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其用于在轴部、与以轴线(x)为中心呈环状形成于轴部的外周侧的外周构件之间进行密封,且包括:加强环(10),其设置于外周构件的内周侧(d),以轴线为中心呈圆盘状形成;及弹性体部(20),其安装于加强环,以轴线为中心且由环状弹性体形成;且弹性体部具有:唇部(21),其从内周侧覆盖加强环的内周端部(11),以轴线为中心而呈环状,可滑动地接触轴部;及外周部(22),其从外周侧(c)覆盖加强环的外周端部(12),以轴线为中心而呈环状,可与外周构件接触;外周部具有:突出部(221),其在轴线方向上比加强环更向其中一侧突出;及外周面部(222),其以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形成,可与外周构件接触。
Sea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用于车辆等的减震器中使用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在往复运动的活塞的轴部与外筒或导杆部等在轴部外周侧形成为环状的外周构件之间进行密封。图3是沿轴线x的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现有的密封装置100的示意性构成。如图3所示,密封装置100包括:加强环110,其设置在外周构件的内周侧,以轴线x为中心形成为圆盘状;及弹性体部120,其安装于加强环110,以轴线x为中心呈环状且由弹性体形成。弹性体部120包括:密封唇121,其从内周侧d覆盖加强环110的内周端部,以轴线x为中心而呈环状,并且可滑动地接触未图示的轴部;及外周部122,其从外周侧c覆盖加强环110的外周端部112,以轴线x为中心而呈环状,并以与导杆部131可接触的方式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图4是沿轴线x的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现有的密封装置100的使用状态。在用于减震器的密封装置100中,如图4所示,弹性体部120的外周部122具有外筒132,该外筒132具有从导杆部131的外周侧c的端部向内周侧d延伸的圆盘部。弹性体部120的外周部122通过接触外筒132的圆盘部133而固定位置,从而确保密封性。但是,现有的密封装置100中,当圆盘部133对外周部122的接触力变强而处于紧固状态时,由于加强环110位于外周部122的内侧b,因此,夹在圆盘部133与加强环110之间的外周部122被施加必要以上的压缩力,由此,在确保密封性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密封性的确保的密封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涉及的密封装置在往复运动的轴部与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侧形成为以轴线为中心呈环状的外周构件之间进行密封,其包括:加强环,其设置于所述外周构件的内周侧,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为圆盘状;及弹性体部,其安装于所述加强环,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并由弹性体形成,所述弹性体部具有:密封唇,其从内周侧覆盖所述加强环的内周端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而呈环状,可滑动地接触轴部;外周部,其从外周侧覆盖所述加强环的外周端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而呈环状,以与所述外周构件可接触的方式形成,所述外周部具有:突出部,其在轴线方向上比所述加强环更向一侧突出;外周面部,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而呈环状,并以与所述外周构件可接触的方式形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装置中,所述外周部相对于所述加强环的外周端部在外周侧形成为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装置中,所述加强环的外径比所述外周部的内径小。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装置中,所述外周构件具有:导杆部,其形成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向所述一侧开放的环状凹部;外筒,其设置于所述导杆部的外周侧,具有从所述导杆部的外周侧的端部向内周侧延伸的圆盘部,所述外周部在所述凹部的内部接触所述外筒的所述圆盘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装置中,所述加强环在径向上设置在不与所述外筒的所述圆盘部重叠的位置上。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密封装置,可以使密封性的确保得以改善。附图说明图1是沿轴线的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装置的示意性构成。图2是沿轴线的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图1所示的密封装置的使用状态。图3是沿轴线的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现有的密封装置的示意性构成。图4是沿轴线的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图3所示的现有的密封装置的使用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沿轴线的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装置1的示意性构成。此外,图2是沿轴线的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用于表示密封装置1的使用状态。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轴线x方向上的箭头a(参照图1)方向设为外侧,将轴线x方向上的箭头b(参照图1)方向设为内侧。此外,在与轴线x垂直的方向(以下也称为“径向”)上,将远离轴线x的方向(图1的箭头c方向)设为外周侧,将接近轴线x的方向(图1的箭头d方向)设为内周侧。如图1及图2所示,密封装置1在用于车辆等的减震器中的往复运动的活塞的轴部40、与以轴线x为中心呈环状且形成在轴部40的外周侧的外周构件即导杆部31及外筒32之间进行密封。密封装置1具有:加强环10,其设置于外周构件的内周侧d,以轴线x为中心呈圆盘状形成;以及弹性体部20,其安装于加强环10,以轴线x为中心呈环状且由弹性体形成。弹性体部20具有:唇部21,其从内周侧d覆盖加强环10的内周端部11,以轴线x为中心而呈环状,可滑动地接触轴部40;及外周部22,其从外周侧c覆盖加强环10的外周端部12,以轴线x为中心而呈环状,形成为可与外周构件接触。外周部22具有:突出部221,其在轴线x方向上比加强环10更向一侧突出;及外周面部222,其以轴线x为中心而呈环状,形成为可与外周构件接触。以下,具体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装置1。如图1所示,加强环10是以轴线x为中心或大致中心的环状金属制构件。作为用于加强环10的金属制构件,例如列举不锈钢或SPCC(冷轧钢)。加强环10是通过例如冲压加工或锻造上述金属制构件而制造。加强环10例如是在与轴线x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径向上延伸的圆板状或大致圆板状的构件。加强环10具有设置于内周侧d的内周端部11、及设置于外周侧c的外周端部12。即,加强环10是将内周端部11的部分作为贯通孔而形成的、以轴线x为中心的圆环状或大致圆环状。形成加强环10,以使在密封装置1的使用状态下,实现密封装置1的轴线x与轴部40的轴线x一致。在加强环10的外侧(箭头a方向)、外周侧(箭头c方向)、及内周侧(箭头d方向)安装弹性体部20。即,加强环10对弹性体部20进行加强。加强环10的外径D1(轴线x到外周端部12的长度)小于外周部22的内径D2(轴线x到外周部22的内周侧d的端部的长度),即更靠近内周侧d。如图2所示,在密封装置1的使用状态下,加强环10在径向上设置在外周端部12不与外筒32的圆盘部321重叠的位置上。弹性体部20如上所述安装于加强环10,并以覆盖加强环10的方式与加强环10一体形成。作为弹性体部20的弹性体,例如为各种橡胶材料。作为各种橡胶材料例如有丁腈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H-NBR)、丙烯酸橡胶(ACM)、氟橡胶(FKM)等合成橡胶。弹性体部20是使用成型模具通过交联(硫化)成型而形成。在该交联成型时,将加强环10配置在成型模具中,将弹性体部20通过交联粘合而粘合于加强环10,从而将弹性体部20与加强环10一体成型。弹性体部20除了包括上述唇部21及外周部22以外,还包括盖部23。唇部21形成为以轴线x为中心呈环状,且可滑动地接触轴部40。唇部21从内周侧d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装置,其在往复运动的轴部与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侧形成为以轴线为中心呈环状的外周构件之间进行密封,所述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n加强环,其设置在所述外周构件的内周侧,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为圆盘状;/n弹性体部,其安装于所述加强环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所述弹性体部由弹性体形成,/n所述弹性体部具有:/n密封唇,其从内周侧覆盖所述加强环的内周端部,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所述密封唇可滑动地接触轴部;/n外周部,其从外周侧覆盖所述加强环的外周端部,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所述外周部以可与所述外周构件接触的方式形成,/n所述外周部具有:/n突出部,其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加强环向一侧突出;/n外周面部,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并可与所述外周构件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装置,其在往复运动的轴部与在所述轴部的外周侧形成为以轴线为中心呈环状的外周构件之间进行密封,所述密封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加强环,其设置在所述外周构件的内周侧,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为圆盘状;
弹性体部,其安装于所述加强环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所述弹性体部由弹性体形成,
所述弹性体部具有:
密封唇,其从内周侧覆盖所述加强环的内周端部,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所述密封唇可滑动地接触轴部;
外周部,其从外周侧覆盖所述加强环的外周端部,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所述外周部以可与所述外周构件接触的方式形成,
所述外周部具有:
突出部,其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加强环向一侧突出;
外周面部,其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并可与所述外周构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中,
所述外周部相对于所述加强环的外周端部在外周侧形成为以所述轴线为中心呈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烃,凌福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恩福油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