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光器件和柔性板组件;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形成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第一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第二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第三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第四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模块,分别为每个光器件配备对应的柔性板,使相应光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实现四路光信号的传播,提高光模块的传播速率;且在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同时,可缩小光模块的体积。
An optica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模块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技术介绍
光模块通常指用于光电转换的集成模块,其通常由光器件(光接收器件和光发射器件)和电路板封装而成。在信号转换过程中,光接收器件在接收到光信号后,会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电路板将电信号传输至光发射器件;光发射器件在接收到电信号后,会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射出,从而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现有的光模块在进行光电转换时,分别为光发射器件和光接收器件配备对应的光纤适配器,形成同轴封装的光模块。但由于光纤适配器的体积较大,使得光模块的体积较大,无法满足SFP封装。为此,本领域人员提出一种光模块,具有单纤双向的结构特点。但由于光纤通信领域中对通信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全球光通信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而在高速数据通信领域中,为了保障数据能够长距离高速传输和传输速率,在传输过程中,光模块将四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于单模光纤中进行传输。在具有四路信号传输和单纤双向特点的光模块中,包括两个光发射器件和两个光接收器件,两个光发射器件和两个光接收器件共用一个光纤适配器。因此,在信号转换过程中,在保证光模块体积和传输速率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两个光发射器件和两个光接收器件分别与电路板的连接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模块,以解决在保证光模块体积和传输速率的前提下,现有的具有四路信号传输和单纤双向特点的光模块中光器件与电路板如何实现连接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光器件,电路板,以及,连接所述光器件和所述电路板的柔性板组件;所述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所述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二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三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四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连接。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光器件和柔性板组件;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形成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第一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第二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第三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第四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分别为每个光器件配备对应的柔性板,由柔性板实现相应光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实现四路光信号的传播,提高光模块的传播速率;且四个光器件通过对应的柔性板与电路板连接,在保证光电信号转换的同时,可缩小光模块的体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收发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柔性板组件连接的背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组件与光收发器件连接的背面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包括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上壳体100扣合在下壳体200上形成空腔,空腔内放置光收发器件300。光收发器件300通过固定件400固定在下壳体200上,并位于空腔内。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通过螺钉600固定,为保证光模块的结构稳定性,上壳体100扣合在下壳体200上后,通过加固件500进行加固,加固件500包裹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的外表面。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收发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收发器件300,包括电路板1和光器件2,光器件2用于实现光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光器件2与电路板1实现光电转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具有单纤双向和四路信号传输的特点,为此,光器件2包括两组光收发单元,且两组光收发单元共用一个光纤适配器。具体地,该两组光收发单元分别为第一光接收器件21、第二光接收器件22、第一光发射器件23和第二光发射器件24,其中,第一光接收器件21与第一光发射器件23为一组光收发单元,第二光接收器件22和第二光发射器件24为另一组光收发单元。为实现四路信号传输,将第一光接收器件21设置在光器件2的腔体25的一个侧面,将第二光接收器件22和第一光发射器件23设置在光器件2的腔体25的另一个侧面,此两个侧面为相对的侧面。将第二光发射器件24设置在光器件2的腔体25的一个端面,将光纤适配器26设置在光器件2的腔体25的另一个端面,此两个端面为相对的端面。腔体25内设有实现光信号传播的转折光组件,来自光纤适配器26的光信号分别通过腔体25内的转折光组件实现光转折,使得光信号能够分别传播进第一光接收器件21和第二光接收器件22。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四路光信号传播路径图,第一光接收器件21和第二光接收器件22分别位于腔体25的相对两个侧面,二者的进光方向均与光纤适配器26的出光方向垂直,使得来自光纤适配器26的一部分光信号经过腔体25内的转折光组件发生光转折,光路改变后向第一光接收器件21的方向传播,进而被第一光接收器件21接收;来自光纤适配器26的另一部分光信号经过腔体25内的转折光组件发生光转折,但转折方向与传播进第一光接收器件21的相反,使光路改变后向第二光接收器件22的方向传播,进而被第二光接收器件22接收。腔体25内各转折光组件的设置位置均为实现光转折,而避免腔体25内四路光信号传播时相互影响,需将实现传播至第二光接收器件22的转折光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器件,电路板,以及,连接所述光器件和所述电路板的柔性板组件;所述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所述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n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二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三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四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器件,电路板,以及,连接所述光器件和所述电路板的柔性板组件;所述光器件包括第一光接收器件、第二光接收器件、第一光发射器件和第二光发射器件;所述柔性板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第二柔性板、第三柔性板和第四柔性板;
所述第一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一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接收器件通过所述第二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三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光发射器件通过所述第四柔性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柔性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上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磊,司宝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