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油缸组件、减振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97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悬挂油缸组件、减振系统和车辆,其中,悬挂油缸组件包括:悬挂油缸,包括第一缸筒和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连接有伸出缸筒外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可滑动地设于第一缸筒内,并将第一缸筒分隔为第一有杆腔和第一无杆腔;蓄能器和调节油缸,两者均与第一无杆腔或第一有杆腔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增加了悬挂油缸的减振性能的调整范围,提升了悬挂油缸的减振性能,且对悬挂油缸的减振性能的调整方便、快捷,实时可调。

Suspension cylinder assembly, damping syste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挂油缸组件、减振系统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挂油缸组件、一种减振系统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上一般都设有悬挂油缸来进行减振,常规的悬挂油缸通过调整蓄能器的充氮压力来调整减振性能,蓄能器的充氮压力调整范围一定,而且需配备专用的充氮工具,且通过充氮的方式调整减振性能需要较多的工作时间,调节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油缸组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系统。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悬挂油缸组件,包括:悬挂油缸,包括第一缸筒和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连接有伸出缸筒外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可滑动地设于第一缸筒内,并将第一缸筒分隔为第一有杆腔和第一无杆腔;蓄能器和调节油缸,两者均与第一无杆腔或第一有杆腔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油缸的设置,为悬挂油缸内的油液增加了容纳空间,使得悬挂油缸的调节范围可以得到扩大,即在蓄能器之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油缸来调整悬挂油缸的减振性能,且调节油缸不需要专用工具,反应速度与悬挂油缸同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蓄能器而言,能够提升减振性能的调节速度。具体地,悬挂油缸的第一活塞可滑动地设于第一缸筒内,且连接在第一活塞上的第一活塞杆伸出第一缸筒外,使得悬挂油缸在受到冲击时,第一活塞杆同时接收冲击,并随冲击力向第一无杆腔移动,驱动第一活塞向第一无杆腔一侧滑动而压缩第一无杆腔,使第一无杆腔内的油液向外运动;而蓄能器和调节油缸均与第一无杆腔连通,因此第一无杆腔内的油液可以分别进入蓄能器和调节油缸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仅有蓄能器的油缸组件而言,增加了油液的容纳空间,且通过调节油缸来增加容纳空间,而调节油缸内部一般具有两个可变腔体,因此还可以通过调节油缸内部腔体空间的变化而调整悬挂油缸的减振性能,扩大了悬挂油缸减振性能的调节范围;在冲击结束后,进入调节油缸和蓄能器内的油液可以再回到悬挂油缸内。进一步地,由于增加了调节油缸,在不改变蓄能器充氮压力的情况下,只要改变调节油缸内部可变腔体的空间大小,即可改变悬挂油缸内的油液量,达到调整悬挂性能的目的;在蓄能器氮气压力能够调整时,此时通过调整调节油缸内部可变腔体的大小,可以使悬挂油缸的减振性能可调整范围更广,可以适应更多越野工况;在蓄能器氮气压力受条件限制,例如故障而不能调整时,通过调整调节油缸内部可变腔体的大小即可达到改变悬挂性能的目的,且调节油缸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实时可调。可以理解地,蓄能器和调节油缸也可以均与第一有杆腔连通,这样在悬挂油缸受到冲击,导致第一活塞杆带动第一活塞向第一无杆腔一侧滑动时,蓄能器和调节油缸内的油液可以进入第一有杆腔内,从而进一步推动活塞压缩第一无杆腔,起到减振作用,在冲击之后,第一有杆腔内的油液可以再回到蓄能器和调节油缸内。还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调节油缸,来实现调整悬挂油缸的减振性能的目的,这样的结构和方式,只需要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稍作加工和装配即可,即只要将调节油缸连通到悬挂油缸上,而不需要改变现有悬挂油缸的尺寸和大小,便于直接对正在使用的车辆进行改造,还可以继续使用标准化的悬挂油缸,不需要改变新的车辆的原有生产、采购计划,只增加调节油缸的采购、装配计划即可,有利于提升生产、装配的便利性和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油缸包括:第二缸筒和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可滑动地设于第二缸筒内,第二活塞上连接有伸出第二缸筒的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将第二缸筒分隔为第二有杆腔和第二无杆腔;第二有杆腔和第二无杆腔中的一个与第一无杆腔或第一有杆腔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活塞杆通过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或液压驱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油缸与第一无杆腔连通;第一缸筒位于第一无杆腔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向通道,蓄能器和调节油缸通过第一轴向通道与第一无杆腔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油缸的第二无杆腔和第一无杆腔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蓄能器和调节油缸设于悬挂油缸的同一侧;第一缸筒上还设有径向通道,调节油缸上设有第二轴向通道,蓄能器上设有第三轴向通道,径向通道的一端同时与第二轴向通道和第三轴向通道连通,径向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一轴向通道连通。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蓄能器和调节油缸同轴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蓄能器包括相互独立并相邻设置油腔和气腔,油腔与第一无杆腔或第一有杆腔连通。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减振系统,包括减振主体;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悬挂油缸组件,设于减振主体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悬挂油缸组件,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悬挂油缸组件,设于车体上,或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减振系统,设于车体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悬挂油缸组件,从而具有了上述第一方面中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或采用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减振系统,从而具有了上述第二方面中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悬挂油缸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调节油缸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悬挂油缸,100第一缸筒,102第一活塞,104第一活塞杆,106第一有杆腔,108第一无杆腔,110第一轴向通道,112径向通道,12调节油缸,120第二缸筒,122第二活塞,124第二活塞杆,126第二有杆腔,128第二无杆腔,129第二轴向通道,14蓄能器,140第三轴向通道,142油腔,144气腔,16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悬挂油缸组件,包括:悬挂油缸10、蓄能器14和调节油缸12,悬挂油缸10分别和蓄能器14、调节油缸12连通。具体地,悬挂油缸10包括第一缸筒100和第一活塞102,第一活塞102连接有伸出缸筒外的第一活塞杆104,第一活塞102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悬挂油缸(10),包括第一缸筒(100)和第一活塞(102),所述第一活塞(102)连接有伸出所述缸筒外的第一活塞杆(104),所述第一活塞(102)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缸筒(100)内,并将所述第一缸筒(100)分隔为第一有杆腔(106)和第一无杆腔(108);/n蓄能器(14)和调节油缸(12),两者均与所述第一无杆腔(108)或所述第一有杆腔(10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挂油缸(10),包括第一缸筒(100)和第一活塞(102),所述第一活塞(102)连接有伸出所述缸筒外的第一活塞杆(104),所述第一活塞(102)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缸筒(100)内,并将所述第一缸筒(100)分隔为第一有杆腔(106)和第一无杆腔(108);
蓄能器(14)和调节油缸(12),两者均与所述第一无杆腔(108)或所述第一有杆腔(10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油缸(12)包括:
第二缸筒(120)和第二活塞(122),所述第二活塞(122)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缸筒(120)内,所述第二活塞(122)上连接有伸出所述第二缸筒(120)的第二活塞杆(124),所述第二活塞(122)将所述第二缸筒(120)分隔为第二有杆腔(126)和第二无杆腔(128);
所述第二有杆腔(126)和所述第二无杆腔(128)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无杆腔(108)或所述第一有杆腔(10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活塞杆(124)通过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或液压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油缸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油缸(12)与所述第一无杆腔(108)连通;
所述第一缸筒(100)位于所述第一无杆腔(108)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向通道(110),所述蓄能器(14)和所述调节油缸(12)通过所述第一轴向通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雄陈锷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