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呋喃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合成及应用领域,涉及具有抗H1N1病毒作用的呋喃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呋喃酮类化合物是海洋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文献报道此类化合物是土曲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的代表性化合物。近十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含呋喃酮结构化合物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与药理活性。包括抗病毒活性、抗致病菌活性、抗疟疾活性、细胞毒活性、抗炎活性等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以及开发潜力。近年来,人们对核苷及其类似物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许多核苷类似物已被发现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抗病毒活性,如AZT、D4T、3TC等。然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突变和耐药病毒株的毒性和出现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设计具有更高治疗指标的药物是重点。2005年,Lipka等不对成合成了新型抗病毒药物-异苯并呋喃类似物,在10μM时对HIV病毒有中等的抑制效果。2007年,Hashem等合成了呋喃酮,其抗病毒活性IC50为20.0mg/ml。2008年,Iannazzo等合成 ...
【技术保护点】
1.如下式所示的呋喃酮类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如下式所示的呋喃酮类化合物:
2.式(BL5)所示化合物、或式(BL10)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治疗H1N1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3.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式(BL5)所示化合物、或式(BL10)所示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稀释剂、辅剂、溶媒,或它们的组合。
4.结构式如式(BL5)的制备方法,
,
于反应瓶中加入中间体I、中间体II、极性有机溶剂、缩合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5℃至10℃反应1-48小时。
5.式(BL10)所示的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于反应瓶中加入极性有机溶剂、对羟基苯丙酮酸甲酯中间体I,降温至-5℃至5℃后滴加缩合剂,保持-5℃至5℃下搅拌反应1-48小时,然后倒入酸中,后处理后获得式(BL10)。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极性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缩合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或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8.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碧红,何建林,范超春,白锴凯,乐卿清,唐超,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