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源的三级调压阀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直动溢流阀、电磁换向阀和先导溢流阀,所述阀体底部设有P油口且P油口为进油口,所述阀体侧面设有T油口且T油口为回油口并与油箱相连通,与所述P油口相通的阀孔内安装有密封圈一和聚四氟乙烯圈一且阀孔内安装有主阀套,所述主阀套与阀孔的接触面上套接有密封圈二,所述主阀套的内珩磨孔中设有主阀芯且主阀芯与主阀套的内珩磨孔滑动连接,所述主阀芯下端的圆形面和主阀孔底部的锥面接触形成密封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电磁换向阀对先导溢流阀的先导控制油口的压力进行控制,并且先导溢流阀压力设定值大于直动溢流阀的压力设定值,实现三级调压。
A three-stage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group for power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动力源的三级调压阀组
本技术涉及液压控制
,更具体为一种用于动力源的三级调压阀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压源调压原理主要还是依靠电磁溢流阀,电磁溢流阀是常见的液压调节元件,其工作原理是系统液压泵出油口的高压油进入到溢流阀主阀体P油口,而T油口为总回油口接的是无背压油箱,P口的高压油通过内部工艺孔进入到其调压先导阀内,先导阀内有一油口K通至电磁阀的B1口,当电磁阀在常态不通电时,油口B1、P1、T1接回油口,导致调压先导阀不起作用,此时溢流阀处于开启状态,油泵排出的油液全部回油箱,系统泄压。当电磁阀得电时,油口B1和P1,油口B1和T1都不相通,使油口K与回油口T1断开,此时先导阀开始工作,当高压油的压力小于先导阀的调压力时,从而控制溢流阀主阀进油口P和回油口T断开,系统建力高压,其压力最大值等于先导阀压力设定值。现有的液压源调压原理采用电磁溢流阀,因电磁溢流阀只能调定两个压力值即高压和泄压状态,当后续执行元件不需要高压力做工时,此原理因为没有低压调节功能,所以会使系统多做无用功,浪费能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力源的三级调压阀组,该辅三级调压阀组利用电磁换向阀对先导溢流阀的先导控制油口的压力进行控制,并且先导溢流阀压力设定值大于直动溢流阀的压力设定值,实现三级调压,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动力源的三级调压阀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直动溢流阀、电磁换向阀和先导溢流阀,所述阀体底部设有P油口且P油口为进油口,所述阀体侧面设有T油口且T油口为回油口并与油箱相连通,与所述P油口相通的阀孔内安装有密封圈一和聚四氟乙烯圈一且阀孔内安装有主阀套,所述主阀套与阀孔的接触面上套接有密封圈二,所述主阀套的内珩磨孔中设有主阀芯且主阀芯与主阀套的内珩磨孔滑动连接,所述主阀芯下端的圆形面和主阀孔底部的锥面接触形成密封线,所述主阀芯的内孔中设有回复弹簧且回复弹簧的内孔中设有弹簧座一,所述主阀套顶部的圆槽内设有密封圈三,所述阀体内左侧设有孔一和孔二且孔一和孔二之间相连通,所述先导溢流阀上部设有先导盖板且孔一和孔二与先导盖板相连通,所述先导溢流阀内部设有球阀座且球阀座与孔一和孔二相连通,所述先导盖板内部设有四组螺钉且通过螺钉与阀体固定,所述先导盖板底部设有两组圆槽且分别安装有密封圈四和密封圈五,所述先导盖板左侧与球阀座连接且球阀座与先导盖板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球阀座外圆槽内安装有聚四氟乙烯圈二、密封圈六、聚四氟乙烯圈三、密封圈七、聚四氟乙烯圈四,所述球阀座右端设有球阀且球阀座中心孔通至球阀左侧,球阀座的中心孔内设有阻尼二且阻尼二与球阀座外圆面上的侧孔相连通,所述阻尼二的中心孔与主阀芯的弹簧腔相连通,所述球阀座中心孔内的螺孔中安装有阻尼一且阻尼一内部设有中心孔,所述先导盖板左端安装有组合垫和螺塞,所述球阀右侧设有调压弹簧且球阀通过调压弹簧固定在球阀座左侧,所述调压弹簧右侧设有弹簧座二且调压弹簧插接在弹簧座内,所述弹簧座二外部设有调节杆且调节杆与先导盖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外圆面圆槽内装入密封圈八和聚四氟乙烯圈五,所述调节杆右侧设有螺盖且与螺盖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阀体的内珩磨孔中设有换向阀芯且换向阀芯与阀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换向阀芯左端依次安装有垫片一、往复弹簧一和电磁铁一且电磁铁一与换向阀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向阀芯与电磁铁一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九,所述电磁铁一的中心孔内设有电磁铁推杆一且电磁铁推杆一与电磁铁一的中心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换向阀芯右端依次安装有垫片二、往复弹簧二和电磁铁二且电磁铁二与换向阀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向阀芯与电磁铁二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十,所述电磁铁二的中心孔内设有电磁铁推杆二且电磁铁推杆二与电磁铁二的中心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阀体内的阀芯腔内由左至右依次有T1油口、A1油口、P1油口、B1油口和T11油口,所述阀芯腔上部左右两侧依次设有孔四和孔五,所述孔四与T1油口相连通且孔五69与T11油口72相连通,所述孔四与孔五之间设有孔三并与其相连通。所述孔一与孔二之间相连通且孔二与电磁换向阀腔内的油口相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与直动溢流阀之间从右到左依次设有孔六和孔七,所述直动溢流阀左侧和右下部分别设有P2油口和T2油口,所述孔七与电磁换向阀腔内的A1油口相连通并且与P2油口相连通,所述直动溢流阀内部设有调节杆一且孔六与调节杆一的侧面的小孔相连通,所述孔六连通电磁换向阀腔内的T11油口且与阀体外部的T油口相连通,所述直动溢流阀的阀孔右端安装有球阀座一,所述直动溢流阀的阀孔右端外圆槽内安装有聚四氟乙烯圈六、密封圈十一、聚四氟乙烯圈七,所述球阀座一右侧设有球阀二且球阀座一的中心孔连通球阀二,所述球阀二右侧设有调压弹簧一且球阀二通过调压弹簧一与球阀座一之间相互接触,所述调压弹簧一右端设有弹簧座三且调压弹簧一插接在弹簧座三内,所述调节杆一右侧设有螺盖一且与调节杆一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一与阀体之间螺纹连接且调节杆一的外圆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十二和聚四氟乙烯圈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杆外圆面右端设有孔用卡圈且孔用卡圈与调节杆之间嵌合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孔三、孔四、孔五、孔六和孔七内部分别设有螺塞一、螺塞二、螺塞三、螺塞四和螺塞五,所述螺塞一、螺塞二、螺塞三、螺塞四和螺塞五之间与孔三、孔四、孔五、孔六和孔七相互嵌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杆一外圆面右端设有孔用卡圈一且孔用卡圈一与调节杆一之间嵌合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利用电磁换向阀对先导溢流阀的先导控制油口的压力进行控制,并且先导溢流阀压力设定值大于直动溢流阀的压力设定值,实现三级调压。(2)本技术应用在不同压力工况的液压系统中,降低功率消耗,合理利用能源,减少油液发热,且采用现有阀类的零部件,通用性强,减少了非标件生产和采购成本,将所有零部件集约化设计到一块阀板上,减小了体积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A-A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B-B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C-C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中:阀体-1、密封圈一-2、聚四氟乙烯圈一-3、主阀套-4、主阀芯-5、回复弹簧-6、弹簧座一-7、密封圈二-8、密封圈三-9、密封圈四-10、阻尼一-11、密封圈五-12、螺塞-13、组合垫-14、球阀座-15、阻尼二-16、聚四氟乙烯圈二-17、密封圈六-18、聚四氟乙烯圈三-19、密封圈七-20、聚四氟乙烯圈四-21、球阀-22、调压弹簧-23、调节杆-24、密封圈八-25、聚四氟乙烯圈五-26、孔用卡圈-27、弹簧座-28、螺盖-29、螺塞一-30、螺塞二-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动力源的三级调压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直动溢流阀(60)、电磁换向阀(61)和先导溢流阀(79),所述阀体(1)底部设有P油口(64)且P油口(64)为进油口,所述阀体(1)侧面设有T油口(63)且T油口(63)为回油口并与油箱相连通,与所述P油口(64)相通的阀孔内安装有密封圈一(2)和聚四氟乙烯圈一(3)且阀孔内安装有主阀套(4),所述主阀套(4)与阀孔的接触面上套接有密封圈二(8),所述主阀套(4)的内珩磨孔中设有主阀芯(5)且主阀芯(5)与主阀套(4)的内珩磨孔滑动连接,所述主阀芯(5)下端的圆形面和主阀孔底部的锥面接触形成密封线,所述主阀芯(5)的内孔中设有回复弹簧(6)且回复弹簧(6)的内孔中设有弹簧座一(7),所述主阀套(4)顶部的圆槽内设有密封圈三(9),所述阀体(1)内左侧设有孔一(65)和孔二(66)且孔一(65)和孔二(66)之间相连通,所述先导溢流阀(79)上部设有先导盖板(62)且孔一(65)和孔二(66)与先导盖板(62)相连通,所述先导溢流阀(79)内部设有球阀座(15)且球阀座(15)与孔一(65)和孔二(66)相连通,所述先导盖板(62)内部设有四组螺钉(44)且通过螺钉(44)与阀体(1)固定,所述先导盖板(62)底部设有两组圆槽且分别安装有密封圈四(10)和密封圈五(12),所述先导盖板(62)左侧与球阀座(15)连接且球阀座(15)与先导盖板(62)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球阀座(15)外圆槽内安装有聚四氟乙烯圈二(17)、密封圈六(18)、聚四氟乙烯圈三(19)、密封圈七(20)、聚四氟乙烯圈四(21),所述球阀座(15)右端设有球阀(22)且球阀座(15)中心孔通至球阀(22)左侧,球阀座(15)的中心孔内设有阻尼二(16)且阻尼二(16)与球阀座(15)外圆面上的侧孔相连通,所述阻尼二(16)的中心孔与主阀芯(5)的弹簧腔相连通,所述球阀座(15)中心孔内的螺孔中安装有阻尼一(11)且阻尼一(11) 内部设有中心孔,所述先导盖板(62)左端安装有组合垫(14)和螺塞(13),所述球阀(22)右侧设有调压弹簧(23)且球阀(22)通过调压弹簧(23)固定在球阀座(15)左侧,所述调压弹簧(23)右侧设有弹簧座(28)二且调压弹簧(23)插接在弹簧座(28)内,所述弹簧座(28)二外部设有调节杆(24)且调节杆(24)与先导盖板(62)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24)外圆面圆槽内装入密封圈八(25)和聚四氟乙烯圈五(26),所述调节杆(24)右侧设有螺盖(29)且与螺盖(29)之间螺纹连接;/n所述阀体(1)的内珩磨孔中设有换向阀芯(38)且换向阀芯(38)与阀体(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换向阀芯(38)左端依次安装有垫片一(37)、往复弹簧一(35)和电磁铁一(33)且电磁铁一(33)与换向阀芯(38)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向阀芯(38)与电磁铁一(3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九(36),所述电磁铁一(33)的中心孔内设有电磁铁推杆一(34)且电磁铁推杆一(34)与电磁铁一(33)的中心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换向阀芯(38)右端依次安装有垫片二(39)、往复弹簧二(41)和电磁铁二(43)且电磁铁二(43)与换向阀芯(38)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向阀芯(38)与电磁铁二(4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十(40),所述电磁铁二(43)的中心孔内设有电磁铁推杆二(42)且电磁铁推杆二(42)与电磁铁二(43)的中心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阀体(1)内的阀芯腔内由左至右依次有T1油口(76)、A1油口(75)、P1油口(74)、B1油口(73)和T11油口(72),所述阀芯腔上部左右两侧依次设有孔四(68)和孔五(69),所述孔四(68)与T1油口(76)相连通且孔五(69)与T11油口(72)相连通,所述孔四(68)与孔五(69)之间设有孔三(67)并与其相连通;/n所述孔一(65)与孔二(66)之间相连通且孔二(66)与电磁换向阀(61) 腔内的P1油口(74)相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61)与直动溢流阀(60)之间从右到左依次设有孔六(70)和孔七(71),所述直动溢流阀(60)左侧和右下部分别设有P2油口(77)和T2油口(78),所述孔七(71)与电磁换向阀(61)腔内的A1油口(75)相连通并且与P2油口(77)相连通,所述直动溢流阀(60)内部设有调节杆一(53)且孔六(70)与调节杆一(53)的侧面的小孔相连通,所述孔六(70)连通电磁换向阀(61)腔内的T11油口(72)且与阀体(1)外部的T油口(63)相连通,所述直动溢流阀(60)的阀孔右端安装有球阀座一(46),所述直动溢流阀(60)的阀孔右端外圆槽内安装有聚四氟乙烯圈六(47)、密封圈十一(48)、聚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力源的三级调压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直动溢流阀(60)、电磁换向阀(61)和先导溢流阀(79),所述阀体(1)底部设有P油口(64)且P油口(64)为进油口,所述阀体(1)侧面设有T油口(63)且T油口(63)为回油口并与油箱相连通,与所述P油口(64)相通的阀孔内安装有密封圈一(2)和聚四氟乙烯圈一(3)且阀孔内安装有主阀套(4),所述主阀套(4)与阀孔的接触面上套接有密封圈二(8),所述主阀套(4)的内珩磨孔中设有主阀芯(5)且主阀芯(5)与主阀套(4)的内珩磨孔滑动连接,所述主阀芯(5)下端的圆形面和主阀孔底部的锥面接触形成密封线,所述主阀芯(5)的内孔中设有回复弹簧(6)且回复弹簧(6)的内孔中设有弹簧座一(7),所述主阀套(4)顶部的圆槽内设有密封圈三(9),所述阀体(1)内左侧设有孔一(65)和孔二(66)且孔一(65)和孔二(66)之间相连通,所述先导溢流阀(79)上部设有先导盖板(62)且孔一(65)和孔二(66)与先导盖板(62)相连通,所述先导溢流阀(79)内部设有球阀座(15)且球阀座(15)与孔一(65)和孔二(66)相连通,所述先导盖板(62)内部设有四组螺钉(44)且通过螺钉(44)与阀体(1)固定,所述先导盖板(62)底部设有两组圆槽且分别安装有密封圈四(10)和密封圈五(12),所述先导盖板(62)左侧与球阀座(15)连接且球阀座(15)与先导盖板(62)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球阀座(15)外圆槽内安装有聚四氟乙烯圈二(17)、密封圈六(18)、聚四氟乙烯圈三(19)、密封圈七(20)、聚四氟乙烯圈四(21),所述球阀座(15)右端设有球阀(22)且球阀座(15)中心孔通至球阀(22)左侧,球阀座(15)的中心孔内设有阻尼二(16)且阻尼二(16)与球阀座(15)外圆面上的侧孔相连通,所述阻尼二(16)的中心孔与主阀芯(5)的弹簧腔相连通,所述球阀座(15)中心孔内的螺孔中安装有阻尼一(11)且阻尼一(11)内部设有中心孔,所述先导盖板(62)左端安装有组合垫(14)和螺塞(13),所述球阀(22)右侧设有调压弹簧(23)且球阀(22)通过调压弹簧(23)固定在球阀座(15)左侧,所述调压弹簧(23)右侧设有弹簧座(28)二且调压弹簧(23)插接在弹簧座(28)内,所述弹簧座(28)二外部设有调节杆(24)且调节杆(24)与先导盖板(62)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24)外圆面圆槽内装入密封圈八(25)和聚四氟乙烯圈五(26),所述调节杆(24)右侧设有螺盖(29)且与螺盖(29)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阀体(1)的内珩磨孔中设有换向阀芯(38)且换向阀芯(38)与阀体(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换向阀芯(38)左端依次安装有垫片一(37)、往复弹簧一(35)和电磁铁一(33)且电磁铁一(33)与换向阀芯(38)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换向阀芯(38)与电磁铁一(3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九(36),所述电磁铁一(33)的中心孔内设有电磁铁推杆一(34)且电磁铁推杆一(34)与电磁铁一(33)的中心孔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换向阀芯(38)右端依次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凯,陈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岛液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