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并联智能油路平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943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机并联智能油路平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压缩机的高压侧处开有油槽,压缩机的低压侧处设置低压侧吸气管,油槽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还包括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与各低压侧吸气管之间均采用回油管路连接,回油管路上均设置有油路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任何一个或多个压缩机工作时,如果油位传感器检测到其内部油位没有达到正常高度,则打开回油电磁阀;如果油位传感器检测到其内部油位达到了正常高度,则关闭回油电磁阀。所有压缩机的冷冻油供应全部由二次油分离器来统一调配,按需供给,保证了各压缩机内油面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确保了机组的高效可靠运行。(*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机并联智能油路平衡系统
本技术涉及采用多个并联压縮机的空调机组,尤其涉及采用外置二次 油分离器的并联空调机组中的油路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空调的使用愈来愈普遍,螺杆冷水机组的市场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已使中国成为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 中国的发展正在遭遇能源、资源瓶颈,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空调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根据最新调查,空 调机组满负荷运行仅仅占到2.3%的时间,而75%、 50%、 25%的运行时间却 分别占到了 41.5%、 46.1%、 10.1%,因此除了考虑提高机组满负荷运行的效 率以外,如何提高机组在部分负荷时候的运行效率,是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 的重要问题。以采用螺杆压縮机的空调机组为例,空调主机设计中,在能量一定的情况 下,目前市场上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案一、 采用能量较大的单个压縮机,单个制冷剂系统。系统通过内部容调滑阀调整压縮机的有效排气量,达到对机组负载的调整。 虽然在部分负载时候相对换热面积增加,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可获得比较低的平 均换热温差,有助于提高机组效率,但是由于其电机在部分负载时候功率因数 较满负荷时候有较大的下降,对部分负载性能系数的提高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二、 采用两个以上压縮机,各个冷媒系统独立运行。该方案通过增减工作压縮机的数量,达到对机组负载的调整。使各个压縮 机始终具有比较高的功率因素。但由于各个系统独立运行,当部分负载运行时 候其余各个系统相对换热面积不变,整个换热器利用效率下降,同样不利于提高部分负载性能系数。三、采用两个以上压縮机并联工作,共用一个制冷剂系统,并控制各个压 縮机油槽内的冷冻油处于最佳高度。这种并联方式既能够让机组在部分负载运行时候充分利用换热面积,提高 机组的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又能够让压縮机保持更高的运行效率。上述前两种系统存在以下缺陷外置二次油分离器和压縮机低压之间回油 原理为压縮机工作时候,对应的回油电磁阀也就打开,利用高低压之间的差值 为动力,将二次油分离器内的冷冻油输送回压縮机低压侧。由于没有压縮机内 的最佳油位控制信号,故无法控制电磁阀的动作。这样,高低压差的大小决定 了冷冻油的流量, 一方面,压差偏大时候,运行时将造成二次油分到压縮机低 压侧的回油管路产生大量的热气旁通,降低了机组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压差 偏小时候,运行时将造成二次油分到压縮机低压侧供油不足,致使大量冷冻油 滞留在二次油分以内,而压縮机内部油槽却因缺油而无法正常运行。第三种系统中如何保证各个压縮机之间的油路平衡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目前,这种系统中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如果回油不均匀,就容易造成其中 有些压縮机内油位偏高,致使压縮机功耗增加,效率下降;有些压縮机内油位 偏低,致使压縮机油位太低无法正常工作。以两个螺杆压縮机并联为例,如果 机组整体回油正常,但是其中一号压縮机因为某些原因造成带出去的油比回来 的油少,如果没有特殊控制,那么一号压縮机内冷冻油就会越来越多,而二号 压縮机油位将会越来越低,直到油位保护开关动作强制压缩机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机并联智能油 路平衡系统,能使多个并联工作的压縮机之间的油路按需供给,保证空调机组 的可靠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机并联智能油路平衡系统,包 括至少两个压縮机,所述压縮机的高压侧处开有油槽,压縮机的低压侧处设置低压侧吸气管,油槽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还包括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至 少两个回油管路和至少两个油路电磁阀,所述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与各低压 侧吸气管之间均采用回油管路连接,回油管路上均设置有油路电磁阀。作为优选,所述油位传感器的控制点设置在正常油位以上0mm-20mm处。 作为优选,所述油位传感器的控制点设置在正常油位以上5皿处。 作为优选,所述油位传感器的控制点设置在正常油位以上15mm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多个压縮机并联运行,各压縮机 正常油位高度处均有油位传感器,其共用的二次油分离器出口处管路分别与各 个压縮机的低压侧吸气管连接,管路上设置油路电磁阀。任何一个或多个压縮 机工作时,如果油位传感器检测到其内部油位没有达到正常高度,则打开二次 油分离器到该压縮机低压侧的回油管上的回油电磁阀;如果油位传感器检测到 其内部油位达到了正常高度,则关闭二次油分到该压縮机低压侧的回油管上的 回油电磁阀。这样,所有压縮机的冷冻油供应全部由二次油分离器内来统一调 配,其内部多余的冷冻油可对各供油管路起到液封作用,既保证了各压縮机内 油面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又有效地防止了因开度偏大热气旁通而造成的 能量损耗,确保了机组的高效可靠运行。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机并联智能油路平衡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多机并联智能油路平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压縮机1,所述压縮机1的高压侧处开有油槽2,压縮机的低压侧处设置低压侧吸气管3,油槽2上设置有油 位传感器4,还包括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5、至少两个回油管路6和至少两个 油路电磁阀7,所述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5与各低压侧吸气管3之间均采用回 油管路6连接,回油管路6上均设置有油路电磁阀7。所述油位传感器4的控制点设置在正常油位以上0mm-20mm处。所述油位传感器4的控制点优选设置在正 常油位以上5mm或15mm处。如果对系统平衡要求很高,则设置在比较接近正常 液位处。如果对系统平衡要求不是很高,为避免油液频繁流动,则可以设置在 正常液位以上20mm左右的较远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压縮机并联运行。两压縮机的低压侧吸 气管3与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5之间均采用回油管路6连接,回油管路6上 均设置有油路电磁阀7。通过油槽2上的油位传感器4对两个压缩机1内油位实 际高度的监测,来对冷冻油进行统一调配,使两个压縮机l内的油位得到快速、 有效地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确保机组可靠运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采用三个压縮机并联运行。三个压縮机的低压侧吸气管3与共 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5之间均采用回油管路6连接,回油管路6上均设置有油 路电磁阀7。通过油槽2上的油位传感器4对三个压縮机1内油位实际高度的监 测,来对冷冻油进行统一调配,使三个压縮机1内的油位得到快速、有效地控 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确保机组可靠运行。其平衡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本技术的该结构可广泛应用于所有油槽在高压侧带共用二次油分离器 的螺杆、涡旋等并联空调机组中。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 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多机并联智能油路平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的高压侧处开有油槽(2),压缩机的低压侧处设置低压侧吸气管(3),油槽(2)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5)、至少两个回油管路(6)和至少两个油路电磁阀(7),所述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5)与各低压侧吸气管(3)之间均采用回油管路(6)连接,回油管路(6)上均设置有油路电磁阀(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机并联智能油路平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的高压侧处开有油槽(2),压缩机的低压侧处设置低压侧吸气管(3),油槽(2)上设置有油位传感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5)、至少两个回油管路(6)和至少两个油路电磁阀(7),所述共用外置二次油分离器(5)与各低压侧吸气管(3)之间均采用回油管路(6)连接,回油管路(6)上均设置有油路电磁阀(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祖栋汪新民王红燕陈松王立明杨松杰柳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