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12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和车辆。冷却装置适于与车辆本体连接,并对车辆本体上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滑动部,与冷却装置本体连接;其中,滑动部适于通过滑动平移带动冷却装置本体跟随车辆本体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装置坚固耐用,使用方便,能够跟随车辆本体灵活移动,以保证冷却散热效果。

Cool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的
,具体而言,涉及冷却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煤矿挖掘、隧道挖掘等工程项目中,需要采用挖掘设备进行挖掘施工。其中,例如掘进机的施工设备在行进过程中需要配备冷却装置,以对施工设备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相关技术中的其中一项不足是,冷却装置相对于掘进机的位置固定,其移动不便,易于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适于与车辆本体连接,并对车辆本体上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滑动部,与冷却装置本体连接;其中,滑动部适于通过滑动平移带动冷却装置本体跟随车辆本体移动。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滚轮等滚动结构驱动冷却装置移动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滑动部通过滑动平移带动冷却装置本体移动,以保证冷却装置本体的平稳运行。尤其,对于矿道或隧道等崎岖并且狭窄的环境,适于滑动平移的滑动部更加便于拖拽,不易卡死或损坏,并且能够保证冷却装置中的冷却介质保持平稳。因此,本实施例不仅能够跟随车辆本体灵活移动,并且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另外,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却装置还包括:连接部,设于冷却装置本体和滑动部之间;其中,冷却装置本体和滑动部通过连接部相互连接。r>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可实现冷却装置本体和滑动部之间的稳定连接,以保证滑动部在滑移时的稳定程度和坚固耐用程度。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部包括:连接板,与冷却装置本体和滑动部分别连接,并相对于滑动部平行设置;至少一个的加强筋,由连接板的表面向外伸出,并与冷却装置本体和滑动部分别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连接板和加强筋的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保证冷却装置本体和滑动部连接的稳定连接,进而保证冷却装置的坚固耐用程度。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冷却装置本体包括:第一端,靠近车辆本体;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其中,滑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板状结构,并沿直线方向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本实施能够保证冷却装置本体的平稳运行,并减少冷却装置本体在运行过程中的阻碍和阻力,以保证冷却装置本体行进的稳定性。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并列设置;其中,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分别与冷却装置本体的下部底壁相互连接。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均设置于冷却装置本体的下端,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带动冷却装置本体滑移,并有效保证冷却装置本体移动时的平稳程度。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滑动部包括:滑板部;弯折部,两个弯折部分别设于滑板部的两端;其中,弯折部由滑板的边缘沿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向向上伸出,并与滑板部平滑过渡。弯折部的设置可减小冷却装置本体在行进过程中的阻碍,避免冷却装置本体因受到阻碍而倾斜或倾倒,并便于冷却装置本体在行进过程中改变方向,以使得冷却装置本体能够适应复杂环境,保证其紧随车辆本体灵活移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冷却装置本体包括:泵送装置,适于向车辆本体输送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接收装置,适于接收来自车辆本体并经过换热的冷却介质;冷却箱,分别与泵送装置和冷却介质接收装置连通,冷却介质在冷却箱中流动,以进行冷却;多个隔板,设于冷却箱中,以将冷却箱间隔为往复迂回的冷却介质通道。本实施例在冷却装置之中设置数量为多个的隔板,以使得冷却装置之中能够形成往复迂回的蛇形通道,冷却介质沿冷却介质通道迂回流动,以进行冷却。本实施例通过隔板的设置,可保证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冷却装置还包括:液位液温检测装置,设于冷却装置本体中,以检测冷却装置本体中冷却介质的余量和温度。液位液温检测装置能够直观监控冷却装置本体中冷却介质的水位高度或余量,并适于检测冷却介质的温度,其具有低成低廉,直观高效的优点。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冷却装置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设于冷却装置本体上,冷却装置本体的内部空间通过空气过滤装置与外部空间连通;和/或冷却介质过滤装置,设于冷却装置本体上,并与冷却装置本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以对冷却装置本体中的冷却介质进行过滤。当冷却装置在煤矿巷道或地下隧道等严重粉尘的环境下工作时,空气过滤装置能够保证冷却装置本体内部的清洁,防止灰尘进入,同时保持冷却装置本体内的气压平衡,保证冷却介质的顺利循环。冷却介质过滤装置可有效过滤冷却介质中的颗粒杂质,并且其滤芯更换方便,成本低廉。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如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适于与车辆本体连接,并对车辆本体上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因此其具有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第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第二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0:冷却装置,110:冷却装置本体,112:第一端,114:第二端,116:下部底壁,120:滑动部,122:第一滑动部,124:第二滑动部,126:滑板部,128:弯折部,130:连接部,132:连接板,134:加强筋,142:泵送装置,144:冷却介质接收装置,146:冷却箱,148:隔板,150:液位液温检测装置,160:空气过滤装置,170:冷却介质过滤装置,200:车辆,210:车辆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冷却装置和车辆。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10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装置100适于与车辆本体210连接,并对车辆本体210上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冷却装置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适于与车辆本体连接,并对所述车辆本体上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包括:/n冷却装置本体;/n滑动部,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连接;/n其中,所述滑动部适于通过滑动平移带动所述冷却装置本体跟随所述车辆本体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适于与车辆本体连接,并对所述车辆本体上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冷却装置本体;
滑动部,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连接;
其中,所述滑动部适于通过滑动平移带动所述冷却装置本体跟随所述车辆本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部,设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和所述滑动部之间;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本体和所述滑动部通过所述连接部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连接板,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和所述滑动部分别连接,并相对于所述滑动部平行设置;
至少一个的加强筋,由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向外伸出,并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和所述滑动部分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包括:
第一端,靠近所述车辆本体;
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滑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板状结构,并沿直线方向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
第一滑动部;
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并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分别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的下部底壁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亚兵李星丁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