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三杰专利>正文

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76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主体建设于地下的旋转式立体停车库,主要由竖井、前后旋转链条组、托车平台及相关控制系统组成,各主体部分建于地下,车辆进出口设置与地面平齐,两个完全对称的链条组,前低后高,平行竖直相向排布,通过机构安装在竖井内壁上,在链条非链轮接触部分有链条导槽,链条上固定分布有若干悬臂,呈L形的托车平台的上下两个轴孔就安装在前后悬臂的销轴上,托车平台与悬臂之间的单一运动副为自由转动方式,在重力和平衡导槽及其构件的作用下,托车平台随链条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移动,需要停取车时,链条转动,将托车平台平移至竖井最高位置,竖井口的活动桥架及安全支撑网板等一起动作,稳住托车平台,便于车辆进出,可实现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体建设于地下的旋转式立体停车库。技术背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尤其是私人汽车呈高速增长的趋势,无论大小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因无法找到停车场而乱停放车辆,不仅影响了交通,也易造成车辆刮碰损坏,更让人们的驾驶体验变得非常糟糕。城市建设的现状,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停车位。近些年,机械立体式停车场有一些发展,简易的可以提高1~2倍的场地,大型的可提高5倍左右的场地,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建设于地上的循环式的立体停车库,制作成本低、占用场地少,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十几米的占空高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视线和观景,对本就空间不大的地方,这个问题已变得不可逾越,虽然技术成熟,但推广还是非常缓慢的。CN106437237A公开的是一种建于地下的旋转式立体停车场,但这个专利技术存在几个缺陷:1)内铰链的设计浪费了1/3左右的地面空间,2)停车平台水平控制系统不仅制作成本高,能耗高,也容易出现设备故障造成意外;3)虽然主体建于地下,设计的车辆只能从一侧进出,装置及地面建筑物需要高出地平面2~3个车位,仍然会严重影响观景和视线;4)为防止停车平台之间的干涉,需要上下平台之间保持比较大的高度,也就降低了空间的利用率。如何在很小的空间停放更多的车辆,又不影响人们的视线和观景,车库的建设费用也不是很高,已变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主体建于地下的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将只能停放两个车辆的地面提升5倍以上的停车量,露出地面的防雨建筑,也只比一个普通车辆略高,几乎不影响观景,也适合现有地下底层车库的改建,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地面和地下空间。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立体停车库由竖井、前后旋转链条组、L形托车平台、驱动及相关控制系统组成。各主体部分建于地下,车辆进出口设置与地面平齐;两个完全对称的旋转链条组,前低后高,平行竖直相向排布,通过机构安装在竖井的内壁上,链条组的高低落差值为托车平台运动副的高度差;减速电机组驱动同步小链轮组及传动轴,带动前后大主动链轮同步转动,使套在大链轮上的前后链条同步移动;链条上固定分布有若干悬臂,悬臂沿环形链条朝外延伸,末端有轴销,用于托住托车平台;环形链条非大链轮配合部分安装有链条导槽,支撑悬臂负重分力;呈L形的托车平台的中线上有两个轴孔,上下平行,前后悬臂上的销轴就套在这两个轴孔上;前后链条上的悬臂与托车平台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托车平台与悬臂之间的单个运动副为自由转动方式;在运动副及重力作用下,托车平台的底平面始终在下端;为进一步加强托车平台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平台的上端两侧安装有平衡导轮,后链轮组外侧安装有平衡导槽,平台移动过程中,保持部分导轮与导槽贴合;在重力、平衡导槽、平衡导轮及其运行机构的共同作用下,确保了托车平台始终处于平行移动。需要停取车时,链条移动,将托车平台平移至最高为位置,此时托车平台的下平面与地面平齐,且刚好对着车辆进出口,平台的后立面靠在后链轮组的悬臂上,竖井口的活动桥架及安全支撑网板等一起动作,稳定并支撑托车平台,这样车辆就可以自由进出,并实现智能控制。本专利技术在露天的地面建筑仅比停放的一辆车略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面建筑物对视线和观景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利用地面和地下空间,最高效率的存取车辆,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同等条件下地下建造物的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说明书附图中图1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的主视图图2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的左视图图3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的局部俯视图图4托车平台主视图图5托车平台左视图图6前后链条组件安装示意图图7竖井组合式框架示意图图中,1消防系统,2托车平台,3悬臂,4上同步链轮,5后主动链轮,6驱动电机,7下同步链轮,8链条导槽,9后从动链轮,10井体,11排水系统,12井底壳,13平衡导轮,14防雨外罩,15平衡导槽,16链条组,17后从动链轮,18前从动链轮,19活动桥架,20前主动链轮,21传动轴,22安全支撑网板,23后支撑桥架,24密封条,25侧井道板,26前后井道板,27前链轮组,28后链轮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如图1、图2所示,先建设好竖井10,竖井10由活动模块井道板25、26用沉降方式建成,下有井底壳12,整个井道用密封条24密封处理,竖井10既是井道也是装置的承重机构。两个完全对称的前链轮组27和后链轮组28通过一些机构安装在竖井的前后井道板26上,前低后高,相向平行竖直排布,具体为:后主动链轮5和上同步链轮4串接,通过机架安装在后侧的井道板上,前主动链轮20与下同步链轮7通过传动轴21串接并安装在前后井道板26上,前后主动链轮的高度差为L形托车平台2上两平行轴承套孔的水平高度差;前从动链轮18和后从动链轮17通过机架安装在竖井下方的前后井道板26上,与主动链轮前后等距;链条组16分别套在前后链轮上,非链轮接触部分安装有链条导槽8;每组链条上固定有若干悬臂3,沿环形链条朝外,相向安装于前后链条内侧,悬臂末端安装有轴销,与托车平台2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数量视车位的需要,悬臂之间的上下距离基本为一个车辆高度,可相等、可不相等、也可私人定制;托车平台2呈L形结构,是高强度结构钢体,L形的底部和顶部中线位置靠边处安装有轴承座,两轴承座轴孔平行,托车平台的轴承孔安装在悬臂3的轴销上,前链轮组悬臂轴销套平台底部轴承孔,后链轮组悬臂轴销套平台顶部的轴承孔,一上一下,单个运动副可自由转动;驱动电机6通过上同步链轮4、下同步链轮7和传动轴21同时驱动前后主动链轮,前后链条随链轮转动而同步移动;托车平台2上端部分的两侧安装有四个平衡导轮13,后链轮组的外侧安装有平衡导槽15,保持平台移动过程中两个平衡导轮处在平衡导槽内,防止了托车平台移动过程中的晃动。链条转动过程中,托车平台始终处于平移状态。链条组运行时,活动桥架19、安全支撑网板22、后支撑桥架23处于打开的状态,当需要停取车时,链条转动,将托车平台移动至竖井最高处,活动桥架、安全支撑网板、后支撑桥架从四边稳住托车平台,便于车辆的驶入或驶出。装置既可设置于露天地面,地面建筑防雨外罩14只需要有便于一辆车进出的高度,也可对底层地下车库进行升级改造。装置还包括消防系统1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由井体10、前链轮组27、后链轮组28、托车平台2、驱动电机6及相关控制系统组成,各主体建于地下,两个对称的前、后链轮组前低后高,平行竖直相向排布,通过机构安装在井体10的内壁上,链条组16上固定分布有若干悬臂3,呈L形的托车平台2的上下两轴孔就安装在前后悬臂的销轴上,托车平台2与悬臂3之间的单一运动副为自由转动方式,在重力、平衡导轮、平衡导槽15及其构件的作用下,托车平台2始终保持平行移动,需要停取车时,链条移动,将托车平台平移至井体最高位置,井口的活动桥架19及安全支撑网板22等一起动作,稳住托车平台,便于车辆进出,实现智能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由井体10、前链轮组27、后链轮组28、托车平台2、驱动电机6及相关控制系统组成,各主体建于地下,两个对称的前、后链轮组前低后高,平行竖直相向排布,通过机构安装在井体10的内壁上,链条组16上固定分布有若干悬臂3,呈L形的托车平台2的上下两轴孔就安装在前后悬臂的销轴上,托车平台2与悬臂3之间的单一运动副为自由转动方式,在重力、平衡导轮、平衡导槽15及其构件的作用下,托车平台2始终保持平行移动,需要停取车时,链条移动,将托车平台平移至井体最高位置,井口的活动桥架19及安全支撑网板22等一起动作,稳住托车平台,便于车辆进出,实现智能控制。


2.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车辆进出口设置与地面平齐,装置既可设置于露天地面,也可对一般的地下底层车库进行升级改造,地面建筑防雨外罩14只是比一辆车略高。


3.地下旋转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托车平台2为L形,是高强度结构钢体,L形的底部和顶部靠边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轴承座,两轴承座轴承孔平行,顶部两侧安装有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三杰
申请(专利权)人:胡三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