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针对在储水炉包容易出现干烧现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包裹于炉膛外周的储水炉包,储水炉包内部中空以形成蓄水腔,储水炉包连通有进水管与出水管,进水管与储水箱连通,储水箱中设有随储水箱液面高度变化而通闭入水管的浮球阀,出水管远离储水炉包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储水箱的液面,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还包括将储水炉包中的水压出出水管的施压装置。通过出水管远离储水炉包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储水箱的液面高度的设置,有利于储水炉包以及储水箱始终维持大致相同的液面高度,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量可自动被控制,使得储水炉包中不容易出现干烧的情况。
Automatic protection device for waste heat recovery of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炉具的加热原理一般是通过大气直接燃烧燃料来加热锅底的。但是,采用这样的加热方式容易使得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以及高温烟气从锅底与炉膛间的空隙溢出,使得热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现有的炉具通常都会在炉膛周边设置储水炉包,并在储水炉包中通入水以对炉膛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但是,现有的炉具中的储水炉包通常只设置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通常需要人工定时向储水炉包中补水以控制储水炉包中的水量,否则容易出现干烧的情况,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具有自动保持储水炉包中的水量以防止干烧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包括包裹于炉膛外周的储水炉包,所述储水炉包内部中空以形成蓄水腔,所述储水炉包连通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储水炉包的一端连通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还连通有入水管,所述储水箱中设有随储水箱液面高度变化而通闭入水管以保持储水箱中的液面在一定高度的浮球阀,所述出水管远离储水炉包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储水箱的液面高度,所述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还包括将储水炉包中的水压出出水管的施压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炉之前,通过向入水管中通常温水,使得常温水通过入水管进入至储水箱中,并通过进水管进入至储水炉包中,当储水箱的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液面联动浮球阀关闭入水管,使得入水管停止进水,由于出水管远离储水炉包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储水箱的液面高度,从而使得储水炉包中的常温水不容易从出水管排出,同时,使得储水炉包以及储水箱均维持大致相同的液面高度;在开炉之后,储水炉包内的常温水与炉膛散发的热量以及高温烟气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温逐渐升高并蒸发,从而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液面下降,同时使得储水箱中的液面高度逐渐下降,并联动浮球阀打开入水管,使得入水管继续向储水箱中注水,进而使得储水箱与储水炉包始终维持大致相同的液面高度,进而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量可自动被控制,无需人工调控,进而使得储水炉包中不容易出现干烧的情况,有利于节省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提高炉膛的使用安全性;当需要使用热水时,通过施压组件向储水炉包中施压,使得储水炉包中的热水通过出水管排出而得以利用,从而有利于充分利用炉膛在加热过程中的散失的热量,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有利于降低烹饪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有利于降低成本,使得经济效益提高;另外,还有利于降低炉膛周边的环境温度,使得工作的舒适度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施压装置包括与入水管连通的通水管,所述通水管远离入水管的一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通水管上设有通闭通水管的阀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需使用热水时,关闭阀门,使得阀门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使用热水时,打开阀门,入水管中的水通过通水管进入至进水管中,并通过进水管进入至储水炉包中,将储水炉包中的热水压出至出水管中,从而使得热水的排出可通过水压压出,无需外加其他动力,有利于节约能源,使得成本降低,进而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进水管与储水箱的连通位置以及通水管与进水管的连通位置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单向阀的设置,使得通水管中的水不容易经进水管并被压入储水箱中,从而有利于通水管中的水始终沿进水管流向储水炉包,进而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更容易通过出水管被压出,进而使得储水炉包中的高温水更加不容易与通水管通入的常温水共混,使得从出水管排出的水的温度更高,有利于提高炉膛散发的热量的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与储水炉包的连通位置靠近储水炉包的底部,所述出水管与储水炉包的连通位置靠近储水炉包的顶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炉包的连通位置靠近储水炉包的底部以及出水管与储水炉包的连通位置靠近储水炉包的顶部的设置,有利于延长水在储水炉包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储水炉包中的水更好地吸收炉膛散发的热量,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温更高,使得炉膛的热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炉包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储水箱的液面高度,所述出水管与储水炉包连通的一端高于储水箱的液面高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水炉包顶部的水平高度以及出水管与储水炉包连通的一端均高于储水箱的液面高度,使得储水炉在炉膛的加热过程中始终留有一定没有被水覆盖的空间,从而使得储水炉包中在炉膛的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更容易通过出水管排出,从而有利于维持储水炉包与外界的气压平衡,使得储水炉包内不容易出现压强过大而导致水流反向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腔呈上大下小的倒圆锥台形空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蓄水腔呈上大下小的倒圆锥台形空腔,使得蓄水腔的形状更好地与炒炉的形状贴合,同时使得蓄水腔的形状更好地与炉膛的形状贴合,从而使得储水炉包与炉膛之间存在的空间更小,进而使得炉膛散发的热量更加不容易散失,使得储水炉包内的水更容易吸收炉膛中的热量,进而有利于提高炉膛中散失的热量的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炉包靠近炉膛一侧的侧壁上凹陷有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水炉包靠近炉膛一侧的侧壁上凹陷有凹槽的设置,有利于增大储水炉包中的水与储水炉包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炉膛中散失的热量更容易通过储水炉包传递至水中,进而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的温度更容易升高,有利于提高炉膛中散失的热量的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为方形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正方体的比表面积大于球的比表面积,通过凹槽为方形槽的设置,有利于增大凹槽与储水炉包内的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炉膛中散失的热量更容易通过储水炉包传递至水中,进而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的温度更容易升高,有利于提高炉膛中散失的热量的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设有若干。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设有若干,有利于增大储水炉包内的水与储水炉包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炉膛散失的热量更容易通过储水炉包传递至水中,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的温度更容易升高,进而有利于提高炉膛中散失的热量的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炉包内设有保温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水炉包内设有保温层,有利于提高储水炉包的保温效果,使得储水炉包内的水吸收热量后热量更加不容易散失,从而使得从出水管排出的水的温度更高,使得炉膛中散失的热量的利用率更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出水管远离储水炉包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储水箱的液面高度的设置,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不容易从出水管排出,有利于储水炉包以及储水箱始终维持大致相同的液面高度,使得储水炉包中的水量可自动被控制,使得储水炉包中不容易出现干烧的情况;2.通过打开阀门,即可将储水炉包中的热水压出至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包括包裹于炉膛外周的储水炉包(1),所述储水炉包(1)内部中空以形成蓄水腔(14),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炉包(1)连通有进水管(11)以及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1)远离储水炉包(1)的一端连通有储水箱(2),所述储水箱(2)上还连通有入水管(21),所述储水箱(2)中设有随储水箱(2)液面高度变化而通闭入水管(21)以保持储水箱(2)中的液面在一定高度的浮球阀(23),所述出水管(12)远离储水炉包(1)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储水箱(2)的液面高度,所述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还包括将储水炉包(1)中的水压出出水管(12)的施压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包括包裹于炉膛外周的储水炉包(1),所述储水炉包(1)内部中空以形成蓄水腔(14),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炉包(1)连通有进水管(11)以及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1)远离储水炉包(1)的一端连通有储水箱(2),所述储水箱(2)上还连通有入水管(21),所述储水箱(2)中设有随储水箱(2)液面高度变化而通闭入水管(21)以保持储水箱(2)中的液面在一定高度的浮球阀(23),所述出水管(12)远离储水炉包(1)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储水箱(2)的液面高度,所述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还包括将储水炉包(1)中的水压出出水管(12)的施压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施压装置(3)包括与入水管(21)连通的通水管(31),所述通水管(31)远离入水管(21)的一端与进水管(11)连通,所述通水管(31)上设有通闭通水管(31)的阀门(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膛余热回收自动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11)上设有单向阀(111),所述单向阀(111)位于进水管(11)与储水箱(2)的连通位置以及通水管(31)与进水管(11)的连通位置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坤,陈大兴,高德洪,张玉泉,刘伯青,李志柳,王剑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合隆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