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调节垫圈、减速箱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10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垫圈、减速箱及汽车,包括:垫圈本体,垫圈本体的外周缘向内凹设形成有槽口;弹性支撑块,弹性支撑块设置于槽口的底壁上并与至少一侧槽壁间隙配合,且弹性支撑块的顶面高出于垫圈本体的端面;及弹性支撑臂,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槽口的槽壁连接,弹性支撑臂的另一端与弹性支撑块连接,使得弹性支撑块能够相对垫圈本体沿轴向弹性浮动。弹性支撑块在弹性支撑臂协助下能跟随振动实现自适应弹性伸缩浮动(自适应弹性伸缩浮动适配于轴向两个减速齿轮间配合间隙的增大或减小,但又使两个减速齿轮不发生碰撞),可防止相邻两个减速齿轮发生撞击而产生异响,保证用户使用体验,甚至造成减速齿轮撞损报废,降低用户维修成本。

Adaptive adjusting washer, gearbox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调节垫圈、减速箱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垫圈、减速箱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减速箱中,会大量使用到大小各异的各级减速齿轮,而为了使各级减速齿轮顺利装配及良好传动,合理的配合间隙是必须预留出来的。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受途经路面质量的影响,汽车极易发生颠簸而产生剧烈振动,这种振动传递到减速箱内,会导致各级减速齿轮之间发生相互撞击,不仅会产生异响,造成车辆使用体验差,甚者会导致减速齿轮撞损而直接报废,增加用户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适应调节垫圈、减速箱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预留配合间隙与减速齿轮安全及良好用户体验无法兼得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自适应调节垫圈,其包括: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的外周缘向内凹设形成有槽口;弹性支撑块,所述弹性支撑块设置于所述槽口的底壁上并与至少一侧槽壁间隙配合,且所述弹性支撑块的顶面高出于所述垫圈本体的端面;及弹性支撑臂,所述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槽壁连接,所述弹性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连接,使得所述弹性支撑块能够相对所述垫圈本体沿轴向弹性浮动。上述自适应调节垫圈应用于汽车的减速箱内,具体安装在轴向布置的相邻两个减速齿轮的端面之间,在保证配合间隙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止因振动导致减速齿轮发生相互撞击。具体而言,垫圈本体安装于用于安装减速齿轮的齿轮轴的轴端,使得垫圈本体能够与轴向相邻布置的另一减速齿轮直接相对。由于在垫圈本体预设的槽口的底壁上安装了弹性支撑块,弹性支撑块通过弹性支撑臂与槽口的侧壁连接但同时保持与至少一侧槽壁间隙配合,如此,弹性支撑块便不受(较少受到)槽壁的摩擦阻力制约。基于此,由于弹性支撑块的顶面高出于垫圈本体的端面,使得弹性支撑块能够与轴向相邻布置的另一端减速齿轮的端面抵接而保持安装要求的配合间隙,保证相邻两个减速齿轮顺利装配及传动顺畅。当汽车行驶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减速箱内时,弹性支撑块在弹性支撑臂的协助下能够跟随振动实现自适应弹性伸缩浮动(这种自适应弹性伸缩浮动适配于轴向两个减速齿轮间配合间隙的增大或减小,但又使两个减速齿轮始终不发生接触),弹性支撑块能始终对相邻的减速齿轮进行支撑,从而防止相邻的两个减速齿轮发生撞击而产生异响,避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甚至造成减速齿轮撞损报废,降低用户维修成本;也即本方案的自适应调节垫圈使相邻两个减速齿轮安装所需的合理配合间隙与缓冲防护性能得到兼顾,保证减速箱及汽车安全可靠运行。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臂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一侧槽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的一侧连接;另一个所述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另一侧槽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的另一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臂呈弧形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弧形过渡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弧形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弧形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块包括固定体、及与所述固定体连接的支撑体,所述固定体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底壁连接,所述固定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槽口的槽腔内并与所述支撑体连接,使得所述支撑体悬空设置并高出于所述垫圈本体的端面;所述固定体的厚度沿所述槽口的底壁至所述支撑体的方向呈递减过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口的数量为四个并沿所述垫圈本体的环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支撑块和所述弹性支撑臂均为四个,所述弹性支撑块、所述弹性支撑臂以及所述槽口三者一一对应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圈本体包括四个承压部和四个衔接部,所述承压部与所述衔接部沿环向一一交替连接并围设形成装配通孔;其中,所述衔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承压部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压部凹设有凹口。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减速箱及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垫圈。因而汽车及其减速箱不会发生减速齿轮相互撞击出现异响甚至损坏的问题,能够安全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减速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垫圈本体;11、槽口;12、承压部;13、衔接部;14、凹口;20、弹性支撑块;21、固定体;22、支撑体;30、弹性支撑臂;40、装配通孔;100、自适应调节垫圈;200、减速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汽车的类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使汽车能够正常运行,其在底盘上装配有减速箱200,使得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经减速箱200传递至车轮上。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中减速箱200的结构样式。可以理解的,减速箱200内安装有各级减速齿轮(例如一级减速齿轮、二级减速齿轮等),为减小减速箱200的体积,各级减速齿轮绝大多数采用同轴方式安装。为保证足够的配合间隙存在,使装配及传动顺畅,同时避免因外界振动导致减速齿轮发生轴向碰撞,此时就需要在轴向布置的相邻两个减速齿轮之间安装自适应调节垫圈100,以保证汽车及其减速箱200安全可靠运行。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自适应调节垫圈100,其包括:垫圈本体10、弹性支撑块20及弹性支撑臂30。垫圈本体10大体呈圆环形,用于安装在轴向布置的其中各减速齿轮的轴端,并同时用于安装固定弹性支撑块20和弹性支撑臂30。所述垫圈本体10的外周缘向内凹设形成有槽口11;所述弹性支撑块20设置于所述槽口11的底壁上并与至少一侧槽壁间隙配合,且所述弹性支撑块20的顶面高出于所述垫圈本体10的端面;所述弹性支撑臂30的一端与所述槽口11的槽壁连接,所述弹性支撑臂30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调节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n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的外周缘向内凹设形成有槽口;/n弹性支撑块,所述弹性支撑块设置于所述槽口的底壁上并与至少一侧槽壁间隙配合,且所述弹性支撑块的顶面高出于所述垫圈本体的端面;及/n弹性支撑臂,所述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槽壁连接,所述弹性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连接,使得所述弹性支撑块能够相对所述垫圈本体沿轴向弹性浮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调节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垫圈本体,所述垫圈本体的外周缘向内凹设形成有槽口;
弹性支撑块,所述弹性支撑块设置于所述槽口的底壁上并与至少一侧槽壁间隙配合,且所述弹性支撑块的顶面高出于所述垫圈本体的端面;及
弹性支撑臂,所述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槽壁连接,所述弹性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连接,使得所述弹性支撑块能够相对所述垫圈本体沿轴向弹性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臂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一侧槽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的一侧连接;另一个所述弹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另一侧槽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的另一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臂呈弧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弧形过渡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弧形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槽口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弧形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块连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陈进龙帅欧阳军罗振坤李卓叶仲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