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涝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89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涝的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塞盖与伸缩件;路面设置在本体的上方;路面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另一端与本体内设有的排水渠连通;塞盖可相对于通孔开合,塞盖位于通孔的下方;伸缩件设置在本体内、且伸缩件的一端与塞盖连接,伸缩件可相对于路面伸缩,以在伸缩时带动塞盖相对于通孔关闭或打开;当路面堆积雨水时,雨水下压塞盖,塞盖相对于通孔打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孔之间存在间隙;伸缩件与塞盖的数量均与通孔的数量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积水下压塞盖,塞盖向下运动,积水沿通孔流至排水渠,快速排除积水。2.滤网可以有效防止垃圾沿通孔进入排水渠。

A kind of waterlogging proof pav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涝的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建设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涝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路面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面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速度、运输成本、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目前有一种透水路面,是由一种透水混凝土制成,透水混凝土是多孔、轻质、无细骨料的混凝土,由水泥、特殊添加剂、骨料、水用特殊配比混合而成。比其它地面铺装材料更为优良、生态、环保,属于全透水类型,特点就是:透水性、保水性、透气性。在下雨时,雨水可以通过路面渗透至地下。但是在下大雨时,上述路面无法及时渗水,导致路面积水,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涝的路面结构,主要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下大雨时,路面无法及时排水,导致路面积水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涝的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本体、塞盖与伸缩件;路面设置在本体的上方;路面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另一端与本体内设有的排水渠连通;塞盖可相对于通孔开合,塞盖位于通孔的下方;伸缩件设置在本体内、且伸缩件的一端与塞盖连接,伸缩件可相对于路面伸缩,以在伸缩时带动塞盖相对于通孔关闭或打开;当路面堆积雨水时,雨水下压塞盖,塞盖相对于通孔打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孔之间存在间隙;伸缩件与塞盖的数量均与通孔的数量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大雨时,雨水堆积在路面上,此时位于塞盖上方的积水下压塞盖,伸缩件收缩,塞盖向下运动,通孔连通,积水快速流下,将积水导入地下的排水渠。当积水清除后,伸缩件伸长,使塞盖相对于通孔闭合。塞盖的设置也可以防止在不需要排水时,防止排水渠内的臭气从通孔上至路面上,对人们产生影响。另外多个通孔可以加快积水下流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伸缩件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塞盖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排水渠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大雨时,雨水堆积在路面上,此时位于塞盖上方的积水下压塞盖,弹簧受力压缩,塞盖向下运动,当积水清除后,弹簧恢复原长,将塞盖向上移动,使塞盖相对于通孔闭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设置本体内、且弹簧套在限位杆的外部;限位杆的长度与弹簧压缩到最短的长度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可以防止弹簧在压缩过程中过度压缩、导致弹簧受损,另外限位杆也相当于导向杆,防止弹簧在伸缩时朝其余方向弯折导致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波纹管,波纹管的一端与塞盖的一端连接,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排水渠连接;波纹管用于罩设在弹簧外部、以将弹簧与排水渠隔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管可以将弹簧与排水渠隔开,有效防止排水渠内的垃圾将弹簧卡住或者影响弹簧的伸缩。波纹管可以增强弹簧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滤网,滤网设置在通孔上方开口处,滤网用于拦截路面垃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可以有效防止塞盖相对通孔打开时,垃圾沿通孔进入排水渠、对排水渠造成堵塞,而且垃圾也有可能会对通孔堵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滤网与通孔处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通过卡接与通孔连接,可以更加方便拆装滤网。在滤网损坏或者需要维修时,可以方便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孔为上方开口小、下方开口大的通孔;塞盖的大小与通孔上方开口大小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上方开口小,下方开口大的设计,可以使塞盖下移时就可立即排水,无需等到塞盖脱离通孔时才可以进行排水,更加的方便,而且排水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路面中部设置有种植区,种植区用于种植植物;路面被种植区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第一路面与第二路面;第一路面与第二路面均为拱形,二者均为中部高、两边低的拱形;通孔均匀设置在第一路面与第二路面的所述拱形较低的两边的边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区可以充当隔离带,将第一路面与第二路面隔离开,而将第一路面与第二路面设计为中部高、两边低的拱形,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沿拱形路面流至通孔上方、以方便排水。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下大雨路面积水时,积水下压塞盖,塞盖向下运动,积水沿通孔流至排水渠,快速排除积水。2.通孔上方开口小,下方开口大的设计,可以无需等到塞盖完全脱离通孔时才可以进行排水。3.滤网可以有效防止垃圾沿通孔进入排水渠。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防涝的路面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一种防涝的路面结构中的部分爆炸图(包括滤网、塞盖、波纹管、弹簧与限位杆)。图中,1、路面;101;第一路面;102;第二路面;103、通孔;2、本体;201、排水渠;3、塞盖;4、弹簧;5、限位杆;6、波纹管;7、滤网;8、种植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涝的路面1结构,该路面1结构包括路面1、本体2、塞盖3与伸缩件,路面1为透水混凝土路面1,本体2包括由土制成的基层与基层内挖有的排水渠201制成,本体2为长方形条带。路面1设置在本体2的上方,路面1可以铺设在本体2的上表面,排水渠201设置在本体2的侧表面,排水渠201沿本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路面1设置有通孔103,通孔103为圆形孔,通孔103的另一端与本体2内设有的排水渠201连通,塞盖3可相对于通孔103开合,塞盖3位于通孔103的下方,塞盖3为圆片装,伸缩件设置在本体2内、且伸缩件的一端与塞盖3连接,伸缩件可相对于路面1伸缩,以在伸缩时带动塞盖3相对于通孔103关闭或打开,当路面1堆积雨水时,雨水下压塞盖3,塞盖3相对于通孔103打开,通孔10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孔之间存在间隙,伸缩件与塞盖3的数量均与通孔103的数量一致。当下大雨时,雨水堆积在路面1上,此时位于塞盖3上方的积水下压塞盖3,伸缩件收缩,塞盖3向下运动,通孔103连通,积水快速流下,将积水导入地下的排水渠201。当积水清除后,伸缩件伸长,使塞盖3相对于通孔103闭合。另外多个通孔103可以加快积水下流速度。为加快每一个通孔103上的积水的下流速度,各通孔103可以为上方开口小、下方开口大的通孔103,塞盖3的大小与通孔103上方开口大小相同。由于通孔103上方开口小,下方开口大,可以使塞盖3下移时就可立即排水,无需等到塞盖3完全脱离通孔103时才可以进行排水,这种上口小下口大的设计排水效果相比上下开口同样大小的设计更好。为方便安装塞盖3与伸缩件,可以将路面1切割出小路面块,小路面块可以卡接在路面1上,其中通孔103设置在小路面块上。先将伸缩件、塞盖3安装在排水渠201,再将小路面块卡接在路面1上,之后再利用混凝土或者水泥将卡接的缝隙填满,防止小路面块掉落导致行车危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涝的路面(1)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1)、本体(2)、塞盖(3)与伸缩件;/n路面(1)设置在本体(2)的上方;/n路面(1)设置有通孔(103),通孔(103)的另一端与本体(2)内设有的排水渠(201)连通;/n塞盖(3)可相对于通孔(103)开合,塞盖(3)位于通孔(103)的下方;/n伸缩件设置在本体(2)内、且伸缩件的一端与塞盖(3)连接,伸缩件可相对于路面(1)伸缩,以在伸缩时带动塞盖(3)相对于通孔(103)关闭或打开;/n当路面(1)堆积雨水时,雨水下压塞盖(3),塞盖(3)相对于通孔(103)打开;/n通孔(10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孔之间存在间隙;伸缩件与塞盖(3)的数量均与通孔(103)的数量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涝的路面(1)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1)、本体(2)、塞盖(3)与伸缩件;
路面(1)设置在本体(2)的上方;
路面(1)设置有通孔(103),通孔(103)的另一端与本体(2)内设有的排水渠(201)连通;
塞盖(3)可相对于通孔(103)开合,塞盖(3)位于通孔(103)的下方;
伸缩件设置在本体(2)内、且伸缩件的一端与塞盖(3)连接,伸缩件可相对于路面(1)伸缩,以在伸缩时带动塞盖(3)相对于通孔(103)关闭或打开;
当路面(1)堆积雨水时,雨水下压塞盖(3),塞盖(3)相对于通孔(103)打开;
通孔(103)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孔之间存在间隙;伸缩件与塞盖(3)的数量均与通孔(103)的数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涝的路面(1)结构,其特征在于:伸缩件包括弹簧(4),弹簧(4)的一端与塞盖(3)连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排水渠(2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涝的路面(1)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杆(5),限位杆(5)设置本体(2)内、且弹簧(4)套在限位杆(5)的外部;
限位杆(5)的长度与弹簧(4)压缩到最短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涝的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宜欣陈淮松李泽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金广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