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602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包括空滤器,空滤机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贮气筒,贮气筒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干燥器,空气干燥器通过管道连接四回路保护阀,四回路保护阀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手控阀和真空助力器,真空助力器由制动踏板驱动,四回路保护阀与制动器相连接,制动器与空气悬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的空气悬架和气动制动系统上,增加气路和相应的电磁阀,实现气动制动和空气悬架的集成控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起步时增强后轮处的空气弹簧的刚度,在制动时增强前轮处的空气弹簧的刚度,同时将前后的减振器导通,有效地抑制了车头下压和上抬的现象。

An integrated anti pitching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thod of brake and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架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悬架上的要求主要为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兼顾到操作的稳定性。在被动悬架技术中,常常通过增加悬架的刚度或安装横向稳定杆来提高车辆的抗侧倾性能,通过增加悬架的刚度的方式改善车辆启动与制动时的俯仰,而较高的悬架刚度无疑会使得悬架变硬,有损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反之,若采用侧倾刚度及俯仰刚度较低的悬架,乘坐舒适性虽可得到提高,但车辆在转弯及制动状态下的行驶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主动、半主动悬架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车辆悬架刚度控制问题上。近几年有研究人员提出通过改变空气悬架中空气弹簧的互联状态达到兼顾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的目的,虽然将空气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振器元件进行互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车辆的俯仰和侧倾性能,但是由于弹性元件互联体积固定,整车性能的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滤器,空滤机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贮气筒,贮气筒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干燥器,空气干燥器通过管道连接四回路保护阀,四回路保护阀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手控阀和真空助力器,真空助力器由制动踏板驱动,四回路保护阀与制动器相连接,制动器与空气悬架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滤器,空滤机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贮气筒,贮气筒通过管道连接空气干燥器,空气干燥器通过管道连接四回路保护阀,四回路保护阀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手控阀和真空助力器,真空助力器由制动踏板驱动,四回路保护阀与制动器相连接,制动器与空气悬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所述四回路保护阀通过第一主气路、第二主气路、第三主气路、第四主气路与其对应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第四制动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悬架包括第一空气悬架、第二空气悬架、第三空气悬架和第四空气悬架,所述第一制动器通过第一增压电磁阀与第一空气悬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通过第二增压电磁阀与第二空气悬架相连接,所述第三制动器通过第三增压电磁阀与第三空气悬架相连接,所述第四制动器通过第四增压电磁阀与第四空气悬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气路上开设有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增压电磁阀,所述第四主气路上开设有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四增压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悬架通过第一双通道电磁阀与第二空气悬架相连接,所述第三空气悬架通过第二双通道电磁阀与第四空气悬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悬架包括空气弹簧和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壳体和减振器活塞,所述空气弹簧与壳体相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减振器活塞,所述空气弹簧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吊耳,所述壳体远离空气弹簧的一端均设有第二吊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被减振器活塞分为减振器上腔和减振器下腔,所述减振器上腔靠近空气弹簧,所述减振器下腔远离空气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与悬架集成防俯仰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利李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