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176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包括管道支架、物料输出管、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一卡槽、限位杆、滑道和第二卡槽,物料输出管设置于管道支架的内部,第一连接环固定套接与物料输出管的顶部,第二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第一卡槽开设于第二连接环的底部,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滑动套接,两个限位杆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环的正面和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配合橡胶圈,推动第二连接环在第一连接环的限位下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二连接环带动两个限位杆向上运动卡接进第二卡槽的内腔中,便于完成对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之间的拆装。

A detachable intelligent outpu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出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生产加工的方法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具生产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然后将加工后的材料放在模具成型台上,在对加工后的材料输送的过程中,物料箱和模具之间通过物料输送管进行输送物料,使物料流进模具的内腔中,进而将物料加工成型,但在物料箱和物料输送管之间都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稳定性高,但在拆装方面,非常困难,通过焊接固定的工件,一旦进行需要对其进行拆卸,可能就会破坏其形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包括管道支架、物料输出管、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一卡槽、限位杆、滑道和第二卡槽,所述物料输出管设置于管道支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环固定套接与物料输出管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所述第一卡槽开设于第二连接环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环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连接环滑动套接,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环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所述滑道对称开设于第一连接环内壁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对称开设于第一连接环内壁的中部;所述物料输出管由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首尾依次相连,所述第二导管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5度,所述第三导管与竖直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所述第四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5度。优选的,所述滑道和第二卡槽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径尺寸与限位杆的外径尺寸相互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壁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橡胶圈,且所述橡胶圈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环的底部相贴合。优选的,所述管道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所述连接座与物料输出管穿插连接。优选的,所述管道支架和连接座的内部均固定嵌设有套筒,所述物料输出管通过套筒与管道支架和连接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物料输出管的下方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与管道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利用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转动第二连接环,使第二连接环带动两个限位杆顺时针旋转,配合橡胶圈的弹性回复力,推动第二连接环在第一连接环的限位下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二连接环带动两个限位杆向上运动卡接进第二卡槽的内腔中,便于完成对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之间的拆装;2、本技术利用物料输出管的设置方式,通过对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的角度设置,从而使第三导管、第四导管和s垂线交于一点,使物料流动更加通畅、顺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连接环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连接环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连接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物料输出管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物料输出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连接环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道支架;2、物料输出管;21、第一导管;22、第二导管;23、第三导管;24、第四导管;3、第一连接环;4、第二连接环;5、第一卡槽;6、限位杆;7、滑道;8、第二卡槽;9、橡胶圈;10、连接座;11、模具;12、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包括管道支架1、物料输出管2、第一连接环3、第二连接环4、第一卡槽5、限位杆6、滑道7和第二卡槽8,物料输出管2设置于管道支架1的内部,物料输出管2的下方设置有模具11,模具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12,底座12与管道支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环3固定套接与物料输出管2的顶部,第一连接环3内壁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橡胶圈9,且橡胶圈9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环4的底部相贴合,管道支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0,且连接座10与物料输出管2穿插连接,管道支架1和连接座10的内部均固定嵌设有套筒,物料输出管2通过套筒与管道支架1和连接座10固定连接,通过套筒便于对物料输出管2与管道支架1和连接座10之间的装配。第二连接环4与第一连接环3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第一卡槽5开设于第二连接环4的底部,第二连接环4通过第一卡槽5与第一连接环3滑动套接,两个限位杆6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环4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滑道7对称开设于第一连接环3内壁的顶部,两个第二卡槽8对称开设于第一连接环3内壁的中部,滑道7和第二卡槽8的内腔相互连通,第二卡槽8的内径尺寸与限位杆6的外径尺寸相互适配,也就是在第二连接环4带动限位杆6向上运动后,限位杆6能直接卡接进第二卡槽8的内腔中,以达到第一连接环3和第二连接环4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物料输出管2由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第三导管23和第四导管24组成,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第三导管23和第四导管24首尾依次相连,第二导管22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5度,第三导管23与竖直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第四导管24与第二导管22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5度,从而使第三导管23、第四导管24和25s垂线交于一点,使物料流动更加通畅、顺滑,弯管在制作上,比较难以加工,而物料输出管2的每个倾斜角度的设置保证了制作时的可能性,也使物料的流动更加顺畅。本实用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对物料箱和物料输出管2之间进行装配时,先将物料箱下的第二连接环4与第一连接环3的位置相对应,将第一连接环3对准第一卡槽5的内腔后,转动第二连接环4,使两个限位杆6对准两个滑道7的内腔后,使第一连接环3和第二连接环4相对运动,此时限位杆6在滑道7的内腔中向下运动,直至限位杆6运动到滑道7内腔的底部,此时第二连接环4的底部会对橡胶圈9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橡胶圈9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然后转动第二连接环4,使第二连接环4带动两个限位杆6顺时针旋转,使限位杆6运动到滑道7底部的一端,然后停止对第二连接环4施加外力,配合橡胶圈9的弹性回复力,使橡胶圈9对第二连接环4有一定的回复力,推动第二连接环4在第一连接环3的限位下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二连接环4带动两个限位杆6向上运动卡接进第二卡槽8的内腔中,从而完成了对第一连接环3和第二连接环4之间的装配和位置固定,便于完成对第一连接环3和第二连接环4之间的拆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包括管道支架(1)、物料输出管(2)、第一连接环(3)、第二连接环(4)、第一卡槽(5)、限位杆(6)、滑道(7)和第二卡槽(8),其特征在于:/n所述物料输出管(2)设置于管道支架(1)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环(3)固定套接与物料输出管(2)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环(4)与第一连接环(3)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所述第一卡槽(5)开设于第二连接环(4)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环(4)通过第一卡槽(5)与第一连接环(3)滑动套接,两个所述限位杆(6)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环(4)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所述滑道(7)对称开设于第一连接环(3)内壁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8)对称开设于第一连接环(3)内壁的中部;/n所述物料输出管(2)由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第三导管(23)和第四导管(24)组成,所述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第三导管(23)和第四导管(24)首尾依次相连,所述第二导管(22)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5度,所述第三导管(23)与竖直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所述第四导管(24)与所述第二导管(22)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5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智能输出装置,包括管道支架(1)、物料输出管(2)、第一连接环(3)、第二连接环(4)、第一卡槽(5)、限位杆(6)、滑道(7)和第二卡槽(8),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输出管(2)设置于管道支架(1)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环(3)固定套接与物料输出管(2)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环(4)与第一连接环(3)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所述第一卡槽(5)开设于第二连接环(4)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环(4)通过第一卡槽(5)与第一连接环(3)滑动套接,两个所述限位杆(6)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环(4)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所述滑道(7)对称开设于第一连接环(3)内壁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8)对称开设于第一连接环(3)内壁的中部;
所述物料输出管(2)由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第三导管(23)和第四导管(24)组成,所述第一导管(21)、第二导管(22)、第三导管(23)和第四导管(24)首尾依次相连,所述第二导管(22)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5度,所述第三导管(23)与竖直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所述第四导管(24)与所述第二导管(22)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5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茂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