停车位沿纵向方向邻接于所述升降停车空位;/n存车装置,所述存车装置包括升降纵移机构,所述升降纵移机构能够在单个所述纵向停车位和与所述纵向停车位相邻的所述升降停车空位之间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横移停车单元,所述横移停车单元沿横向方向设有若干升降停车空位;
纵移停车单元,所述纵移停车单元沿横向方向设若干纵向停车位,所述纵向停车位沿纵向方向邻接于所述升降停车空位;
存车装置,所述存车装置包括升降纵移机构,所述升降纵移机构能够在单个所述纵向停车位和与所述纵向停车位相邻的所述升降停车空位之间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装置还包括升降横移机构,所述升降横移机构能够在若干所述升降停车空位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装置还包括:
纵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从所述纵向停车位延伸至相邻的所述升降停车空位,所述升降纵移机构沿对应的所述纵向导轨移动;
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与所述纵向导轨垂直相交,所述横向导轨在所述升降停车空位之间延伸,所述升降横移机构沿所述横向导轨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横移机构包括横移导轮总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归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