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39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炉膛领域,针对热能浪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炉墙以及内部中空的储水腔,储水腔开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炉墙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炉墙外设有排烟腔,排烟腔与排气孔连通,排烟腔上设有排烟口,余热回收炉膛结构还包括导热件,导热件分别连通储水腔与排烟腔的内部空间;排烟腔内的高温烟气经过储水腔时利用导热件的导热与储水腔内的自来水进行热交换,使得储水腔内的自来水温度升高,进而提供给洗菜洗碗等其他需要用到热水的场合使用,减少热能的耗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
本技术涉及炉膛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
技术介绍
炉膛是由炉墙包围起来供燃料燃烧的立体空间。炉膛的作用是保证燃料尽可能地燃尽,并使炉膛出口排出的烟气温度冷却到对流受热面安全工作允许的温度。为此,炉膛应有足够的容积,并能够布置下足够多的受热面。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会带走炉墙燃烧室周围大量的热量,导致很大程度的热能浪费,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具有降低热能耗费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包括炉墙以及内部中空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开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炉墙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炉墙外设有排烟腔,所述排烟腔与排气孔连通,所述排烟腔上设有排烟口,所述余热回收炉膛结构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分别连通储水腔与排烟腔的内部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炉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排烟孔进入排烟腔内,储水腔内充满自来水,利用导热件连通储水腔的内部空间与排烟腔的内部空间,使得储水腔的内部空间与排烟腔的内部空间实现换热,排烟腔内的高温烟气经过储水腔时利用导热件的导热与储水腔内的自来水进行热交换,使得储水腔内的自来水温度升高,进而提供给洗菜洗碗等其他需要用到热水的场合使用,减少热能的耗费;通过利用导热件的导热作用将排烟腔内的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传导至储水腔内,使得储水腔可充分收集炉墙燃烧室周围的热量。通过排烟腔内的高温烟气与储水腔中的自来水经过热交换后,使得排烟腔内的高温烟气降温形成低温烟气,降低炉墙周围环境的温度,提高工作的舒适度;通过排烟腔上设有排烟口,使得低温烟气经过排烟口排出,减少低温烟气留在余热回收的炉墙内影响炉墙的使用效果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腔包裹于炉墙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烟腔包裹在炉墙的外壁,增大了炉墙与排烟腔的接触面积,减少炉墙内部热量的散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腔包裹于排烟腔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水腔包裹在排烟腔的外壁,减少排烟腔内的热量散失的情况,减少排烟腔经过导热件热量散失的情况,提高排烟腔中的高温烟气的热量与储水腔内自来水热交换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件包括环状的隔板,所述隔板两侧分别与储水腔及排烟腔的外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板的侧边与储水腔的外壁固定连接,隔板的另一侧与排烟腔的外壁固定连接,增加隔板与储水腔的接触面积以及隔板与排烟腔的接触面积,导热性能较佳,通过隔板将排烟腔内的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传导至储水腔内的自来水中进行热交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墙的顶部最靠近余热回收炉膛结构的内部空间处凹陷成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炉墙的顶部最靠近余热回收炉膛结构的内部空间处凹陷成圆弧面,便于将炒锅顺着圆弧面放在余热回收炉膛结构的顶部上,在炒锅放在余热回收炉膛结构的顶部时,由于炒锅与余热回收炉膛结构接触面积较大,密封效果好,使得炉墙与炒锅之间的压强增大,自动将部分烟气压进排烟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口的高度高于进水口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水口的高度高于进水口的高度,使得自来水可慢慢充进储水腔内,自来水可在储水腔内停留较长时间,使得储水腔中的自来水与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时间较长,进而使得热交换效率较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口与储水腔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1-2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水腔中的自来水经过热交换后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升高至沸腾时可能会产生水蒸汽,通过出水口与储水腔顶部之间的距离为1-2cm,便于排走储水腔内的蒸汽,防止气压过大,进而防止炸裂余热回收炉膛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墙顶部最靠近炉膛结构内部空间处固定连接有环形的凸盖,所述储水腔的一端位于凸盖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炉墙顶部最靠近炉膛结构内部空间处固定连接有环形的凸盖,便于把余热回收炉墙提起,使得搬运操作较为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导热件连通储水腔的内部空间与排烟腔的内部空间,排烟腔内的高温烟气经过储水腔时利用导热件的导热与储水腔内的自来水进行热交换,使得储水腔内的自来水温度升高,进而提供给洗菜洗碗等其他需要用到热水的场合使用,减少热能的耗费;2.通过排烟腔内的高温烟气降温形成低温烟气从排烟管排出,降低炉墙周围环境的温度,提高工作的舒适度;3.通过出水口的高度高于进水口的高度,使得自来水可慢慢充至储水腔内,自来水在储水腔内停留较长时间,进而使得储水腔中的自来水与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时间较长,进而使得热交换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的底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墙;11、炉顶;12、炉体;13、炉座;2、排气孔;3、排烟腔;30、排烟板;31、上通道;32、中通道;33、下通道;4、排烟口;41、排烟管;5、储水腔;50、储水板;51、储水上端部;52、储水下端部;6、进水口;61、进水管;71、出水管;8、导热件;81、隔板;9、凸盖;102、固定环;103、固定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参照图1及图2,包括炉墙1,炉墙1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贯穿于炉墙1的排气孔2,炉墙1外壁包裹有排烟板30,炉墙1的外壁与排烟板30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间以形成排烟腔3,排烟腔3上开有排烟口4,排烟板30外壁包裹有储水板50,排烟板30的外壁与储水板50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间以形成储水腔5,储水腔5开有进水口6与出水口(图中未标注),余热回收炉膛结构还包括连通排烟腔3的内部空间与储水腔5的内部空间的导热件8。参照图2,炉墙1包括呈圆环状的炉顶11,炉顶11的顶部至炉顶11的底部的直径逐渐递减,炉墙1还包括呈圆环状的炉体12,炉体12的顶部至炉体12的底部的直径逐渐递减,炉顶11的底部与炉体12的顶部重合且固定连接,炉顶11顶部的直径大于炉体12底部的直径,炉墙1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炉座13,炉座13呈圆环状,炉座13的顶部与炉体12的底部重合且固定连接,炉座13的底部封闭,炉座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呈长方体状的固定块(图中未标注),固定块均匀分布于炉座13的底部。参照图2,若干排气孔2沿炉墙1周向均匀分布,排气孔2的轴线与炉墙1的中心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炉墙(1)以及内部中空的储水腔(5),所述储水腔(5)开有进水口(6)与出水口,所述炉墙(1)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2),所述炉墙(1)外设有排烟腔(3),所述排烟腔(3)与排气孔(2)连通,所述排烟腔(3)上设有排烟口(4),所述余热回收炉膛结构还包括导热件(8),所述导热件(8)分别连通储水腔(5)与排烟腔(3)的内部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炉墙(1)以及内部中空的储水腔(5),所述储水腔(5)开有进水口(6)与出水口,所述炉墙(1)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2),所述炉墙(1)外设有排烟腔(3),所述排烟腔(3)与排气孔(2)连通,所述排烟腔(3)上设有排烟口(4),所述余热回收炉膛结构还包括导热件(8),所述导热件(8)分别连通储水腔(5)与排烟腔(3)的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排烟腔(3)包裹于炉墙(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储水腔(5)包裹于排烟腔(3)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伯青张玉泉李志柳高德洪陈海坤陈大兴王剑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合隆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