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型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38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作为构成层叠型蒸发器的管件1是用在表面上形成从上部槽罐部1a向下部槽罐部1b延伸的多条具有排水用直沟(7a)作用的向里成凹陷状突出的肋7的管件。而且在管件1和夹在管件之间设置的散热片2的表面上覆盖地形成特定的亲水性树脂薄膜层。通过两者的组合能极有效地发挥结露水排水作用,因此能确实地防止所谓的“水飞”现象,同时不会由于附着的残留水所产生的霉菌等放出臭气,而且不会放出如覆盖形成水玻璃系亲水性树脂薄膜层的现有技术那样的臭气,从而能经常把空气调和环境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车用空气调节器的蒸发器,尤其是与那种对结露水飞散及臭气采取了改善措施的层叠型蒸发器有关。现在普遍使用的这种层叠型蒸发器是一种叫做单侧槽罐式的层叠型蒸发器,它备有使两个如附图说明图11所示那样的盘状芯盘(60)相互对着地重合并在周缘部(60a)接合的多片板状的管件,并是在把散热片夹在这些管件相互之间地配置的状态下沿厚度方向层叠的,在每个这些管件的一端设置着左右一对的致冷剂入口槽罐部(60b)和致冷剂出口槽罐部(60c),在各个管件内形成致冷剂回路,即从入口槽罐部(60b)流入的致冷剂向另一端侧流动后,成U字形地折回,流向出口槽罐部(60c)。但是,这种单侧槽罐式的层叠型蒸发器里,由于如上所说那样U字形地形成管件内的致冷剂回路,致冷剂U字形折回时就容易偏流,因此就有引起实际上传热面积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现在正提出并部分地使用在管件一端设置致冷剂入口槽罐部、在另一端设置致冷剂出口槽罐部的所谓两槽罐式的层叠型蒸发器。但是,在这些单侧槽罐式和两槽罐式之中的无论那一种层叠型蒸发器里,为了使管件内的致冷剂流动搅乱并根据这搅乱效果来提高传热效率,都普遍使用下述的这种结构作为管件,即用内表面上成散点配置状地形成与致冷剂流动方向倾斜的多个凹陷状肋(70)的两个盘状芯盘、把上述的肋(70)成内侧对置状地重合,并在周缘部接合的结构(参见日本技术公报实公昭56-6847号、实公昭63-33100号)。但是,在这种结构的层叠型蒸发器里,由于存在多个上述那样的凹陷状肋,使用时,在散热片和管件表面上生成的结露水就容易滞留在上述的凹陷状肋内,而且由于与管件等和与附着在其表面上的水滴表面的接触角(在这份说明书中仅称为接触角)比较大,所以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排水。因此,残留在含有散热片的管件相互之间这样地形成的空气流通间隙里的结露水,不仅有在使用时这些结露水被风刮到风的下侧而使车厢的空气调和的环境遭到损害的问题,而且还因为这些附着的残留结露水的滞留容易在空气流通间隙内产生霉菌,在使用时这些霉菌所产生的臭气与通过空气流通间隙的空气流一起流到车厢里的空气调和的环境里,会产生不愉快感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公昭60-45776号等所述的那样,采取在管件和散热片的表面上覆盖形成亲水性树脂薄膜。即它是通过在管件等的表面上覆盖形成亲水性薄膜,将附着的结露水形成尽可能偏平的式样,由此抑制通气阻力,同时提高结露水的附着性、移动性,使“水飞”现象解除。以前,如上述的特公昭60-45776号公报所述的那样,较喜欢把水玻璃系的薄膜作为这种亲水性薄膜,但是这种水玻璃系的薄膜会从其本身产生特有的臭气,因此在使用时势必有这种臭气流到车厢里而使空气调和的环境遭到损害的本质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这个臭气问题,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公昭61-39589号、特开平3-49944号所述的那样,提出用尼龙系的亲水性树脂薄膜取代上述的水玻璃系。在使用这种以前就已知的亲水性树脂薄膜的情况下,臭气问题被解决了,但不能像在水玻璃系的薄膜情况下把附着的结露水形成所希望的偏平式样,因而不仅使通气阻力相对增大,而且不能使结露水的附着性、移动性提高到水玻璃系那样的程度,所以仍有不能有效地抑制“水飞”现象的问题。另外,即使如上所说的那样,在蒸发器的表面上形成上述的亲水性薄膜,提高了结露水的附着性和移动性,由于在该表面上存在多个上述的凹陷状肋(70),结露水滞留在这些凹陷状肋(70)内,排水性未必很好,因此不仅仍然不能完全地解决“水飞”现象和由它引起的一些问题,而且这种结露水的滞留容易引发霉菌产生,所以也有固霉菌产生的臭气流到车厢里而产生不愉快感的问题。所以,本申请人在以前的申请特原平1-223685号(特开平3-87595号公报)中,并不对亲水性薄膜本体有所期待,只提出了通过改进管件本身形状使排水性提高从而消除“水飞”现象又同时使臭气问题解决的蒸发器。即它是一种这样的结构,在管件的表面上形成多条从管件的上端槽罐部向下端槽罐部延伸的相互平行的能用作多数结露水排水用的有直沟性能的凹陷状肋,沿这些肋把结露水诱导到下部槽罐部侧并使其排到管件外部。于是,在这种结构的蒸发器中,附着在管件表面上的结露水能通过上述的凹陷状肋顺利流畅地流出,在这意义上说来,它是有良好的脱水性的蒸发器。但是,在这种蒸发器中,通常是把作为散热片的波纹状散片夹在相邻接的管件相互之间的,附着在该波纹状散热片上的结露水中的那些附着在管件接合部侧的外侧面附近位置上的结露水容易移动到上述管件侧,被导入上述的凹陷状肋里,而附着在与此相反侧的内侧面附近位置、即附着在波纹状散热片的波谷部侧的内侧面附近位置上的结露水,通过它的表面张力是容易附着残留的。因此,附着在波纹状散热片上的结露水不能说是能全部容易而且确实地向管件的凹陷状肋移动,这就意味着未必能达到完全排水的效果。这样,就不能完全解决“水飞”现象和因附着的残留水所产生的霉菌发出臭气的问题。即使是对于那种有结露水排水用直沟作用的凹陷状肋的蒸发器也自然会考虑到要在管件等表面上形成水玻璃系或树脂系的亲水性薄膜。但是,因水玻璃系的亲水性薄膜在臭气方面有问题,所以它是难被采用的,另一方面,由于已知的树脂系薄膜中,没有像水玻璃系那样良好的结露水附着性和移动性,因结露水不能顺利流畅地移动到作为排水用直沟的凹陷状肋,所以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排水作用,因而在使用时还要担心发生“水飞”现象。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水飞”和“臭气”这两方面问题都采取了改善措施并能特别适用于空气调节器用的层叠型蒸发器。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重复地进行了精心的实验和研究后,在本申请人以前提出的层叠型蒸发器中,把管件表面上沿上下方向形成的多条凹陷状肋作为结露水排水用的直沟作用的凹陷状肋,为了更进一步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要在这管件的表面上覆盖地形成亲水性薄膜,由特定组成的树脂构成的亲水性薄膜能较好地适用,而且有特定范围接触角的亲水性树脂薄膜是有效的,从而完成了本申请专利技术。于是,就在管件的表面上,在它的上下面两个槽罐部之间从一边的槽罐部向另一边的槽罐部延伸的有作为结露水排水用直沟性能的凹陷状肋,沿着这些肋把结露水诱导到下部槽罐部那一侧,并将其排出到管件的外部,此外还在散热片和管件的表面上覆盖地形成使结露水从散热片良好地移动到管件、再从这管件的平坦表面部良好地向上述凹陷状的肋移动、并且在臭气方面也是没问题的特定的亲水性树脂薄膜。即,上述的课题是由这样的层叠型蒸发器来完成的,它是把两个盘状的芯盘相互对着地加以重合,并且使周缘部分接合,构成内部有致冷剂通路的多片板状管件,把这些管件在将散热片夹在这些管件相互之间地设置的状态下沿厚度方向层叠,同时在这些管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的槽罐部上使这些管件相互接合形成一体的层叠形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的各个管件的一对芯盘具有在各自的上下两个槽罐部之间、从一边槽罐部向另一边槽罐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平行的多条向里成凹陷状突出的肋;通过使一边的芯盘的肋配设在另一边芯盘的肋之间,而且使多条肋的前端部接合到相对着的芯盘的平面部上,从而在上述各个管件内并排地设置多条从一边槽罐部向另一边槽罐部延伸的单元致冷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型蒸发器,它是通过把两个盘状的芯盘相互对着地加以重合并使其周缘部接合而构成内部有致冷剂通路的多片板状管件,并在将散热片夹在这些管件相互之间地设置的状态下沿厚度方向层叠这些管件,同时在这些管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形成的槽罐部的情况下,使这些管件相互接合成一体的层叠型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各管件的一对芯盘具有在各自的上下两个槽罐部之间,从一边槽罐部向另一边槽罐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平行的多条向里成凹陷状突出的肋,通过使一边的芯盘的肋配设在另一边芯盘的肋之间、而且使各条肋的前端部接合到相对着的芯盘的平面部分上,在上述各管件内并排地设置多条从一边的槽罐部向另一边槽罐部延伸的单元致冷剂通路,同时在该管件的外表面上并排地设置多条从一边的槽罐部向另一边的槽罐部延伸的结露水排水用的直沟;并且在上述的管件和散热片的外表面上,覆盖地形成亲水性的树脂薄膜层,该薄膜导是含有作为主要成分的聚乙烯醇树脂和由聚酰胺系树脂和/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系树脂构成的亲水性附予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伸之小岛正博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