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怀苇专利>正文

复合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81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复合式冷凝器,该冷凝器包括将盘管分成两前后排列的部分,第一冷凝区的盘管上设置散热片,第二冷凝区的盘管上包覆保水层,设置一水盘在冷凝装置下方,一送水器将水盘中的蒸发冷却液抽至上方的配水器,利用风机及水滴分布器使冷却液分布在第一冷凝区及第二冷凝区上,用风机的风力进行气冷、水冷及蒸发冷却的作用,达到对冷媒有效的降温及降压,在停水状态时,仍能以气冷方式进行换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冷凝器,该冷凝器为空调机的一个主要装置,特别是能有效地使盘管内的冷媒降温、降压的装置。现有的空调机,在使其压缩机与膨胀阀间的盘管内冷媒降温、降压时,由于需顾虑到效率,因此如何使其有效地体现功效为空调机的重要课题。其降温、降压的方式一般为气冷式、淋漓式、蒸发式及水冷式,气冷式是在盘管上装置散热片,淋漓式、蒸发式是淋或喷水于盘管上,三者都以风机使空气流通并排出;水冷式则以水通过换热器冷却。气冷方式一般的总体效率约为2.2,淋漓式及蒸发式总体效率约为3.5,水冷式可达约3.6。由于冷媒的温度与压力对膨胀阀及压缩机的负荷、噪音等均有极重要的关系,因此也成为是否耗能大、耐使用等的重要关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吸取盘管热量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行使蒸发换热的盘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分布小水滴在盘管上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在其包覆有保水层的盘管上方淋漓(或喷)有蒸发冷却液。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冷凝器,其构成包括一风机组;一水盘、一送水器、一配水器及一水滴分布器;水盘内盛有蒸发冷却液;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器具有两个冷凝区,其中第一冷凝区由压缩机导出管路延伸而来的盘管上设置散热片;第二冷凝区由第一冷凝区引出的盘管上包覆保水层,并使盘管引至膨胀阀;所述第一冷凝区上装置供给蒸发冷却液的淋漓器或喷漓器;第二冷凝区上装置供给蒸发冷却液的淋漓器或喷漓器;也可在第一及第二冷凝区上装置供给蒸发冷却液的淋漓器或喷漓器;第二冷凝区的盘管上设置保水层;第一或第二冷凝区的盘管外表面为粗糙表面;所述第一冷凝区上经由风机和配水器分布有蒸发冷却液,所述第一和第二冷凝区是经由风机对分布在其上的蒸发冷却液进行气冷、水冷及蒸发冷却的区域;第一冷凝区及第二冷凝区的形状可设成曲面;第二冷凝区的盘管为直排式;第一冷凝区具有复数个;第二冷凝区具有复数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冷凝器主要是将盘管分成依风向排列的第一冷凝区及第二冷凝区,第一冷凝区是在由压缩机导出管路延伸而来的盘管上装置散热片,第二冷凝区是在盘管外包覆保水层,盘管引至膨胀阀,并在该二冷凝区的前方设置风机及水滴分布器,使水滴分布在第一冷凝区及第二冷凝区上,借助风机使冷凝区上的蒸发冷却液(可以是水)形成气冷、水冷及蒸发吸热的多重吸热效果,从而达到降低盘管内冷媒的温度及压力。在上述构成中,盘管上包覆保水层,并使管与管间具有使空气流通的间隙,这样蒸发效果就更显著。上述的保水层是指可使蒸发冷却液渗至盘管的壁面,且该保水层的表面处的蒸发冷却液可因风的吹拂而形成蒸发吸热的效果。该保水层可以是不织布、编织布、网状物等。上述的保水层在润湿的饱和状态时,其中的蒸发冷却液可因重力等因素而滴至下一盘管;也可设置桥体连接在两盘管之间,使蒸发冷却液顺着桥体向下分布。上述的保水层可增加蒸发作用的表面积,并在若干程度上吸附蒸发冷却液,基于这一原理,也可将盘管的壁面加工成粗糙面,或以其他类似手段达到保水、蒸发效果,以达到前述的目的。由本专利技术冷凝器运作时所排出的空气,已不再是“常用方式排出的废热气”,而是约28.5℃的气体,这样不但可大大降低用电量,且排出的气体不会破坏环境。在实际的成品上,为缩小整个冷凝器所占空间,可将盘管、第一冷凝区、第二冷凝区等设置成曲面或上下、左右、前后或多重等排列方式。作为非分离式空调机时,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风机组可共用一个马达。当在停水状态时,除可以人工将水液(或其他蒸发冷却液)注人水盘内外;也可在无水状态直接以风机吹拂的气冷方式进行换热。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调机的运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冷凝装置的立体图(部分剖示)。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冷凝区的立体图(部分剖示)。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冷凝区的立体图。图号说明室内侧A 室外侧B 膨胀阀10风机11蒸发器12压缩机13管路14第一冷凝区20盘管21散热片22 第二冷凝区30盘管31保水层32 桥体33 风机40水滴分布器50 机壳60 水盘61送水器62 水管63 配水器64蒸发冷却液65 水位开关66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作为空调机的运作概况示意图,图中分为室内侧A及室外侧B,室内侧A设蒸发器,室外侧B设冷凝区。如图所示,膨胀阀10使冷媒降压汽化后,用风机11将风送入蒸发器12而形成冷气吹出后,冷媒被压缩机13再压缩成高压气体,由管路14送至室外侧B的冷凝区中。图1、2所示,室外侧B包括第一冷凝区20、第二冷凝区30、一风机40、一水滴分布器50,及机壳60、水盘61、送水器62、水管63、配水器64等。用送水器62将水盘61中的蒸发冷却液(可以是水)65经水管63送至设在风机40前侧上方的配水器64,喷(或淋)下的冷却液利用风机40的风力及风扇的离心力把冷却液甩出(或以其他附属装置)将冷却液直接送经网状构造的水滴分布器50而形成小水滴(或露状),随着风力方向喷向第一冷凝区20及第二冷凝区30。在上述的水盘61中,还另外设置水位开关66来保持水位以对给水装置、滤水装置等供应清洁的蒸发冷却液(或水)。由送水器62(或其类似物)抽取的冷却液,也可直接淋在第一冷凝区20或第二冷凝区30的上方。图3所示为第一冷凝区20的构造示意图,在盘管21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散热片22,盘管21与盘管21,散热片22与散热片22间皆留有空隙,以利风及小水滴通过至第二冷凝区30上。第一冷凝区20的盘管21导至第二冷凝区30的盘管31。第二冷凝区30排列在第一冷凝区20后方,即多重冷凝区可顺着风力的方向排列。图4所示为第二冷凝区30的构造示意图,在盘管31上包覆保水层32,在上、下排列的保水层32间设置若干桥体33(可与保水层32的材质相同)。保水层32的材质可以是不织布等,小水滴可附于其中,并渗至盘管31的壁面,多余的冷却液则可滴下或顺着桥体33流向下一排盘管31的上方;当风力吹过保水层31外面时,保水层32上的部分冷却液将被蒸发,其蒸发所需的热量则向其下方提取,即逐渐向盘管31的壁面提取,而使盘管31内的冷媒降温、降压;同时,冷却液因其本身的温度,也可先使其与盘管31壁面温度平衡。导引蒸发冷却液的桥体33可以其他方式代替或不必设置。喷(或淋)在水滴分布器50、第一冷凝区20及第二冷凝区30上的冷却液,若多余时,将向下滴流入水盘61中。第二冷凝区30的盘管31末端导引至膨胀阀10。上述说明中膨胀阀10、压缩机13可设置在室外侧B或设置在冷凝区的机壳60内。冷媒的流动方向是由压缩机13经管路14至第一冷凝区20的盘管21,再流至第二冷凝区30的盘管31,再由管路15引至膨胀阀10。上述由压缩机13至膨胀阀10间的管路14、15或盘管21、31实际上可为同一管路。上述构成中的第一冷凝区20及第二冷凝区30、可以是不同的排列方式。上述构成中的盘管21、31,可以是多排式,也可以是直排式等排列方式。上述构成中的第一冷凝区20及第二冷凝区30的位置可以互换(前后或上下交换)。保水层32与盘管31的壁面之间可以设置导热能力优良的物质。第一冷凝区20、第二冷凝区30的盘管21、31壁面也可加工成可使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冷凝器,其构成包括:一风机组;一水盘、一送水器、一配水器及一水滴分布器;水盘内盛有蒸发冷却液;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器具有两个冷凝区,其中:第一冷凝区由压缩机导出管路延伸而来的盘管上设置散热片;第二冷凝区由第一冷凝 区引出的盘管上包覆保水层,并使盘管引至膨胀阀;所述第一冷凝区上经由风机和配水器分布有蒸发冷却液,所述第一和第二冷凝区是经由风机对分布其上的蒸发冷却液进行气冷、水冷及蒸发冷却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苇
申请(专利权)人:王怀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