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芯片封装
技术介绍
硅通孔(TSV)互连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半导体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利用短的垂直电连接或通过硅的“硅通孔”,建立从芯片的有效面到背面的电连接,从而提供最短的互联路径。硅通孔填充是TSV制作的难点工艺,TSV的深宽比是难点工艺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半导体产品中,硅片的厚度决定硅通孔的深度,而TSV的宽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不能随意增大,硅片越厚TSV越深,硅通孔刻蚀难度越大、越难在硅通孔侧壁形成连续的绝缘层/种子层/阻挡层,同时硅通孔填充过程中越容易形成孔洞,填充难度越大。总的来说,这种封装技术存在以下难点:一、若硅片厚度较厚,硅通孔越深,工艺过程中硅通孔的刻蚀、绝缘、种子层形成及电镀填充等工艺较难实现,且成本较高;二、若硅片厚度较薄,芯片又存在机械强度不够、使用时容易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不增加硅片厚度与TSV实现难度及加工成本,又能提高封装后芯片的机械强度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由上而下包括芯片、硅通孔、再布线层、金属连接柱及焊球,将所述芯片接受的信号向下传输;所述芯片包括硅衬底、电极和功能区,所述电极和功能区设置在硅衬底的正面,所述再布线层设置在芯片的下表面,所述电极下方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若干个硅通孔,所述硅通孔上下贯穿硅衬底与再布线层相固连,所述再布线层的下方设置金属连接柱,所述金属连接柱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由上而下包括芯片(10)、硅通孔(11)、再布线层(14)、金属连接柱 (25)及焊球(24),将所述芯片(10)接受的信号向下传输;/n所述芯片(10)包括硅衬底(12)、电极(19)和功能区,所述电极(19)和功能区设置在硅衬底(12)的正面,所述再布线层(14)设置在芯片(10)的下表面,所述电极(19)下方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若干个硅通孔(11),所述硅通孔(11)上下贯穿硅衬底(12)与再布线层(14)相固连,所述再布线层(14)的下方设置金属连接柱(25),所述金属连接柱(25)的纵向剖面呈平头焊球状;/n所述再布线层(14)包括至少一层介电层(15)和至少一层相互交错设置的再布线金属图形层,所述介电层包裹再布线金属图形层和/或填充于相邻的再布线金属图形层之间,再布线金属图形层彼此之间存在选择性电性连接,与硅通孔(11)相连接;/n还包括包封料层(20),所述包封料层(20)包封金属连接柱(25),所述金属连接柱(25)的下表面与包封料层(20)的背面相齐平,并露出金属连接柱(25)的下表面,所述焊球(24)与金属连接柱(25)的下表面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由上而下包括芯片(10)、硅通孔(11)、再布线层(14)、金属连接柱(25)及焊球(24),将所述芯片(10)接受的信号向下传输;
所述芯片(10)包括硅衬底(12)、电极(19)和功能区,所述电极(19)和功能区设置在硅衬底(12)的正面,所述再布线层(14)设置在芯片(10)的下表面,所述电极(19)下方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若干个硅通孔(11),所述硅通孔(11)上下贯穿硅衬底(12)与再布线层(14)相固连,所述再布线层(14)的下方设置金属连接柱(25),所述金属连接柱(25)的纵向剖面呈平头焊球状;
所述再布线层(14)包括至少一层介电层(15)和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奎丽,陈栋,张黎,陈锦辉,赖志明,张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