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加工
,特别设计一种用于工件加工后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对于工件加工的场合,上下料作业仍主要由人工完成,而人工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该行业高精度、高效率的要求,并且人工上下料极易引发工伤事故,最有效的措施,是在加工机床上,采用机械手取代操作人员上下料的过程。合理的设计和使用机械手,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工人长时间工作而导致疲劳,能有效的避免皮带引起的送料不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人工取料需要将机床完全的停下来才可以进行上下料的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也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人工取料生产效率低下,并且极易引发工伤事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取料的装置,通过使用气动卡盘和气缸的配合,可以在气动卡盘在降到低速运转的时候,就可以执行上下料的操作,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手(6),所述机械手(6)包括第二气缸(62)、挡板和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包括前取料套筒(66)和后取料套筒(67),所述前取料套筒(66)与后取料套筒(67)通过铰链连接并组成回转体结构;/n所述挡板与前取料套筒(66)连接,所述机械手(6)设置在基板(1)上,可沿基板(1)移动到加工工位(7)的前方,第二气缸(62)的伸出端推动挡板使得取料装置置于加工工位(7)正前方,加工工位(7)上的工件可在外力的推动下进入取料装置内,第二气缸(62)输出端复位过程中,工件从取料装置中落入到输送机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手(6),所述机械手(6)包括第二气缸(62)、挡板和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包括前取料套筒(66)和后取料套筒(67),所述前取料套筒(66)与后取料套筒(67)通过铰链连接并组成回转体结构;
所述挡板与前取料套筒(66)连接,所述机械手(6)设置在基板(1)上,可沿基板(1)移动到加工工位(7)的前方,第二气缸(62)的伸出端推动挡板使得取料装置置于加工工位(7)正前方,加工工位(7)上的工件可在外力的推动下进入取料装置内,第二气缸(62)输出端复位过程中,工件从取料装置中落入到输送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件通过气动卡盘(73)夹持,气动卡盘装置内设置有第三气缸(71),且第三气缸(71)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气缸套(72),工件加工完成后,松开气动卡盘(73)的同时,第二气缸套(72)在第三气缸(71)的带动下推动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前挡板(64)和后挡板(65),所述后挡板(65)与前取料套筒(66)可拆卸连接,前挡板(64)与后挡板(65)可拆卸连接,前挡板(64)上连接有滑杆(61)的一端,所述滑杆(61)可沿滑杆套(54)滑动,在第二气缸(62)工作时,对第二气缸(62)的输出端起到导向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6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气缸套(63),第一气缸套(63)与挡板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内壁设置有防滑材料(68),且取料装置为中空的桶状结构;所述前取料套筒(66)和后取料套筒(67)外侧壁凸起位置处设置有弹簧,弹簧用于控制两者的开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的铰链式自动开合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取料套筒(66)与后取料套筒(67)结合面上且置于后取料套筒(67)下方设置有延伸块(69),延伸块(69)移动到取料滑台(2)处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匀,董正乾,许桢英,李富柱,于超,何培瑜,李瑞涛,郭俊,陈尚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