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069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包括混合罐、设在混合罐上的进液管和输出端、均布在混合罐顶面内侧的雾化管、均布在雾化管上的雾化喷头、与混合罐的底面连接的第一循环管、设在混合罐的外壁上的第二循环管、两端分别与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连接的循环泵、与进液管连接的用于向混合罐内注入液体的液体给料系统、与雾化管连接的用于向混合罐内注入粉体的粉体给料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循环泵、液体给料系统和粉体给料系统工作的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制备电沉积溶液,能够提高纳米微粒在液料中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最终的电沉积层质量。

A preparation system of electrodeposition so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沉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电沉积是指金属或者合金从其他化合物水溶液、非水溶液或者熔盐中电化学沉积的过程,可以分为脉冲电沉积、喷射电沉积、复合电沉积、电刷镀复合电沉积和超声波电沉积等几种。纳米复合电沉积是复合电沉积的一种,是将纳米微粒镶嵌于金属镀层中,使纳米微粒与金属离子共沉积的过程,利用纳米微粒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能赋予技术镀层更优异的性能,纳米微粒在溶液中分布的均匀性能够直接影响最终形成的电沉积层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纳米微粒分布的均匀性是该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该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纳米微粒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最终的电沉积层质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包括:混合罐,其上设有进液管和输出端;雾化管,均布在混合罐顶面内侧;雾化喷头,均布在雾化管上;第一循环管,与混合罐的底面连接;第二循环管,设在混合罐的外壁上,其轴线垂直于混合罐的轴线;循环泵,两端分别与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连接;液体给料系统,与进液管连接,用于向混合罐内注入液体;粉体给料系统,与雾化管连接,用于向混合罐内注入粉体;以及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循环泵、液体给料系统和粉体给料系统工作,使液体和粉体交替进入到混合罐内完成混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液体给料系统包括液体罐、与液体罐连接的料泵和与料泵连接的液料管;所述液料管与进液管连接;所述料泵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粉体给料系统包括粉料罐、与粉料罐连接的粉体气动隔膜泵和与粉体气动隔膜泵连接的粉料管;所述粉料管与雾化管连接;所述粉体气动隔膜泵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管的数量为多组,多组第二循环管在混合罐外壁的周向上均匀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组中所述第二循环管的数量为两根以上,同一组中的任意两根第二循环管互相平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管的最大半径与其轴线与混合罐轴线之间的距离之和与混合罐的最大半径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在混合罐顶面内侧的环形管、与环形管连接的连接管和均布在环形管上的喷水孔;所述的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进液管连接;所述喷水孔朝向混合罐的内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罐的罐底为圆锥形或者椭圆形;所述第一循环管与混合罐的罐底的连接处位于混合罐的罐底的最低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利用交替喷洒粉料和注入液料的方式使粉料和液料初步混合,一方面避免了单次加粉料时粉料会聚集在一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粉料与液料初步混合。接着利用循环泵驱动液料和粉料的混合物在混合罐内充分流动,这种混合方式利用流动的方式来使粉料均匀的分布在液料中,和搅拌的方式相比,避免了搅拌时产生的剪切应力造成的分层现象和局部分布的不均匀,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料和粉料混合的均匀性和最终产物的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给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基于图1给出的搅拌罐及其相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基于图2给出的搅拌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给出的一种结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图中,11、混合罐,111、进液管,112、输出端,12、雾化管,13、雾化喷头,14、第一循环管,15、第二循环管,16、循环泵,17、液体给料系统,18、粉体给料系统,19、控制系统,171、液体罐,172、料泵,173、液料管,181、粉料罐,182、粉体气动隔膜泵,183、粉料管,21、环形管,22、连接管,23、喷水孔、31、环形导管,32、分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主要由混合罐11、雾化管12、雾化喷头13、第一循环管14、第二循环管15、循环泵16、液体给料系统17、粉体给料系统18和控制系统19等组成。参照图2和图3,该系统的工作部分的主体是混合罐11,该混合罐11主要由罐底、罐体和罐顶三部分组成。进液管111和输出端112均安装在混合罐11上,进液管111的位置可以是在罐体或者罐顶上,输出端112的位置在罐底或者罐体靠近罐底处。进液管111的作用是向混合罐11内注入液料,输出端112的作用是将搅拌完成的电沉积溶液排出来。雾化管12安装在混合罐11的顶面的内侧,也就是罐顶的内侧。雾化管12的数量为多根,互相平行的安装在罐顶的内侧或者分为两组后交叉安装在罐顶的内侧。每一根雾化管12上均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13,雾化喷头13朝向罐底,作用是将粉料均匀的喷洒到混合罐11内。第一循环管14的一端与混合罐11的底面也就是罐底连接,另一端与循环泵1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循环管15的一端与混合罐11的外壁也就是罐体连通,另一端与循环泵16的输出端连接。工作过程中,混合罐11内的混合液体从底部流出,顺序流过第一循环管14、循环泵16和第二循环管15后流回混合罐11。第二循环管15的轴线是垂直于混合罐11的轴线的,这样从第二循环管15流出的混合液体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流入混合罐11,然后向下流动,这样能够尽可能的搅动混合罐11内的混合液体,提高参与到流动过程中的混合液体在全部混合液体中的占比。液体给料系统17与进液管111连接,用于向混合罐11内注入液体,粉体给料系统18与雾化管12连接,用于向用于向混合罐11内注入粉体。液体给料系统17与粉体给料系统18均位于混合罐11的外部。控制系统19与循环泵16、液体给料系统17和粉体给料系统18连接,用于驱动三者工作,完成粉料与液料的混合工作。工作过程中,液体给料系统17和粉体给料系统18交替工作,将一定量的粉料与液料输入到混合罐11内。输入液料时,一定量的液料经由液体给料系统17和进液管111流入到混合罐11内,输入粉料时,一定量的粉料经由粉体给料系统18加压后注入到雾化管12内然后从雾化喷头13喷出,均匀的落在混合罐11内,然后沉入到混合罐11内的液料中。通过交替注入粉料与液料,能够使二者混合的更加充分,避免了单次加入粉料时容易出现的料块、溶解速度慢和搅拌时间过长等问题。粉料与液料加入完成后,循环泵16启动,将混合罐11内的混合液体通过第一循环管14抽出,然后在经由第二循环管15送回到混合罐11内。在不断的循环流动过程中,粉料在液料中的分布趋于均匀,电沉积溶液制备完成。最后通过输出端112将制作好的电沉积溶液从混合罐11排出来。参照图1,一实施例中,液体给料系统17由液体罐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合罐(11),其上设有进液管(111)和输出端(112);/n雾化管(12),均布在混合罐(11)顶面内侧;/n雾化喷头(13),均布在雾化管(12)上;/n第一循环管(14),与混合罐(11)的底面连接;/n第二循环管(15),设在混合罐(11)的外壁上,其轴线垂直于混合罐(11)的轴线;/n循环泵(16),两端分别与第一循环管(14)和第二循环管(15)连接;/n液体给料系统(17),与进液管(111)连接,用于向混合罐(11)内注入液体;/n粉体给料系统(18),与雾化管(12)连接,用于向混合罐(11)内注入粉体;以及/n控制系统(19),用于控制循环泵(16)、液体给料系统(17)和粉体给料系统(18)工作,使液体和粉体交替进入到混合罐(11)内完成混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罐(11),其上设有进液管(111)和输出端(112);
雾化管(12),均布在混合罐(11)顶面内侧;
雾化喷头(13),均布在雾化管(12)上;
第一循环管(14),与混合罐(11)的底面连接;
第二循环管(15),设在混合罐(11)的外壁上,其轴线垂直于混合罐(11)的轴线;
循环泵(16),两端分别与第一循环管(14)和第二循环管(15)连接;
液体给料系统(17),与进液管(111)连接,用于向混合罐(11)内注入液体;
粉体给料系统(18),与雾化管(12)连接,用于向混合罐(11)内注入粉体;以及
控制系统(19),用于控制循环泵(16)、液体给料系统(17)和粉体给料系统(18)工作,使液体和粉体交替进入到混合罐(11)内完成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给料系统(17)包括液体罐(171)、与液体罐(171)连接的料泵(172)和与料泵(172)连接的液料管(173);
所述液料管(173)与进液管(111)连接;
所述料泵(172)的控制端与控制系统(1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沉积溶液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给料系统(18)包括粉料罐(181)、与粉料罐(181)连接的粉体气动隔膜泵(182)和与粉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雷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