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式热交换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厨房燃气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式热交换燃烧器。
技术介绍
日常厨房燃气灶具结构原因,使其热效率长期在50%作用,导致大量热能的散失、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热污染,燃气燃烧后未被有效利用的热能,以热辐射、对流的形式释放在狭小的厨房空间里,造成了严重的热污染,而且高温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弥散在厨房中危害家人健康,如何能通过结构变化的特点把这些热能利用起来进行热交换来提升燃气灶具的燃烧效率以及降低烟气温度,因此以上问题如何解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改进,本技术为了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螺旋式热交换燃烧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式热交换燃烧器,包括:灶体、水箱、灶沿、烟道、烟气管、烟气通道、空气通道、灶头、混合室、空气排出口、集风罩、进风管、燃气管、烟气排出管;所述灶体为封闭的筒状;所述水箱设置在灶体上端;所述灶沿上端为开口状的圆柱体设置水箱上底板上;所述烟道设置在灶沿底端的灶壁内,一端贯通灶沿内壁,另一端向下贯通灶沿底板;所述烟气通道为螺旋状设置在灶体内的水箱下端,其一端贴靠灶体内壁;所述空气通道为螺旋状与烟气通道同轴平行设置,其末端与烟气通道末端设有封板形成封闭;所述烟气管设置在水箱内,其一端贯穿水箱顶板与烟道对接,另一端与烟气通道对接;所述灶头设置在灶沿中心,其下端面设有通孔;所述混合室设置在水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式热交换燃烧器,包括:灶体(1)、水箱(2)、灶沿(3)、烟道(4)、烟气管(5)、烟气通道(6)、空气通道(7)、灶头(8)、混合室(9)、空气排出口(10)、集风罩(11)、进风管(12)、燃气管(13)、烟气排出管(14);/n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1)为封闭的筒状;/n所述水箱(2)设置在灶体(1)上端;/n所述灶沿(3)上端为开口状的圆柱体设置水箱(2)上底板上;/n所述烟道(4)设置在灶沿(3)底端的灶壁内,一端贯通灶沿(3)内壁,另一端向下贯通灶沿(3)底板;/n所述烟气通道(6)为螺旋状设置在灶体(1)内的水箱(2)下端,其一端贴靠灶体(1)内壁;/n所述空气通道(7)为螺旋状与烟气通道(6)同轴平行设置,其末端与烟气通道(6)末端设有封板(61)形成封闭;/n所述烟气管(5)设置在水箱(2)内,其一端贯穿水箱(2)顶板与烟道(4)对接,另一端与烟气通道(6)对接;/n所述灶头(8)设置在灶沿(3)中心,其下端面设有通孔;/n所述混合室(9)设置在水箱(2)中心,其与灶头(8)下端面的通孔对通;/n所述空气排出口(10)设置在混合室(9)的底板上,其与空气通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螺旋式热交换燃烧器,包括:灶体(1)、水箱(2)、灶沿(3)、烟道(4)、烟气管(5)、烟气通道(6)、空气通道(7)、灶头(8)、混合室(9)、空气排出口(10)、集风罩(11)、进风管(12)、燃气管(13)、烟气排出管(14);
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1)为封闭的筒状;
所述水箱(2)设置在灶体(1)上端;
所述灶沿(3)上端为开口状的圆柱体设置水箱(2)上底板上;
所述烟道(4)设置在灶沿(3)底端的灶壁内,一端贯通灶沿(3)内壁,另一端向下贯通灶沿(3)底板;
所述烟气通道(6)为螺旋状设置在灶体(1)内的水箱(2)下端,其一端贴靠灶体(1)内壁;
所述空气通道(7)为螺旋状与烟气通道(6)同轴平行设置,其末端与烟气通道(6)末端设有封板(61)形成封闭;
所述烟气管(5)设置在水箱(2)内,其一端贯穿水箱(2)顶板与烟道(4)对接,另一端与烟气通道(6)对接;
所述灶头(8)设置在灶沿(3)中心,其下端面设有通孔;
技术研发人员:陈幸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冠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