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减缓冲砂的分层入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96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54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减缓冲砂的分层入水结构,包括浇杯、竖浇道、竖浇道底座、主浇道、缓冲柱、集渣柱、分浇道、入水片、流路条A、缓冲块、垂直入水片、流路条B和垂直缓冲块,浇杯呈锥形体,浇杯的小径端与竖浇道的一端连接,竖浇道为圆柱体,竖浇道的另一端连接竖浇道底座,竖浇道底座侧面连接主浇道,主浇道由两段垂直的互相连接的长方体组成,主浇道的尾端连接缓冲柱,缓冲柱的顶端连接集渣柱,集渣柱为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原本一条入水结构分解为三层不同水平高度的入水结构,分散入水,减缓冲砂;铁水在流动的过程中速度较快,渣上浮,速度较快的铁水分别在缓冲柱以及缓冲块内得到缓冲,以减少产品内的渣缺陷。

A layered water inlet structure for reducing sand flushing of differential c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减缓冲砂的分层入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砂型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减缓冲砂的分层入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铸造行业中,砂型铸造经常出现的缺陷之一即为砂眼缺陷,砂眼是由于砂型的部分砂掉落在型腔内,而导致型腔内存在砂的主要因素为铁水流速过快,冲击型腔,导致砂型部分砂子脱落,铁水充满型腔后,砂对产品造成的品质缺陷,主要影响产品材质的致密性,影响产品性能,影响加工刀具,会造成产品泄漏问题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铁水入口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造成铁水流速快,产品内部砂眼内缺陷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减缓冲砂的分层入水结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减缓冲砂的分层入水结构,包括浇杯、竖浇道、竖浇道底座、主浇道、缓冲柱、集渣柱、分浇道、入水片、流路条A、缓冲块、垂直入水片、流路条B和垂直缓冲块,浇杯呈锥形体,浇杯的小径端与竖浇道的一端连接,竖浇道为圆柱体,竖浇道的另一端连接竖浇道底座,竖浇道底座侧面连接主浇道,主浇道由两段垂直的互相连接的长方体组成,主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减缓冲砂的分层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杯(1)、竖浇道(2)、竖浇道底座(3)、主浇道(4)、缓冲柱(5)、集渣柱(6)、分浇道(7)、入水片(8)、流路条A(9)、缓冲块(10)、垂直入水片(13)、流路条B(14)和垂直缓冲块(15),浇杯(1)呈锥形体,浇杯(1)的小径端与竖浇道(2)的一端连接,竖浇道(2)为圆柱体,竖浇道(2)的另一端连接竖浇道底座(3),竖浇道底座(3)侧面连接主浇道(4),主浇道(4)由两段垂直的互相连接的长方体组成,主浇道(4)的尾端连接缓冲柱(5),缓冲柱(5)的顶端连接集渣柱(6),集渣柱(6)为柱体,主浇道(4)中间一侧面连接分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差速器壳体减缓冲砂的分层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杯(1)、竖浇道(2)、竖浇道底座(3)、主浇道(4)、缓冲柱(5)、集渣柱(6)、分浇道(7)、入水片(8)、流路条A(9)、缓冲块(10)、垂直入水片(13)、流路条B(14)和垂直缓冲块(15),浇杯(1)呈锥形体,浇杯(1)的小径端与竖浇道(2)的一端连接,竖浇道(2)为圆柱体,竖浇道(2)的另一端连接竖浇道底座(3),竖浇道底座(3)侧面连接主浇道(4),主浇道(4)由两段垂直的互相连接的长方体组成,主浇道(4)的尾端连接缓冲柱(5),缓冲柱(5)的顶端连接集渣柱(6),集渣柱(6)为柱体,主浇道(4)中间一侧面连接分浇道(7),分浇道(7)为长方体结构,分浇道(7)的尾端也连接一个缓冲柱(5),缓冲柱(5)的顶端连接集渣柱(6),分浇道(7)的中间部位连接入水片(8),入水片(8)的端头连接有流路条A(9),流路条A(9)为截面为长方形的弧形结构,流路条A(9)的弧形凸出面首端与入水片(8)端头连接,流路条A(9)的弧形凹面与入水片(8)对应的位置连接缓冲块(10),缓冲块(10)为截面为长方形的弧形结构,流路条A(9)的中间部位顶部连接有分层入水片A(11),分层入水片A(11)由两段垂直连接的长方形片体组成,分层入水片A(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春凤
申请(专利权)人:勤威天津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