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机架、升降机台及模型;模型包括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底模型、后模型;上模型装在上下动作机构下面,上下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下面;左、右侧模型装在左右动作机构内侧,左右动作机构装在升降机台两侧;底模型装在机架底座上;后模型装在前后动作机构内侧,前后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后侧。控制方法:开模‑底模型开模、后模型开模、上模型开模、左、右侧模型开模,坯体接取、移出;合模‑左、右侧模型合模、上模型合模、后模型合模、底模型合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坯体合格率,而且提高了成型设备的成型规格,适用于多种复杂结构的坯体成型,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成型效率。
Model opening and clo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high pressure forming machine for five open toilet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生瓷高档座便器产品坯体成型,属于模型开合动作方案,用于五片模型组合成型的坯体的机械成型作业,具体地说是一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相对于常规产品,一些高档座便器结构更为复杂,外形也大有不同,需要多个模型的组合来满足坯体的成型。目前此类产品的成型依靠传统的石膏模型成型手工操作来完成,由于石膏模型注浆成型时间长、手工操作精度差等因素,导致成型效率和坯体合格率低下,需要相应的机械成型设备和成型工艺方案来解决。比较常见的机械成型设备通常为四模型成型机械,即主要由上模型、底模型、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来实现座便器坯体的成型,四模型成型设备在坯体的成型过程中,其模型组中各模型的开模顺序依次为:上模型开模-下模型开模-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开模。但随着产品功能越来越完善,产品的机构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四模型成型设备无法满足现有产品成型的精度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传统四模型成型设备不能满足结构复杂坯体的成型要求,一是提供一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二是针对现有四模型开模控制方法对五模型开模的局限性,提供了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控制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包括高压成型机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机台以及安装在升降机台上的模型及开合机构;升降机台通过举升组件实现其在高压成型机机架上的上下移动;模型包括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底模型,还包括后模型;所述上模型安装在上下动作机构的下面,上下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的下表面;所述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分别安装在左右动作机构的内侧,左右动作机构对称安装在升降机台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模型安装在高压成型机机架的底座上,且与上模型对正;所述后模型安装在前后动作机构的内侧,前后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的后侧;所述升降机台带动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后模型在组合状态下同时提升。作为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所述后模型运动的前后动作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纵向活动组件和横向活动组件;所述横向活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机台的上面,包括水平导杆和导杆滑座;导杆滑座固定安装在升降机台的两边,水平导杆穿过导杆滑座,二者滑动配合;所述纵向活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机台的后侧,包括垂直导杆、导杆梁和导杆座;导杆梁内侧与水平导杆自由端连接;垂直导杆穿过导杆梁上的安装孔与导杆座固定连接;导杆座与后模型安装基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为气缸,气缸安装在升降机台的上面;气缸的伸缩杆与导杆梁侧面固定连接。气缸带动导杆梁,导杆梁在水平导杆的支撑下水平移动,导杆梁上的垂直导杆带动导杆座移动,实现后模型安装基板移动,完成后模型开合动作。一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控制方法,五开型坐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组包括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后模型和底模型;模型组安装在高压成型机的升降机台上;模型开合控制方法如下:各模型的开模顺序依次为底模型开模、后模型开模、上模型开模、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开模,坯体由接坯装置接取、移出;各模型的合模顺序依次为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合模、上模型合模、后模型合模、底模型合模。作为优选方案:升降机台带动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后模型在组合状态下同时提升,实现底模型开模;升降机台上的前后动作机构带动后模型向后开启,实现后模型开模;升降机台上的上下动作机构带动上模型向上开启,实现上模型开模;升降机台上的左右开合动作机构带动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同时开启,实现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开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这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在现有四模型开合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后模型,以及控制该后模型前后动作的机构,实现多个模型在高精度机械动作控制下完成复杂产品坯体的成型,并结合独特的开合模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坯体合格率,而且提高了成型设备的成型规格,适用于多种复杂结构的坯体成型,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成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模型全部合并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底模型开模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后模型开模状态;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上模型开模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开模状态;图6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坯体脱出状态;图7为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合模状态;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后模型及前后动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型;2.左侧模型;3.右侧模型;4.后模型;5.底模型;6.升降机台;7.上下动作机构;8.左右开合动作机构;9.前后动作机构;10.成型机架;11.坯体;12.接坯装置;前后动作机构中:导杆滑套9-1、水平导杆9-2、气缸9-3、导杆座9-4、垂直导杆9-5、导杆座9-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7,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这种模型开合系统是在传统四模型高压成型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后模型及控制其运动的前后动作机构,以确保复杂坯体的成型。这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包括高压成型机机架、安装在机架10上的升降机台6以及安装在升降机台上的模型及开合机构;升降机台通过举升组件实现其在高压成型机机架上的上下移动;模型包括上模型1、左侧模型2、右侧模型3、底模型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模型4。上模型1安装在上下动作机构7的下面,上下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6的下表面;左侧模型2和右侧模型3分别安装在左右动作机构8的相对内侧,左右动作机构对称安装在升降机台的左右两侧;底模型5安装在高压成型机机架的底座上,且与上模型对正;后模型4安装在前后动作机构9的内侧,前后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的后侧。升降机台带动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后模型在组合状态下同时提升。升降机台带动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后模型在组合状态下同时提升,实现底模型开模;升降机台上的前后动作机构带动后模型向后开启,实现后模型开模;升降机台上的上下动作机构带动上模型向上开启,实现上模型开模;升降机台上的左右开合动作机构带动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同时开启,实现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开模。控制所述后模型运动的前后动作机构以能够实现后模型前后运动为主。本实施例中,该前后动作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纵向活动组件和横向活动组件。横向活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机台6的上面,包括水平导杆9-2和导杆滑座9-1。导杆滑座9-2固定安装在升降机台的两边,水平导杆穿过导杆滑座,二者滑动配合,导杆滑座对水平导杆起到支承的作用。纵向活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机台6的后侧,包括垂直导杆9-5、导杆梁9-4和导杆座9-6,导杆梁9-4内侧与水平导杆自由端连接;垂直导杆9-5穿过导杆梁上的安装孔与导杆座固定连接;导杆座与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包括高压成型机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机台以及安装在升降机台上的模型及开合机构;升降机台通过举升组件实现其在高压成型机机架上的上下移动;模型包括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底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模型;/n所述上模型安装在上下动作机构的下面,上下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的下表面;/n所述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分别安装在左右动作机构的内侧,左右动作机构对称安装在升降机台的左右两侧;/n所述底模型安装在高压成型机机架的底座上,且与上模型对正;/n所述后模型安装在前后动作机构的内侧,前后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的后侧;/n所述升降机台带动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后模型在组合状态下同时提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包括高压成型机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机台以及安装在升降机台上的模型及开合机构;升降机台通过举升组件实现其在高压成型机机架上的上下移动;模型包括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底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模型;
所述上模型安装在上下动作机构的下面,上下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的下表面;
所述左侧模型和右侧模型分别安装在左右动作机构的内侧,左右动作机构对称安装在升降机台的左右两侧;
所述底模型安装在高压成型机机架的底座上,且与上模型对正;
所述后模型安装在前后动作机构的内侧,前后动作机构安装在升降机台的后侧;
所述升降机台带动上模型、左侧模型、右侧模型、后模型在组合状态下同时提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开型座便器坯体高压成型机的模型开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后模型运动的前后动作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纵向活动组件和横向活动组件;
所述横向活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机台的上面,包括水平导杆和导杆滑座;导杆滑座固定安装在升降机台的两边,水平导杆穿过导杆滑座,二者滑动配合;
所述纵向活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机台的后侧,包括垂直导杆、导杆梁和导杆座;导杆梁内侧与水平导杆自由端连接;垂直导杆穿过导杆梁上的安装孔与导杆座固定连接;导杆座与后模型安装基板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祥启,赵祥来,佟俐锋,王文明,王福顺,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贺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