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9897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包括进氨管道、进水管道、旋流斗、十字支撑架、混合管道、分流板、稀释储罐。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伸入旋流斗,十字支撑架一端焊接在混合管道与旋流斗连接处,另一端焊接在稀释储罐内壁上,分流板相切于混合管道内。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末端均有90°弯头出口,两个弯头出口呈平行背向状态,其出口嘴与旋流斗中间有1~3cm的间隙。旋流斗的壁面成100°~120°角,旋流斗高度为罐体高度的1/10,旋流斗下口直径为罐体直径的1/5~1/4。分流板为4~6块,其上开有孔洞,分流板每块之间的角度为30°~40°,并与混合管道自然相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加工生产,制作成本低,混合度高,且不需要动力源,可自行高效完成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SNCR脱硝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越来越严格,许多小排放量的企业在氮氧化物脱除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以前SNCR脱硝所用的高浓度氨水不适合烟气排放量较小的工程,烟气排放量较小的脱硝工程对氨的用量很少,对计量栗等仪表的计量性能要求太高,需先要对高浓度的氨水进行稀释来增大混合液的喷射量,提高系统的计量准确性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以达到相应的脱硝效率。目前,各大厂家大多是直接把工艺水和高浓度的氨水一起注入氨水稀释储罐内,虽说在一定时间里可以达到混合效果,但是不能快速有效的混合均匀,导致脱硝时效率不稳定。而在氨水稀释储罐里加入氨水稀释混合装置,可以使工艺水和高浓度的氨水快速的混合,充分均匀稀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结构简单,易加工生产,制作成本低,混合度高,且不需要动力源,可自行高效完成混合。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进氨管道、进水管道、旋流斗、十字支撑架、混合管道、分流板、稀释储罐。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伸入旋流斗,十字支撑架一端焊接在混合管道与旋流斗连接处,另一端焊接在稀释储罐内壁上,分流板相切于混合管道内。所述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末端均有90°弯头出口,两个弯头出口呈平行背向状态,其出口嘴与旋流斗中间有1?3cm的间隙。管道的弯头出口有利于在液体出来之后与旋流斗接触形成太极一样的旋流,在随着重力的作用,液体就汇聚在混合管道进口,在混合管道之前便做了第一步的混合。所述旋流斗的壁面成100°?120°角,旋流斗高度为罐体高度的1/10,旋流斗下口直径为罐体直径的1/5?1/4。这样设计的旋流斗可以更好地使液体混合旋流,而不会因为太大造成成本浪费或太小使得液体会直接溢出。所述分流板为4?6块,其上开有孔洞,分流板每块之间的角度为30°?40°,并与混合管道自然相切。这样布置4?6块分流板可以充分达到水和氨的混合,而不会增加太大的混合阻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混合度高,保证氨和水可以充分的混合; (2)混合器装置不需要动力源,可自行高效完成混合; (3)结构简单,易加工生产,制作成本低。工作时,将工艺水管道连接到进水管道的法兰,将高浓度的氨水连接到进氨管道的法兰上。当工艺水和高浓度氨水分别进入进水管道和进氨管道后,从90°弯头出口喷出后,会随着旋流斗旋转混合,在经过初步混合之后流入混合管道,在分流板的作用下高浓度氨水和工艺水会得到充分的混合,落入稀释储罐内的便是可以用于脱硝工艺需要的均匀混合好的氨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流板安装示意图; 图3为分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十字支撑架与混合管道焊接示意图。图中,1为进氨管道、2为进水管道、3为旋流斗、4为十字支撑架、5为混合管道、6为分流板、7为稀释储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包括进氨管道1、进水管道2、旋流斗3、十字支撑架4、混合管道5、分流板6、稀释储罐7。进氨管道1和进水管道2伸入旋流斗3,十字支撑架4 一端焊接在混合管道5与旋流斗4连接处,另一端焊接在稀释储罐7内壁上,分流板6相切于混合管道5内。上述进氨管道1和进水管道2末端均有90°弯头出口,两个弯头出口呈平行背向状态,其出口嘴与旋流斗中间有2cm的间隙。 上述旋流斗的壁面成110°角,旋流斗高度为罐体高度的1/10,旋流斗下口直径为罐体直径的1/4。上述分流板为5块,其上开有孔洞,分流板每块之间的角度为30°,并与混合管道自然相切。工作时,将工艺水管道连接到进水管道2的法兰,将高浓度的氨水连接到进氨管道1的法兰上。当工艺水和高浓度氨水分别进入进水管道2和进氨管道1后,从90°弯头出口喷出后,会随着旋流斗3旋转混合,在经过初步混合之后流入混合管道5,在分流板6的作用下高浓度氨水和工艺水会得到充分的混合,落入稀释储罐7内的便是可以用于脱硝工艺需要的均匀混合好的氨水。【主权项】1.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包括进氨管道、进水管道、稀释储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流斗、十字支撑架、混合管道,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伸入旋流斗,十字支撑架一端焊接在混合管道与旋流斗连接处,另一端焊接在稀释储罐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道内设有分流板,分流板相自然切于混合管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末端均有90°弯头出口,两个弯头出口呈平行背向状态,其出口嘴与旋流斗中间有I?3cm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斗的壁面成100°?120°角,旋流斗高度为罐体高度的1/10,旋流斗下口直径为罐体直径的1/5?1/4。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任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上开有孔洞。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任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板为4?6块,每块之间的角度为30°?40°。【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包括进氨管道、进水管道、旋流斗、十字支撑架、混合管道、分流板、稀释储罐。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伸入旋流斗,十字支撑架一端焊接在混合管道与旋流斗连接处,另一端焊接在稀释储罐内壁上,分流板相切于混合管道内。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末端均有90°弯头出口,两个弯头出口呈平行背向状态,其出口嘴与旋流斗中间有1~3cm的间隙。旋流斗的壁面成100°~120°角,旋流斗高度为罐体高度的1/10,旋流斗下口直径为罐体直径的1/5~1/4。分流板为4~6块,其上开有孔洞,分流板每块之间的角度为30°~40°,并与混合管道自然相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加工生产,制作成本低,混合度高,且不需要动力源,可自行高效完成混合。【IPC分类】B01D53/56, B01D53/79, B01F13/10【公开号】CN105233742【申请号】CN201510680453【专利技术人】郝吉明, 李俊华, 陈学功, 田思源, 尹海滨 【申请人】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水稀释混合器装置,包括进氨管道、进水管道、稀释储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流斗、十字支撑架、混合管道,进氨管道和进水管道伸入旋流斗,十字支撑架一端焊接在混合管道与旋流斗连接处,另一端焊接在稀释储罐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吉明李俊华陈学功田思源尹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