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12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由发生器、分凝器、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过冷器、溶液泵、稀溶液节流阀、膨胀阀构成的氨循环回路和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增压装置,设置在换热器与发生器、溶液泵、过冷器之间;氨气从过冷器排出通过增压装置进入换热器,形成氨循环回路;氨水溶液从发生器和/或溶液泵排出后通过增压装置进入换热器,形成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增压系统,提高吸收器的压力,吸收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该管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广泛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该增压系统通过从溶液泵出口引出一路高压氨水浓溶液对蒸发器出来的氨蒸气增压,达到增压吸收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技术背景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早在1860年就已经开始使用。氨水吸收式制冷的制冷 温度范围广,能够制取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而且主要是依靠热能为动力,只 需要少量的电能即可运行,因此在蒸气压縮式制冷比较发达的今天,氨水吸收 式制冷仍有不可替代的空间。早期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体积庞大,设备的制 造耗费钢材较多,而且制冷效率低。目前,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发生器1、分凝器2、 冷凝器4、蒸发器5、吸收器6、过冷器7, GAX换热器3,溶液泵8,稀溶液 节流阀9,第一膨胀阀10,第二膨胀阀11。所述结构分为气路和液路两部分 循环回路。所述结构的氨气路连接方式发生器1氨气出口与分凝器2氨气入 口连接,分凝器2回流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接,分凝器2氨气出口与冷凝器4 入口连接,冷凝器4出口与第一个膨胀阀IO连接,第一个膨胀阀IO与过冷器 7氨液入口连接,过冷器7氨液出口与第二个膨胀阀11连接,第二个膨胀阀 11与蒸发器5入口连接,蒸发器5出口与过冷器7氨气入口连接,过冷器7 氨气出口与GAX换热器3氨气入口连接。所述结构的溶液路连接方式发生 器1的稀溶液出口与稀溶液节流阀9连接,稀溶液节流阀9与GAX换热器3 的稀溶液入口连接,GAX换热器3的溶液出口与吸收器6入口连接,吸收器 6的出口与溶液泵8入口连接,溶液泵8的出口与分凝器2内的换热盘管入口 连接,分凝器2的换热盘管出口与GAX换热器3的换热盘管入口连接,GAX 换热器3的换热盘管出口与发生器1浓溶液回液口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现有氨水吸收式制冷(热)装置 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增压系统,提高吸收器的压力,使吸收器获得更好的吸收效 果,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由 氨循环回路和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构成,包括发生器、分凝器、换热器、冷 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过冷器、溶液泵、稀溶液节流阀、膨胀阀;所述发生 器氨气出口与所述分凝器氨气入口连接,所述分凝器氨气出口与所述冷凝器入 口连接,所述冷凝器出口通过膨胀阀与所述过冷器氮液入口连接,所述过冷器 氨液出口通过另一个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出口与所述过 冷器氨气入口连接,构成氨的循环回路;所述结构的溶液路连接方式所述发 生器的稀溶液出口与所述稀溶液节流阀连接,所述稀溶液节流阀与所述换热器 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出口与所述吸收器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器的出口与所述 溶液泵入口连接,所述溶液泵与所述分凝器的换热盘管入口连接,所述分凝器 换热盘管的出口与换热器的换热盘管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盘管出口与 所述发生器浓溶液回液口连接,构成氨水的溶液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增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发生器、所述溶液泵、所述过冷器之 间;在所述氨循环回路中,氨气从所述过冷器排出通过所述增压装置进入所述 换热器,形成氨循环回路;在所述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中,氨水溶液从所述发 生器和/或所述溶液泵排出后通过所述增压装置进入所述换热器,形成氨水溶 液的循环回路。上述增压装置包括相连的第一增压装置和第二增压装置,所述第一增压装 置一路连接所述过冷器,另一路通过单向阀连接所述溶液泵;所述第二增压装 置分别连接所述发生器和所述换热器。上述氨的循环回路中,所述过冷器的氨气出口与所述第一增压装置的氨气入口连接o上述溶液泵的出口分两路, 一路与所述分凝器内的换热盘管入口连接,所述分凝器的换热盘管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浓溶液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浓溶液出口与所述分凝器的浓溶液入口连接,所述分凝器的溶液出口与发生器连接;另一路与所述第一增压装置的氨气入口连接,第一增压装置出口与第二增压装置的氨气入口连接。上述第一增压装置和上述第二增压装置为喷射器结构。上述换热器为GAX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通过在现有氨水吸收式制冷(热)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 个增压系统,提高吸收器的压力,使吸收器获得更好的吸收效果,从而提高系 统的制冷性能系数。该管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广泛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 装置。该增压系统通过从溶液泵出口引出一路高压氨水浓溶液对蒸发器出来的 氨蒸气增压,达到增压吸收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 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第一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发生器2分凝器3GAX换热器4风冷冷凝器5蒸发器6风冷吸收器7过冷器8溶液泵9稀溶液节流阀10第一膨胀阀11第二膨胀阀12单向阀13第一增压装置14第二增压装置15喷嘴16吸入室17喉管18扩散管dl浓溶液入口d稀溶液入口S氨蒸气Sl浓溶液和氨蒸气混合物入口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发生器l,分凝器2,换热器3 (本专利技术采用GAX换热器),风冷冷凝器4,蒸发器5,风 冷吸收器6,过冷器7,溶液泵8,稀溶液节流阀9,第一膨胀阀10、第二膨 胀阈U,单向阀12,第一增压装置13,第二增压装置14。 其工作流程如下-1) 气路的行程发生器1发生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氨蒸气和水蒸汽混合气 体从发生器1的氨气出口 k排出进入分凝器2,与分凝器的浓溶液换热管进行 换热,水蒸汽凝结并从管路m回流到发生器1中。氨蒸气从分凝器2氨气出 口 n排出进入风冷冷凝器4,经风冷冷凝器4冷却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氨,从风 冷冷凝器出口 a排出,经第一个膨胀阀10,产生压降,有少量氨蒸发,使液 氨温度进一步降低,然后进入过冷器7,液氨与从蒸发器5出来的低温氨蒸气 进行换热,温度进一步降低,液氨从过冷器7出口 b出来后经第二个膨胀阀 11进入蒸发器5蒸发。从蒸发器5出口 c出来的氨蒸气经过冷器7换热后从 第一增压装置13的氨气入口 dl进入第一增压装置13。2) 溶液路的行程从发生器1出口 h排出的氨水稀溶液经稀溶液节流阀 11节流后从第二增压装置14溶液入口 d进入第二增压装置14,同时来自第一 增压装置13的氨蒸气浓溶液的混合物也从S1进入第二增压装置14进行增压, 溶液与氨蒸气的混合物从第二增压装置14的出口排出,从GAX换热器3的 入口p,进入GAX换热器3,在GAX换热器中,氨水稀溶液对氨蒸气进行初 步吸收,并放出热量,与GAX换热器7中的浓溶液换热管进行换热,浓溶液 换热管中的氨水浓溶液被加热。氨水溶液和未被吸收的氨蒸气从GAX换热器 3出口 q排出进入风冷吸收器6,在风冷吸收器6中,由于较低的温度,氨蒸 气被彻底的吸收,形成氨水浓溶液。从风冷吸收器6出口 e排出的氨水浓溶液 经溶液泵8加压后, 一路经单向阀9进入增压装置13,另一路从分凝器2入 口 f进入分凝器2的浓溶液换热管,与高温高压氨蒸气和水蒸汽混合气体换热, 换热后从分凝器2出口 g排出,进入GAX换热器3的浓溶液换热管,经换热 的氨水浓溶液从分凝器2浓溶液入口 i进入分凝器2,从分凝器2经管路m流 入发生器1。经单项阀12进入增压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压吸收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由氨循环回路和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构成,包括:发生器、分凝器、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过冷器、溶液泵、稀溶液节流阀、膨胀阀;所述发生器氨气出口与所述分凝器氨气入口连接,所述分凝器氨气出口与所述冷凝器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出口通过膨胀阀与所述过冷器氨液入口连接,所述过冷器氨液出口通过另一个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出口与所述过冷器氨气入口连接,构成氨的循环回路;所述结构的溶液路连接方式:所述发生器的稀溶液出口与所述稀溶液节流阀连接,所述稀溶液节流阀与所述换热器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出口与所述吸收器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器的出口与所述溶液泵入口连接,所述溶液泵与所述分凝器的换热盘管入口连接,所述分凝器换热盘管的出口与换热器的换热盘管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盘管出口与所述发生器浓溶液回液口连接,构成氨水的溶液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发生器、所述溶液泵、所述过冷器之间;在所述氨循环回路中,氨气从所述过冷器排出通过所述增压装置进入所述换热器,形成氨循环回路;在所述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中,氨水溶液从所述发生器和/或所述溶液泵排出后通过所述增压装置进入所述换热器,形成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红林海军何伟杨俊恒黄福友王淮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