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用贮罐、带贮罐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用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499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贮罐具备纵型罐主体(140)。在作为罐主体(140)的底壁的进出口部件(150)上,设置有入口(131)和出口(132)。在罐主体(140)的下部,设置有作为阻挡层的干燥剂填充层(135),在干燥剂填充层(135)的上方,形成有上部侧空间。在罐主体(140)的内部,设置有吸入管(133),该吸入管(133)的下端与上述出口(132)连通,并且其上端开口于上部侧空间。从上述入口(131)流入到罐主体(140)内部的制冷剂向上透过干燥剂填充层(135),由此使流速充分地降低,同时在上部侧空间,稳定地生成滞留液体(R),该滞留液体(R)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吸入管(133),从上述出口(132)流出。由此,可供给稳定状态的液体制冷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汽车用、家庭用、工作用空调系统等的制冷循环用贮罐、带贮罐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用冷凝装置。但是,在近年的汽车用等的制冷循环中,人们提出将在冷凝器CD内经冷凝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处理到进一步低几度的温度,使放热量增加后,导入膨胀阀EV,蒸发器EP,谋求制冷能力的提高的技术。作为该提出技术采用,设置过冷却部,该过冷却部对经过冷凝器CD冷凝的制冷剂进行过冷处理达到比冷凝温度进一步低几度的温度,在作为液体制冷剂稳定的状态,送向蒸发器侧的方式。通常,该过冷却部设置于贮罐RT的下游侧,但是,从空间效率方面来说,人们大多采用与冷凝器CD成整体装配的结构(过冷却系统冷凝器)。另一方面,作为上述的贮罐RT,多采用所谓的贮存干燥器(receiverdrier),该贮存干燥器(receiver drier)通过在其内部设置干燥剂填充层,而提供吸附去除制冷剂中的混入水分的功能。在这样的贮罐中,具有如图23A~图23C所示那样的,在设置于纵型罐31的内部的干燥剂填充层32的上下具有空间33,34的夹层型,或如图23D所示的在纵型罐31内的一侧设置有干燥剂填充层32的袋型。图23A表示上吸管方式的贮罐,从顶部的制冷剂入口35流入上部侧空间33内部的制冷剂,透过干燥剂填充层32进入下部侧空间34,在这里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液体制冷剂通过上吸管36从顶部的制冷剂出口37被导出。另外,图23B表示供给管方式的贮罐,从底部的制冷剂入口35导入的制冷剂,通过供给管38流入上部侧空间33的内部,透过干燥剂填充层32进入下部侧空间34,在这里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液体制冷剂从底部的制冷剂出口37被导出。另外,图23C表示进出口面对型的贮罐,从顶部的制冷剂入口35流入上部侧空间33内部的制冷剂,透过干燥剂填充层32进入下部侧空间34,在这里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液体制冷剂从底部的制冷剂出口37被导出。在图23D中的袋型贮罐中,从侧面的制冷剂入口35流入的制冷剂,与干燥剂填充层32接触,并且在下部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液体制冷剂从底部的制冷剂出口37被导出。在过去,在空调系统中,提高空间效率与提高性能经常成为课题。特别是在汽车用空调机中,人们希望不但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车体中的有限空间,而且使整个系统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为此,必须减小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封入量,另一方面,要求提高对负荷变化的性能的稳定性(超负荷韧性),并且要求抑制伴随连续行驶产生的,伴随时间的性能降低(泄漏韧性的降低)。由此,人们希望尽可能较宽地确保稳定区域,即相对于制冷剂封入量的制冷剂的过冷状态的稳定区域。但是,在进行汽车用空调机的负荷试验(循环实验台(cycle bench))的场合,在图8的冷凝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与制冷剂封入量之间的相关特性图中,最好从过冷却度上升开始起,如图中的假想线所示的曲线X2那样,突然抬起,形成较宽的稳定区域,但是,在采用过去的过冷却系统冷凝器的汽车用空调机中,确认为如图中实线所示的曲线Y那样,到达稳定区域为止的曲线抬起是缓和的,因此,稳定开始点偏向制冷剂封入量较大的一侧,伴随该情况,制冷剂密封点变晚,并且稳定区域的宽度也变窄。该情况意味着在过去的汽车用空调机中,难于通过制冷剂封入量的减少而实现小型化,另外,针对负荷变化的性能的稳定性变差,容易产生伴随连续行驶的,伴随时间的性能降低。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本专利技术人为实现汽车用空调机等的空调系统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首先从各种角度,对过去的汽车用空调机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判明,上述问题的1个原因在于过去通用的贮罐RT的结构,由于其制冷剂出口34附近的气液界面,即,制冷剂液面难于稳定,故不能够将液体制冷剂稳定地供给到下一循环部位,并且大量的气体制冷剂混入到导出的液体制冷剂中,由于这些情况导致上述稳定区域变窄,并且稳定开始点偏向制冷剂封入量较大的一侧。即,人们认为,由于一般从冷凝器CD侧流入贮罐RT的制冷剂的流速较大,故在夹层型(sandwich type)贮罐中,在制冷剂流入的上部侧空间33内部,产生液体制冷剂较大的紊流区域,其结果是,由于液体制冷剂滞留在该上部侧空间33的内部,无法充分地将液体制冷剂供给到下部侧空间34,透过干燥剂填充层32的高速液流使下部侧空间34内的微量的滞留液体紊乱,同时产生气体制冷剂的气泡,由于较大的液面的变化导致气体制冷剂从曝露于气相中的制冷剂出口37流出,或大量的气泡卷入到导出的液体制冷剂中。另一方面,在袋型的贮罐中,人们认为,由于其内部的制冷剂流速比在夹层型(sandwich type)的贮罐中还大,并且流体的紊乱程度较大,故制冷剂出口37附近的制冷剂液面更加不稳定,更加容易产生气体制冷剂的混入流出。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这样的技术背景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制冷循环用贮罐,该制冷循环用贮罐可减小整体尺寸和重量,节省制冷剂,并且可扩大相对于制冷剂封入量的制冷剂的稳定区域,可将稳定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下一循环部位。根据下面给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会容易明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目的。如果按照该第1项专利技术,经冷凝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用入口流入罐主体的内部后,立即在罐主体的底部急剧地在较宽区域中扩散,由此使流速降低,接着,上升通过阻挡层,进一步使流速降低。因此,与气体制冷剂相比较,流速较慢的液体制冷剂,穿透该阻挡层到达上部侧空间时,由于使其流速充分地降低,因此,在上部侧空间不产生紊乱的情况下产生滞留液体。另一方面,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相同,由于在上升透过阻挡层的过程中使流速降低,因此,在到达到上部侧空间产生的滞留液体处时,形成稳定的气泡,在液体中上升,不使液面紊乱,在气液界面处,气泡顺利地破灭,朝向上方排出,作为气体制冷剂而被贮存。另外,由于吸入管的上端开口于上部侧空间中的稳定的滞留液体中,故仅仅滞留液体中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吸入管,从制冷剂流出用出口流出。象这样,在本专利技术的贮罐中,由于可仅仅使稳定的液体制冷剂流出,故可在较早的阶段,使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封入量达到适合的封入量,可将贮罐内的剩余空间作为缓冲空间,可扩大从最适制冷点到过剩点之间的稳定区域,故可在稳定的状态进行制冷循环整体的运转。在该第1项专利技术中,作为上述阻挡层,可适当采用具有多个分散流路结构的层,该多个分散流路用于沿上述罐主体的扩径方向将制冷剂分散。例如,作为阻挡层,可适当采用填充了大量颗粒状物的层,或采用由对多个丝状物进行编织甚至粘接的织布或无纺布构成的层,或者将多孔部件或多孔板构成的层单独地或层压而形成的层,另外还可采用将上述2种或以上的这些层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层等。另外,在该第1项专利技术中,上述阻挡层也可采用由填充有许多颗粒状干燥剂的干燥剂填充层构成的层。即,为了去除制冷剂中的水分,在制冷循环用贮罐中,内装有干燥剂,但在采用上述结构的场合,可将阻挡层同时用作干燥剂。此外,在该第1项专利技术中,优选采用在上述罐主体内的阻挡层的下侧,设置下部侧空间的结构,该下部侧空间用于沿直径方向将从上述制冷剂流入用入口流入的制冷剂扩散。即,在采用该结构的场合,由于从制冷剂流入用入口流入的制冷剂,可在下部侧空间,在较宽区域扩散,使流速进一步降低,可更加确实地防止紊流的产生,可在上部侧空间顺利地产生稳定的滞留液体。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循环用贮罐,该贮罐使冷凝的制冷剂流入其内,将其贮存,可仅仅使液体制冷剂流出,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为, 具备罐主体,在该罐主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制冷剂流入用入口和制冷剂流出用出口; 在上述罐主体的内部,按照在其上形成上部侧空间的方式,设置有阻挡层,该阻挡层通过制冷剂的透过使制冷剂的流速降低; 在上述罐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吸入管,该吸入管的上端开口于上述上部侧空间,并且其下端与上述制冷剂流出用出口连通; 从上述制冷剂流入用入口流入上述罐主体内部的制冷剂,向上透过上述阻挡层,在上述上部侧空间生成滞留液体的同时,该滞留液体中的液体制冷剂通过上述吸入管从上述制冷剂流出用出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启司瀬野善彦鸭志田理高桥康浩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