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齿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57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齿轮结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小齿轮均为弧齿,所述大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若干齿状凸起形成齿形面,大齿轮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形面相适配的仿形齿面,仿形齿面也由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构成,并且,仿形齿面的齿状凸起与齿形面的齿状凸起相错位,所述小齿轮的齿宽大于大齿轮的齿宽,小齿轮通过大于大齿轮的齿宽以更大范围的配合两者的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锥齿轮组。

A kind of bevel gear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齿轮组
本技术属于齿轮结构
,特指一种锥齿轮组。
技术介绍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的必要零部件之一,尤其是锥齿轮,应用以及适用场合更为广泛。锥齿轮用来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在一般机械中,锥齿轮两轴之间的交角等于90°。但是,现在的锥齿轮生产存在以下几点难题:a.锥齿轮的加工成本较高,传统铣与刨的加工工艺,产品原料的损耗率较高,而且加工表面会有加工损伤,需要后期多道工艺进行修复,加工复杂,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废品;b.为了克服原料损耗的问题,采用粉末冶金的加工方式,但是锥齿的强度很难得到保障,使用要求不达标,无法进行有效的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锥齿轮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小齿轮均为弧齿,所述大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若干齿状凸起形成齿形面,大齿轮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形面相适配的仿形齿面,仿形齿面也由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构成,并且,仿形齿面的齿状凸起与齿形面的齿状凸起相错位,所述小齿轮的齿宽大于大齿轮的齿宽,小齿轮通过大于大齿轮的齿宽以更大范围的配合两者的装配。所述大齿轮采用粉末冶金的工艺压铸而成,为提升大齿轮的齿面硬度/强度,于大齿轮的齿形面背部设置有仿形齿面,以提升粉末压制的密度。所述小齿轮的齿宽大于等于大齿轮齿宽的1.5倍,并且,大齿轮的齿宽≤大齿轮的三分之一的半径。所述小齿轮的轮冠距为N,当大、小齿轮相啮合时,小齿轮的具有轮冠距的部位裸露在外。所述小齿轮的轮冠距小于等于齿宽的1/3。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两轴线相交,并且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两轴之间的交角为90°。所述大齿轮于齿形面一端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并且凹陷部至少设置两个盲孔/通孔,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大齿轮以中部通孔为基准,所述凹陷部的圆跳动为0.08。所述大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的加工误差在-0.2~0.1之间。所述大齿轮的顶锥角为c,70°≤a≤77°,大齿轮的根锥角为d,根锥角和顶锥角之间的差值小于10°。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的大齿轮采用粉末冶金的工艺压铸,实现原料的高效利用;为了从根本解决大齿轮的齿形面强度问题,于齿形面的相背一侧设置有仿形齿面,并且仿形齿面的齿状凸起与齿形面的齿状凸起相错位,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齿形面与仿形齿面之间的实际厚度得以保障,在粉末冶金的过程中,齿形面位置的粉末可以压制的密度更高,从而直接提升齿形面的工作强度及硬度。设置仿形齿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粉末冶金的过程中,避免齿形面和仿形齿面之间厚度不均,保证齿形面位置的粉末密度,保障齿形面的工作强度及硬度。2、本技术的所述小齿轮的齿宽大于大齿轮的齿宽,小齿轮通过大于大齿轮的齿宽以更大范围的配合两者的装配,当大、小齿轮之间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只要两者的齿面还是相啮合,就可相互传动,通过不一的齿宽,扩大两者的使用范围,并且,所述小齿轮的齿宽大于等于大齿轮齿宽的1.5倍,使得一套齿轮组可以用在多种设备上,而且该结构可以弥补使用过程齿轮组之间磨损/松动的问题。3、本技术的所述小齿轮的轮冠距为N,当大、小齿轮相啮合时,小齿轮的具有轮冠距的部位裸露在外,轮冠距是小齿轮制造的基准,而且通过轮冠距更好的保证制齿后的啮合侧隙,保证产品精度,并且,小齿轮的轮冠距小于等于齿宽的1/3,以保证大、小齿轮啮合后的实际安装位置稳定性。4、本技术大齿轮于齿形面一端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凹陷部既可以去除应力集中的问题,又节省了原材料,并且凹陷部至少设置两个盲孔/通孔,优选为三个盲孔,盲孔用于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急停所述大齿轮,保证结构的稳定性。5、本技术的所述大、小齿轮中部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于外接转动源,因此通孔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添加键槽,并且通孔为大、小齿轮的加工基准,凹陷部的端面作为辅助定位,因此凹陷部的端面圆跳动为0.08,通过多处定位保证大齿轮的制造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大齿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大齿轮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的大齿轮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是本技术的大齿轮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是本技术的大齿轮结构示意图之四。图中:1-小齿轮;10-小齿轮通孔;2-大齿轮;21-凹陷部;22-盲孔;23-齿形面齿状凸起;24-仿形齿面齿状凸起;25-大齿轮通孔;a-齿形面;b-仿形齿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6所示:一种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和小齿轮1,所述大、小齿轮2,1均为弧齿,即为曲齿锥齿轮,曲齿锥齿轮有重合度高、承载能力强、传动平稳、噪音小的优点,但是为了实现上述优点,齿面的强度就要得以增强,下文会提及仿形齿面b以及提升齿轮精度等方法进行提升产品强度。所述大齿轮2的一端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齿形面齿状凸起23,若干齿形面齿状凸起23形成齿形面a,大齿轮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形面a相适配的仿形齿面b,仿形齿面b也由均匀分布的仿形齿面齿状凸起24构成,并且,仿形齿面的齿状凸起与齿形面的齿状凸起结构实质相同只是两者相错位,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齿形面a与仿形齿面b之间的实际厚度得以保障,在粉末冶金的过程中,齿形面a位置的粉末可以压制的密度更高,从而直接提升齿形面a的工作强度及硬度。设置仿形齿面b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粉末冶金的过程中,避免齿形面a和仿形齿面b之间厚度不均,保证齿形面a位置的粉末密度,保障齿形面a的工作强度及硬度。所述小齿轮1的齿宽大于大齿轮2的齿宽,小齿轮1通过大于大齿轮2的齿宽以更大范围的配合两者的装配,当大、小齿轮1,2之间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只要两者的齿面还是相啮合,就可相互传动,通过不一的齿宽,扩大两者的使用范围,并且,所述小齿轮1的齿宽大于等于大齿轮2齿宽的1.5倍,使得一套齿轮组可以用在多种设备上,而且该结构可以弥补使用过程齿轮组之间磨损/松动的问题。所述大齿轮2采用粉末冶金的工艺压铸而成,为提升大齿轮2的齿面硬度/强度,于大齿轮2的齿形面a背部设置有仿形齿面b,以提升粉末压制的密度。本申请的中大、小齿轮1,2通过以下工序进行制造:1、粉末的制取和混料,将金属粉末和各种辅助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好后,经过混料机进行调匀;2、粉末压制,将混合料装入压制模具中,在压力机上加压成型;3、烧结,烧结温度比其中金属及合金的熔点低,而高于辅助材料中易熔成分的熔点;4、后续处理,整形、浸油、热处理等工序。所述小齿轮1为大齿轮2的配合齿轮,其要求没有大齿轮2的要求高,因此小齿轮1采用传统机加工艺加工制做。小齿轮1通过优化加参数适配而成,具体重要参数详见下文。所述小齿轮1的齿宽大于等于大齿轮2齿宽的1.5倍,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和小齿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小齿轮(2,1)均为弧齿,所述大齿轮(2)的一端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若干齿状凸起形成齿形面(a),大齿轮(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形面(a)相适配的仿形齿面(b),仿形齿面(b)也由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构成,并且,仿形齿面(b)的齿状凸起与齿形面(a)的齿状凸起相错位,/n所述小齿轮(1)的齿宽大于大齿轮(2)的齿宽,小齿轮(1)通过大于大齿轮(2)的齿宽以更大范围的配合两者的装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和小齿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小齿轮(2,1)均为弧齿,所述大齿轮(2)的一端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若干齿状凸起形成齿形面(a),大齿轮(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形面(a)相适配的仿形齿面(b),仿形齿面(b)也由均匀分布的齿状凸起构成,并且,仿形齿面(b)的齿状凸起与齿形面(a)的齿状凸起相错位,
所述小齿轮(1)的齿宽大于大齿轮(2)的齿宽,小齿轮(1)通过大于大齿轮(2)的齿宽以更大范围的配合两者的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2)采用粉末冶金的工艺压铸而成,为提升大齿轮(2)的齿面硬度/强度,于大齿轮(2)的齿形面(a)背部设置有仿形齿面(b),以提升粉末压制的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锥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1)的齿宽大于等于大齿轮(2)齿宽的1.5倍,并且,大齿轮(2)的齿宽≤大齿轮(2)的三分之一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锥齿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1)的轮冠距为N,当大、小齿轮(1,2)相啮合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永胜谭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宇辰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