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971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及其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编号XJ‑4,2019年10月30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19872,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为:采用液体LB培养基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培养速度为200r/min,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4h。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使用贝莱斯芽孢杆菌应用到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中,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剂型为菌悬液或可湿性粉剂;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贝莱斯芽孢杆菌(编号为XJ‑4)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株高与干重均明显增加,对接种小麦全蚀病菌的小麦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使用其菌液灌根缓解了发病小麦植株矮化和颈基部、根部发黑的症状,平均防效高达52.46%。

A Bacillus Bell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trol of wheat total ero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保护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graminisvar.tritici)引起的小麦全蚀病(WheatTake-all)是小麦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小麦全蚀病对小麦整个生育期都有影响,在小麦出苗3d后即可侵染,从根毛处侵入,菌丝附着在根部轴向生长,侵入到根茎内部,致使小麦根部组织破坏、植株地上部分枯死。苗期症状较轻,表现为植株稍显矮小,地上部分无明显变化,而初生根、茎部发黑;小麦拔节期症状较明显,种子、根及茎部全部发黑,叶片枯黄,分蘖比正常植株少,植株矮化,类似缺肥或缺水症状。拔节后期,小麦植株发病更重,叶片由下而上黄化枯死,并出现“白穗”症状。小麦全蚀病在世界各小麦主要产区均有发生,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小麦产区的重要根部病害。其为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营腐生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下菌丝直接侵染寄主种子和根部并引起病害;另一方面,病菌以子囊壳和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同时种子也会携带小麦全蚀病原菌,故而给防治带来很大难度。迄今为止,我国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化学农药的长期单一使用,不仅让植物病原物对化学农药产生很强的抗性,降低了防治效果,同时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制品来控制小麦全蚀病是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开展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研究,但现阶段仍缺乏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拮抗菌。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与对照组相比,贝莱斯芽孢杆菌(编号为XJ-4)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株高与干重均明显增加,对接种小麦全蚀病菌的小麦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使用其菌液灌根缓解了发病小麦植株矮化和颈基部、根部发黑的症状,平均防效高达52.46%。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编号XJ-4,2019年10月30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M2019872。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中,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为:采用液体LB培养基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培养速度为200r/min,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4h。一种如上述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所述小麦全蚀病的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graminisvar.tritici)。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剂型是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剂型为菌悬液。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菌悬液的有效活菌数为1.0×107CFU/mL-1.0×1010CFU/mL。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菌悬液的有效活菌数为1.0×108CFU/mL。上述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首次从健康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小麦全蚀病菌的拮抗细菌XJ-3和拮抗细菌XJ-4,其抑制率分别为64.31%和65.25%。结果表明,菌株XJ-3和菌株XJ-4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株高与干重均增加,菌株XJ-4效果更为明显;菌株XJ-3和菌株XJ-4对接种小麦全蚀病菌的小麦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使用其菌液灌根缓解了发病小麦植株矮化和颈基部、根部发黑的症状,平均防效分别为51.29%和52.46%;此外,贝莱斯芽孢杆菌还可设计成可湿性粉剂的剂型。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稀释涂布及初筛的结果图;图中:A、B标示小麦根际土壤细菌涂布,C、D表示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初筛;图2为实施例2中菌株XJ-3和菌株XJ-4对小麦全蚀病菌抑制作用的结果图;图中:A:小麦全蚀病菌培养7天,B:XJ-3与小麦全蚀病菌对峙培养7天,C:XJ-4与小麦全蚀病菌对峙培养7天,a:正常的小麦全蚀病菌丝形态,b:XJ-3导致的畸形菌丝形态,c:XJ-4导致的畸形菌丝形态;图3为实施例2中菌株XJ-3和菌株XJ-4无菌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结果图;图中:A:小麦全蚀病菌在PDA上培养7天,B:小麦全蚀病菌在含XJ-3发酵液平板上培养7天,C:小麦全蚀病菌在含XJ-4发酵液平板上培养7天;图4为实施例3中菌株XJ-3和菌株XJ-4对小麦幼苗生长影响的结果图;图5为实施例3中菌株XJ-3和菌株XJ-4对接种小麦全蚀病菌的小麦幼苗生长影响的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供试材料如下:(1)菌种来源供试小麦全蚀病的病原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graminisvar.tritici))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菌种库提供。供试贝莱斯芽孢杆菌如下:其中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编号为XJ-3,拉丁文名称为Bacillusvelezensis,2019年10月30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保藏号为CCTCCM2019871;另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编号为XJ-4,拉丁文名称为Bacillusvelezensis,2019年10月30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校内,保藏号为CCTCCM2019872。(2)主要试剂1-萘胺、明胶、碘化钾、磷酸氢二钾、氯化钠等生物化学试剂、无水对氨基苯磺酸、硝酸钾等生物化学试剂、胰蛋白胨TRYPTONE、琼脂、酵母提取物YEASTEXTRACT、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D-果糖、天冬氨酸、酪蛋白胨、分散剂、硫代乙酸钠、95%乙醇、冰醋酸、碳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钠、蔗糖、硫酸铵、碳酸氢二钠碳酸二氢钠、硝酸钠、柠檬酸钠、肌酸冰醋酸、溴百里酚蓝。(3)主要培养基PDA培养基、LB培养基、NA培养基、碳源基本培养基、氮源基本培养基、葡萄糖氧化发酵培养基、硝酸盐液体培养基、肉汁胨培养基、明胶液化培养基、柠檬酸盐培养基、硝酸盐液体培养基、淀粉水解培养基。实施例1小麦全蚀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运用系列梯度稀释法分离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参考:“XianbingW,RuikuiS,YixinW,etal.ScreeningandidentificationofbiocontrolBacillusstrainsagainsttak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编号XJ-4,2019年10月30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1987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编号XJ-4,2019年10月30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M20198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为:采用液体LB培养基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培养速度为200r/min,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4h。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全蚀病的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贝莱斯芽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月敏羊国根鞠玉亮秦旭冯艳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