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系统、脱模生产线、脱模设备及输送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410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8
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型系统、脱模生产线、脱模设备及输送线。所述成型系统包括注浆模具组件、输送线、机架、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坯体转移单元和第二升降单元。成型系统中的注浆模具组件固定在一个机架结构中。注浆模具组件可进行合模、注浆并成型出坯体。第二升降单元可由第一位置上升至第二位置并与下模下表面接触。下模脱离注浆模具组件后第二升降单元运载下模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下降。在下降路径中,下模被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的通道承接并被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转移至预定位置。随后第二升降单元携带托板进行第二次升降并使托板与坯体接触,以及使托板和坯体落在输送线上。本申请能够使注浆成型工艺系统中脱模的结构大大简化。

Molding system, demoulding production line, demoulding equipment and convey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型系统、脱模生产线、脱模设备及输送线
本申请涉及卫生陶瓷生产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型系统、脱模生产线、脱模设备及输送线。
技术介绍
卫生陶瓷的注浆成型是将陶瓷泥浆注入预制好的模具内,借助模具的吸水能力或外加压力的作用将陶瓷泥浆脱水硬化而制成坯体的生产过程。在注浆成型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定位合模、将模具送至注浆工位并向模具内注入陶瓷泥浆,待坯体成型后,还需将模具送至开模工位以打开模具取出坯体,取出坯体后还需将进行模具的清洁干燥和坯体的干燥。现有陶瓷注浆成型系统主要有低压注浆成型系统和高压注浆成型系统两种形式。低压注浆成型相较于高压注浆成型系统成型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高压注浆成型系统由于在合模、注浆、开模等工艺步骤中需要较高的压力,以及对应的生产线布置,因此高压注浆成型系统的设备通常具有结构庞大复杂,占地面积大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结构简化、节省设备安装空间的成型系统。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系统,其包括:注浆模具组件,至少包括下模,用以形成坯体;输送线,用于输送脱模后的坯体;机架,用于将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支撑在所述输送线预定位置处的上方;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用于转移下模;坯体转移单元,用于转移所述坯体至所述输送线上。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成型系统中的注浆模具组件固定在一个机架结构中。注浆模具组件可进行合模、注浆并成型出坯体。在注浆模具组件形成坯体后,使下模通过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转移至预定位置,以避让坯体下行。在下模被挪移至预定位置后,坯体转移单元将坯体转移至输送线上。输送线将坯体输送至预定位置。由该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将注浆成型工艺中的合模、注浆、开模集成到一个机架结构的安装空间中,从而使注浆成型工艺系统的结构大大简化,并能够节省设备安装空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和所述输送线之间,并配置有允许所述坯体下行穿过但不允许所述下模通过的通道,以及配置在所述通道两侧的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第一机械手装置;所述第一机械手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座、第一机械手支架、第一气压控制装置和第一机械手爪;所述第一气压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械手座上;所述第一机械手支架固装于所述第一机械手座上;第一机械手爪与机械手支架铰接,并与所述第一气压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机械手爪用于抓取所述下模。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旋转板结构。所述旋转板结构包括能够在所述下模脱模后承接所述下模的旋转板体、与所述旋转板体转动连接的第一升降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升降和所述旋转板体旋转的控制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下模承接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模承接架配置有在纵向方向预留有间隙的两组下模托辊,每组所述下模托辊包括多根辊,多根辊沿所述下模承接架的输送方向排列;两组下模托辊在纵向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下模在所述纵向方向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坯体在所述纵向方向的最大宽度,所述两组下模托辊在所述下模下降时以承接所述下模;推拉组件,配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并与每组所述下模托辊传动连接,用以将所述下模转移至所述通道之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还包括:下模承接板,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正下方,并搭接在两组下模托辊之间,所述下模承接板可随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到达所述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下模承接板携带下模下落至所述两组下模托辊上时可携带所述下模转移至所述通道之外;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下模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模承接板的厚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推拉组件包括:下模推拉油缸,配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用以提供推动所述下模的驱动力;连接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推拉油缸的推杆上,与所述下模卡接;导轨,设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凹槽;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下模卡接后,所述下模推拉油缸推动所述连接块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下模挪移至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正下方的区域之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坯体转移单元包括第二升降单元。第二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注浆模具组件下方的升降端面,所述升降端面能够按预定设计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停留;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下方,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均位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的上方,且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未脱模前与所述下模下表面具有第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所述第三位置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未脱模前与所述坯体下表面具有第二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坯体转移单元包括第二机械手装置。所述第二机械手装置包括第二机械手座、第二机械手支架、第二气压控制装置和第二机械手爪;所述第二气压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械手座上;所述第二机械手支架固装于所述第二机械手座上;第二机械手爪与机械手支架铰接,并与所述第二气压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二机械手爪用于抓取所述坯体。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架包括四根立柱、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所述两根横梁和所述两根纵梁首尾连接,所述四根立柱固定连接于横梁和纵梁的交接处;所述两根横梁或所述两根纵梁上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承接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接部为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轴承支座。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旋转轴承支座不但可以将注浆模具组件固定在机架的上方,同时还可以使注浆模具组件旋转,以使注浆模具组件具有垂直和旋转两种工作状态。垂直状态时,注浆模具组件可进行开合模;旋转状态为,向注浆模具组件中注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注浆模具组件旋转的角度为锐角。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线包括:支撑架体,包括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及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架顶部并将多个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两根横杆,所述两根横杆在纵向方向相距第三预定距离并均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垂直方向;拉杆导槽形成件,设置在两根所述横杆之间并与两根所述横杆形成两条贯穿缝,所述拉杆导槽形成件配置出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拉杆导槽;拉杆,所述拉杆上配置有与所述拉杆导槽配合并使所述拉杆能够在所述输送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拉杆滚轮;拉杆油缸,与所述拉杆连接,用于推动所述拉杆在所述输送方向前移或后退预定距离;所述坯体放置于所述拉杆上,并能够随所述拉杆在所述输送方向前移或后退。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线还包括:型坯分离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线的输送路径上,用于将坯体逐个输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型坯分离组件包括:多根拉杆横梁,等间距布置在所述拉杆的顶部,相邻两根所述拉杆横梁承接一块用于承接所述坯体的托板;所述拉杆在输送方向前移或后退一个预定距离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托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注浆模具组件,至少包括下模,用以形成坯体;/n输送线,用于输送脱模后的坯体;/n机架,用于将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支撑在所述输送线预定位置处的上方;/n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用于转移下模;/n坯体转移单元,用于转移所述坯体至所述输送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浆模具组件,至少包括下模,用以形成坯体;
输送线,用于输送脱模后的坯体;
机架,用于将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支撑在所述输送线预定位置处的上方;
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用于转移下模;
坯体转移单元,用于转移所述坯体至所述输送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和所述输送线之间,并配置有允许所述坯体下行穿过但不允许所述下模通过的通道,以及配置在所述通道两侧的下模承载转移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第一机械手装置;
所述第一机械手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座、第一机械手支架、第一气压控制装置和第一机械手爪;
所述第一气压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械手座上;所述第一机械手支架固装于所述第一机械手座上;第一机械手爪与机械手支架铰接,并与所述第一气压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机械手爪用于抓取所述下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旋转板结构;
所述旋转板结构包括能够在所述下模脱模后承接所述下模的旋转板体、与所述旋转板体转动连接的第一升降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升降和所述旋转板体旋转的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包括:
下模承接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模承接架配置有在纵向方向预留有间隙的两组下模托辊,每组所述下模托辊包括多根辊,多根辊沿所述下模承接架的输送方向排列;两组下模托辊在纵向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下模在所述纵向方向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坯体在所述纵向方向的最大宽度,所述两组下模托辊在所述下模下降时以承接所述下模;
推拉组件,配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并与每组所述下模托辊传动连接,用以将所述下模转移至所述通道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转移单元包括第二升降单元;
第二升降单元包括设置在注浆模具组件下方的升降端面,所述升降端面能够按预定设计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停留;所述第一位置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下方,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均位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的上方,且所述第二位置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未脱模前与所述下模下表面具有第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所述第三位置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未脱模前与所述坯体的下表面具有第二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承载转移单元还包括:
下模承接板,设置在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正下方,并搭接在两组下模托辊之间,所述下模承接板可随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到达所述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下模承接板携带下模下落至所述两组下模托辊上时可携带所述下模转移至所述通道之外;
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下模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下模承接板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组件包括:下模推拉油缸,配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用以提供推动所述下模的驱动力;
连接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推拉油缸的推杆上,与所述下模卡接;
导轨,设置在所述下模承接架上,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凹槽;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下模卡接后,所述下模推拉油缸推动所述连接块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下模挪移至所述注浆模具组件正下方的区域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转移单元包括第二机械手装置;
所述第二机械手装置包括第二机械手座、第二机械手支架、第二气压控制装置和第二机械手爪;
所述第二气压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械手座上;所述第二机械手支架固装于所述第二机械手座上;第二机械手爪与机械手支架铰接,并与所述第二气压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二机械手爪用于抓取所述坯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四根立柱、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所述两根横梁和所述两根纵梁首尾连接,所述四根立柱固定连接于横梁和纵梁的交接处;所述两根横梁或所述两根纵梁上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注浆模具组件的承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为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轴承支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包括:
支撑架体,包括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支架、及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架顶部并将多个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两根横杆,所述两根横杆在纵向方向相距第三预定距离并均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方向与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同一水平面内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马领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