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37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用于生产汽车背门支架,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升降机构和输料机构,下模座上方设有下模组,上模座下方设有与该下模组对应的上模组,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切边工位、第二切边工位、第三切边工位、第四切边工位、第一成型工位、第二成型工位、第一整形工位、第五切边工位、第六切边工位、第一侧切边工位、第二侧切边工位、第一空站工位和分离工位、且各工位均沿着其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升降机构设置在下模座上,输料机构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的上游;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连续模的生产方式,连续模中每个工位的模具作对称设计,在一次完整的行程中能生产两个对称的零件,生产效率高,投入成本低。

A multi position continuous stamp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背门支架的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用冲压模具制造出来的,例如汽车的很多零部件,但是通过采用单工序模冲压的方式生产零部件效率较低,特别是对于具有对称性的零部件,需要开两副模具、设置两条生产线才能满足要求,投入成本高。因此需要使用连续模的生产方式,连续模的生产方式可以在模具一次冲压行程过程中能同时在多个不同的工位上完成多道不同的冲压工序,需要将此连续模每个工位的模具设计成对称的,才能满足一次性生产两个具有对称性的零部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用于生产汽车背门支架,采用连续模的生产方式,连续模中每个工位的模具作对称设计,在一次完整的行程中能生产两个对称的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投入成本低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用于生产汽车背门支架,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升降机构和输料机构;所述下模座上方设有下模组,所述上模座下方设有与该下模组对应的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切边工位、第二切边工位、第三切边工位、第四切边工位、第一成型工位、第二成型工位、第一整形工位、第五切边工位、第六切边工位、第一侧切边工位、第二侧切边工位、第一空站工位和分离工位、且各工位均沿着其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下模座上、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升高或降低,所述输料机构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的上游、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水平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还包括模具垫脚,所述模具垫脚设置在下模座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浮升板、至少一根浮升导向柱和至少一根浮升弹簧,所述浮升导向柱一端固定在下模座上、另一端与该浮升板中的浮升限位孔间隙配合,所述浮升弹簧一一对应地套设在该浮升导向柱上、并一端连接下模座、另一端连接浮升板,所述浮升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位,该卡槽位用于对冲压件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下还设有至少一个上脱料板,该上脱料板通过螺柱与上模座连接、并可相对该上模座进行沿该螺柱方向上的直线活动,所述螺柱外套设有脱料弹簧,该脱料弹簧一端连接对应的上脱料板、另一端连接上模座。进一步地,所述脱料弹簧为矩形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包括至少一个凸模,所述下模座包括至少一个与该凸模一一对应的凹模。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与浮升板之间还通过内导套和内导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下方设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下方设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下方设有上模组。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方设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方设有下模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用于生产汽车背门支架,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升降机构和输料机构,所述下模座上方设有下模组,所述上模座下方设有与该下模组对应的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切边工位、第二切边工位、第三切边工位、第四切边工位、第一成型工位、第二成型工位、第一整形工位、第五切边工位、第六切边工位、第一侧切边工位、第二侧切边工位、第一空站工位和分离工位、且各工位均沿着其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下模座上、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升高或降低,所述输料机构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的上游、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水平移动;本专利技术采用连续模的生产方式,连续模中每个工位的模具作对称设计,在一次完整的行程中能生产两个对称的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投入成本低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的下模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用于生产汽车背门支架,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升降机构3和输料机构;下模座1上方设有下模组,上模座2下方设有与该下模组对应的上模组,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切边工位101、第二切边工位102、第三切边工位103、第四切边工位104、第一成型工位105、第二成型工位106、第一整形工位107、第五切边工位108、第六切边工位109、第一侧切边工位110、第二侧切边工位111、第一空站工位112和分离工位113、且各工位均沿着其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其中第一切边工位101、第二切边工位102、第三切边工位103和第四切边工位104是先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切边,再通过第一成型工位105、第二成型工位106和第一整形工位107对原材料的形状进一步完善,第五切边工位108、第六切边工位109、第一侧切边工位110和第二侧切边工位111是对无用的原材料进一步切除,经过第一空站工位112后进入最后的分离工位113,将所需的两个对称的汽车背门支架从废料中切除下来,完成生产。升降机构3设置在下模座1上、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升高或降低,输料机构设置在下模座1和上模座2的上游、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水平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用于生产具有对称性的汽车背门支架,在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的各个工位均沿着其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在每个工位中同时对左、右两个对称的汽车背门支架进行同一个工序的冲压,每完成一次冲压后在开模时,升降机构3带动冲压件整体升高并使冲压件脱离下模组,再通过输料机构带动冲压件从当前工位定距移动到下一工位,完成水平输料方向上的移动,然后在下一次冲压合模过程中随着上模座2的向下冲压,带动升降机构3向下移动,并再次对冲压件完成下一工位的冲压过程。下模座1还包括模具垫脚12,模具垫脚12设置在下模座1的下方,起到保护下模座1的作用。升降机构3包括浮升板31、至少一根浮升导向柱32和至少一根浮升弹簧33,浮升导向柱32一端固定在下模座1上、另一端与该浮升板31中的浮升限位孔间隙配合,浮升弹簧33一一对应地套设在该浮升导向柱32上、并一端连接下模座1、另一端连接浮升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用于生产汽车背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升降机构和输料机构;/n所述下模座上方设有下模组,所述上模座下方设有与该下模组对应的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切边工位、第二切边工位、第三切边工位、第四切边工位、第一成型工位、第二成型工位、第一整形工位、第五切边工位、第六切边工位、第一侧切边工位、第二侧切边工位、第一空站工位和分离工位、且各工位均沿着其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n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下模座上、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升高或降低,所述输料机构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的上游、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水平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用于生产汽车背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升降机构和输料机构;
所述下模座上方设有下模组,所述上模座下方设有与该下模组对应的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第一切边工位、第二切边工位、第三切边工位、第四切边工位、第一成型工位、第二成型工位、第一整形工位、第五切边工位、第六切边工位、第一侧切边工位、第二侧切边工位、第一空站工位和分离工位、且各工位均沿着其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下模座上、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升高或降低,所述输料机构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的上游、并用于将冲压件整体水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还包括模具垫脚,所述模具垫脚设置在下模座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浮升板、至少一根浮升导向柱和至少一根浮升弹簧,所述浮升导向柱一端固定在下模座上、另一端与该浮升板中的浮升限位孔间隙配合,所述浮升弹簧一一对应地套设在该浮升导向柱上、并一端连接下模座、另一端连接浮升板,所述浮升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志寻璋刘安炎李琼芬袁建华余春兰付鹏杨将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玛斯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